浅谈高中诗歌教学中的诗教意义

时间:2022-03-21 09:45:0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诗教传统由来已久,历经了数千年的传承演变,而其所追求大端不外三个:一是实现政治的教化,二是养成理想的人格,三是提升审美的能力。诗歌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借鉴和弘扬诗教传统,无论是对优秀文化的传承,还是对学生“温柔敦厚”的健全人格的养成,或是文艺审美能力的提高,都有着非常重要意义。
  关键词:诗歌教学;诗教;政治教化;理想人格;艺术审美]
  诗歌是一种最精致、最纯粹、最优美的文体,其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毋需赘述。诗教是中国传统的诗歌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很值得我们注意和借鑒。今天,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诗歌教学中,我们应该继续发扬我国古代“诗教”的传统,这既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也有利于继承与弘扬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让学生明晰自己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
  一、诗歌教学中的政治教化意义
  孔子的诗教,以德义之教为中心,不追求诗的本义,而追求诗的衍生义,喜欢把诗与“礼”联系起来,强调诗的伦理道德功能和社会政治作用,或者说把政教寓于诗歌教学之中。这种习惯又被后世的思想家和诗人继承并不断强化,诗歌“以风化下,以风刺上”(《毛诗序》),“裨补时阙”(白居易《与元九书》)的主张,在中国诗歌史上向来备受推崇。从诗教千年流变,我们可以看出一种极为重要的思想,即注重政教伦理意义,注重济世安邦、治国平天下的社会功能的发挥。
  高中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处在成型的关键期,学什么诗,怎么解诗,当然会对他们的“三观”造成影响。我们的语文课堂上除了教材规定的诗歌,也必定会引入一些课外的诗歌,诗歌的选择与讲解,如果一味考虑“艺术性”,而不注重“思想性”,其负面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孔子编《诗经》时,选编的诗歌有鲜明的价值取向性,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学习孔子,选择的诗歌,也要旗帜鲜明地非“礼”莫入;我们在分析讲解诗歌时,也不能一味只鉴赏其艺术,也应该重视其政治教化,一定要重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对世道人心有所教化,对学生成长有所补益。如果通过诗教,真的能够“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有什么不好呢?
  二、诗歌教学中的理想人格意义
  诗教传统固然主张“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周易·贲·彖辞》),但在真正实践时,重点还是不得不落在个体的人格培养上。孔子论诗时更多偏重的是学诗与修身的关系,他认为学诗在提升道德修养、培养理想人格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比如孔子说提到人格修养时,就曾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就是把诗之兴,礼之立,乐之成视为修身的三个阶段。由诗入礼,最后入乐,即先由志意感发,再到礼法制度的学习和实践,直到性情的净化,才算是自我人格修养的最后完成,达到了修身的最高境界。
  高中的诗歌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领略古今中外的优美诗句,更需要让他们从中修身养性,获得人格的修炼与完善。在诗歌的课堂上,指导学生写诗歌,就应该让所写诗篇寄寓和抒发的情志合乎礼义;为学生讲解诗歌,我们讲那些有着更积极的思想意义的诗篇,宣扬诗歌中所蕴含的拳拳的爱国情怀,崇高的道德情操,远大的理想抱负,精微的情感世界。以此更好地去改变学生的性情,陶冶他们人格。
  三、诗歌教学中的艺术审美意义
  诗教不仅关乎政治教化、人格养成,也深刻地关系着多方面的艺术问题。比如在表现上,诗教强调比兴,重视声韵格律,追求委婉曲折、温润柔和的艺术风格;在审美上,诗教推崇所谓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喜怒哀乐都表现得恰当而有节制,排斥过于极端的反理性情绪的展现等等。这些诗教的传统深深影响了中华民族的美学观念。
  “诗、书、画”,诗歌历来排第一。高中语文课堂上,我们多讲诗,多学诗,多写诗,不是需要,而是必须。正如闻一多先生说的,好的诗歌会都有“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中国古典诗词讲究声韵,讲究格律,在这“三美”上体现的尤为突出。在教古典诗文时,我们不要过分地作学究解经式的分析、微言大义的挖掘,如此诗教恐怕是很难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三美”的。常言道“三分诗靠七分吟”,让学生声情并茂地去诵读,教师加以相机点拨,并注重引导其结合现实生活去体悟,自然会收到入诗境、明诗理、得诗趣、懂诗情的教育效果。
  另外,中国传统美学不追求过分强烈的喜怒哀乐,追求情感符合自身和群体的和谐,排斥偏离这一标准的任何情感和艺术。这使得中国的古诗大都显得中正平和,少走极端,但也呈现出一种片面性,诗教的艺术传统,使中国诗歌多多少少总带着一丝春花明月般的阴柔风格,即使是英雄,也多写其“温柔敦厚”。从这个意义上说,在高中诗歌教学中,要多添加一些刚健质朴的古今中外的诗歌,添加一些阳刚的文化因子,以补救传统诗教造就的偏阴柔的文化性格。
  四、结语
  青少年时代是诗歌的年龄。诗教强调伦理教育,关注人格提升,重视艺术感染,确实对高中的诗歌教学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古人认为“不学诗,无以言”,“在胸为志,发言为诗”。我们何不多借鉴诗教传统的精神,努力让我们的学生学会诗意的表达,养成文雅的品质?
  参考文献
  [1]章学诚.文史通义[M].上海书店,1988.
  [2]杨伯峻.论语译注[M].中华书局,2012.
  [3]蓝冰.试论“诗教”传统的继承与演变——兼论”诗教“传统的当下意义[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4).
  [4]曹必文,曹雨平.诗教传统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前沿,2012,9.
  [5]齐雪峰,王丙琴.孔子的人格理论与诗教观及其关系浅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23).

推荐访问:浅谈 的诗 诗歌 意义 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