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第一奇案:没有真相,只有政治

时间:2022-03-21 09:43:4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人世间,有真相这么回事吗?
  实际上,很多事,很难有真相。
  作为晚清四大奇案之首的“刺马案”(两江总督马新贻被刺案),100多年过去了,现在仍然疑窦重重。


  同治九年 (1870) 七月二十六日,一个爆炸性的消息,很快就在江宁 (以下称为南京) 迅速传播开来:
  两江总督马新贻马总督,被人用匕首,捅死了。
  当时,两江总督,是江苏、安徽、江西三省的最高军政长官,和晚清权力最大的封疆大吏。
  话说当天,两江总督马新贻在校场阅兵完毕后,正在一大帮护卫的前拥后簇下,返回总督衙门途中,突然,在两边围得密密麻麻看热闹的人群中,冲出来一个人跪在了路中,他双手高举一封书信,用马新贻老家的山东菏泽口音大喊了一声:“大帅!”正当大家的注意力被他吸引的时候,人群中突然又冲出来一个人,他大声喊道:“大帅伸冤!”然后也冲到马新贻面前跪了下来,马新贻还没回过神来,这人却突然窜起,猛地抽出一把匕首,直接就捅进了马新贻的右胸。马新贻惨叫一声,扑倒在地。护卫们猝不及防,登时乱成一团,但凶手却并不逃跑,甚至高声嚷道:“刺客就是我张文祥,一人做事一人当,我没有同伙,不要胡乱抓人。我大功告成,现在可以跟你们走。”说罢,刺客束手就擒,仰天狂笑起来。
  总督被刺,顿时震撼了整个南京城。
  当时,布政使梅启照闻讯后马上赶到现场,他被吓得手足无措,只是一直反复喊着:“捉拿凶手、捉拿凶手!”
  江宁将军魁玉听说后,连便服都来不及换,一路小跑赶到现场,并指挥将凶手张文祥马上押到官府审问,在府堂上,魁玉直接呵斥张文祥说:“你是不是疯子?有何仇恨?受何人指使?”
  張文祥却骄横地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我为天下人除一恶贼!”


  说起来,马新贻 (1821—1870) 的官场口碑,其实很不错。
  作为与李鸿章同年 (1847) 考中的进士,马新贻个人能力过硬,从合肥知县、庐州知府,一路做到了安徽按察使、布政使、浙江巡抚,最终升任两江总督兼通商大臣,在各个任上,他协助清廷平定太平军与捻军之乱,在处理漕运、盐政、河工等各项工作上都颇有成绩,解决了许多民生问题,颇受百姓爱戴。
  但马新贻,为何惨遭毒手,而且凶手还宣称,要“为天下人除恶贼”?
  尽管百姓、家人和各级官员百思不得其解,但对于自己的死,马新贻好像早就有了预感。
  同治七年 (1868),在前任两江总督曾国藩被调往北方,改任直隶总督后,担任浙江巡抚的马新贻,被升官担任两江总督一职。
  两江总督,是晚清政坛中,最受朝廷倚重和信赖的封疆大吏,同时也是油水最肥、权力倾国的要职,但马新贻,却高兴不起来。
  据马新贻的儿子马毓桢回忆说,在接任两江总督前,马新贻曾经到北京朝见慈禧,当面请求“训示”,觐见慈禧出来后,马新贻惊恐失态、大汗淋漓,甚至连朝服都被汗水湿透了。
  按照当时的惯例,马新贻久未进京,按理说应该到处会见京城的大小官员,但面见慈禧后,马新贻很快就离开了北京,并且专程请假回家“祭祖”,在山东菏泽老家与兄弟们告别之际,马新贻将自己的两位哥哥叫到身边,对他们说:“我此去吉凶难料,万一有不测,千万不要到京告状,要忍气吞声,方能自保。”


  马新贻的惶恐和死亡预感,来自于慈禧对他的“训示”。
  马新贻的儿子马毓桢私下回忆说,慈禧当时嘱咐马新贻,要他密查1864年湘军攻克天京(南京)后,太平天国的国库、天国圣库的金银财宝下落之谜,因为清廷一直怀疑,湘军抢掠了太平军的巨额财富,却刻意隐瞒不报。
  另外,慈禧还要求马新贻,要贬抑湘军势力,削除湘军在两江地区日益膨胀的影响力。
  但久经江湖的马新贻知道,这个“训示”意味着什么,对他来说,两江地区,显然是一块凶多吉少的“恶地”。
  1864年,担任两江总督、钦差大臣兼协办大学士的曾国藩,其属下的湘军最终攻克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南京),当时,属下拥军30多万的曾国藩,也达到了自己的军事政治巅峰,在当时,关于曾国藩是否会拥兵叛乱、自立为帝的疑虑,一直在清廷高层和慈禧等人心中徘徊不去。
  因为当时,曾国藩控制着整个大清帝国最为关键的财赋来源: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四个省份的军事、行政大权,并且四省的巡抚李续宜、沈葆桢、左宗棠、李鸿章也都源自湘军系统;而曾国藩的大量部下,更是在两江地区,分别担任大小官员,关系错综复杂。
  此后,在当时全国八名总督中,有三名是湘系(分别是两江总督曾国藩、直隶总督刘长佑、闽浙总督左宗棠),另外四川总督骆秉章、两广总督毛鸿宾也和湘军关系密切;此外,全国其他地区,也有七名巡抚出自湘军,或与湘军有密切关系,至于担任各地官员的湘军将领,就更加难以计数。
  眼看曾国藩和湘军大权在握、巅峰鼎盛,清廷如临大敌,处处惶恐提防,并不断对曾国藩进行敲山震虎。
  1864年湘军攻破天京后,围攻天京的湘军主将、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急忙连夜上奏捷报,曾国荃原本以为会得到清廷重赏,没想到清廷下发的圣旨,不仅没有兑现咸丰皇帝在1861年临死前许下的“克复金陵者为王”的承诺,而且严厉批评曾国荃指挥失当,没有将太平天国一网打尽,以致让幼主洪天贵福等1000多人逃走;另外,清廷还限令曾国荃查清,太平天国的国库、天国圣库的库存金银,并限期将财宝如数上缴朝廷;与此同时,清廷还严厉警告曾国藩,要其严格约束部下,不得骄纵淫逸,申斥中,暗藏着无限杀机。
  对此,湘军的将士们当然不服;在他们看来,他们为大清辛辛苦苦保住江山,如今攻下天京,不仅没有赏赐,反而被严厉申斥;为此,湘军的将领如曾国荃、彭玉麟、鲍超、李元度等人,多次暗示曾国藩,与其如此,还不如自己自立为王、干一场。

推荐访问:晚清 奇案 真相 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