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乐器在电影配乐中的创新应用

时间:2022-03-21 09:37:4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中国民族音乐底蕴深厚,形式多样,风格独特,其中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乐器常常被用在电影配乐中,民族乐器以其独特的自身魅力成为电影配乐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有很多优秀的音乐人早就开始了对民族乐器在电影配乐中使用的研究与创新,并且做出了很多卓越的贡献。
  [关键词]民族乐器;电影配乐;创新应用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9)04-0163-02
  一、中国民族乐器概述
  我国民族乐器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在我国的历史中,它由各民族创造,有着各自明显的艺术特征,具有宝贵的文化价值,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气魄和民族精神,是我国古老文化中的一颗闪亮夺目的珍珠。民族乐器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有很多不同的分类方法,最常用的就是近现代的分类方法,分为弹拨乐器、拉弦乐器、打击乐器、吹管乐器四种。
  吹奏乐器,一般用来吹的乐器都是由一些带孔的管子组成的。由于他们发声方式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别:第一类,气息到达管口使管子的管柱振动,如萧、笛等;第二类,气息通过金属哨片振动管柱发出声音,例如双管、唢呐、喉管等;第三类,气息冲入金属簧片振动管柱并发出声音,例如笙、排笙、巴乌等。
  弹拨乐器,发展历史比较久远,类别繁多,主要分为横式的与竖式的。横式的例如古琴、扬琴、古筝等,竖式的有琵琶、阮、柳琴等。
  打击乐器按照不同的发声物质可以分成两种类别:一是“膜鸣乐器”,如板鼓、腰鼓等各种鼓类乐器;二是“体鸣乐器”,如钟、锣等等各种金属乐器。
  我们国家的拉弦乐器是在外来胡琴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兴起的,种类特别多,主要有二胡、京胡等各种弓弦乐器,以指法、拉弓法等各种不同的技巧方法塑造出各种各样的音乐形象。
  二、中国民族乐器在武侠电影中是如何被创新应用的
  (一)电影《夜宴》
  电影《夜宴》以开场,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寂寞的竹林和身着白衣戴着白色面具的太子和他的同僚们,寂寞忧郁的《越人歌》缓缓响起,旋律婉转曲折,暗示着太子爱恨纠缠的过往,再加上蒙面的白衣同僚们跳的面具舞,将太子复杂的内心刻画得淋漓尽致。《越人歌》是谭盾为《夜宴》创作的主题歌,在影片中根据不同的剧情出现了两次,第一次出现便是影片的开始,寂寞的狂风吹起,萧索一地。“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于王子同舟……”腾格尔低沉的声音,再加上身着白衣的王子同僚人舞蹈,静谧平静中隐隐潜伏的危机逐渐线路,为整部电影铺垫了一种萧索冰冷的基调。该曲第二次出现是周迅饰演的青女在临死前为太子而唱,此时的《越人歌》哀怨凄美,动人心扉。两次《越人歌》的出现都加入了钢琴伴奏,虽然意外,但是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钢琴的轻缓的触键加上古筝有力而忧伤的弹拨,做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尤其是郎朗高超的演奏技艺,以极细腻的演奏表现出了人物复杂的内心,增加了人们想象的空间,丰富了影片的不同情感的层次。
  配乐《生死竹林》以低缓的钢琴触键声开始,优雅的钢琴声徐徐渐入,由弱到强,此时马蹄急促,水花四溅,杀机毕现,一种极具危险的气氛油然而生。再加上画面中的白色面具,铁面刺客,竹林,古舞,剑光,将危险与恐惧的气息渲染到极致。当刺客铁面人开始杀戮时,有力的中国鼓声渐次响起,与此时低沉的钢琴低声区紧密的交织在一起,钢琴低声区甚至比鼓声还要低沉扣人心弦,把层层杀机表现得淋漓尽致,配合着血腥的画面,弦乐开始响起,人声逐渐加入,慢慢拉开影片中更为残酷的杀戮。
  (二)电影《画皮2》
  《画皮2》中的配乐更是民族器乐加入新元素的创新典例。配乐创作者是日本配乐大师石田胜范,他在中国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借鉴和融合了西方电影配乐元素。第一次小唯和公主换皮是全剧的第一個高潮,石田胜范用中国的民族乐器马头琴、古筝跟钢琴等西洋乐器结合,将唯美而性感的换皮画面渲染得极尽魅惑,把人物复杂的内心表达得极尽贴切。换皮开始时,以不断叠加的三连音为开场,与铺垫在低音区的鼓声不断渲染小唯换皮阴谋得以实现的激动,而之后出现的高低起伏的马头琴声则带出了一种野性,仿佛是小唯阴谋得逞后的炫耀与满足。华丽的古筝加入之后,小唯的内心情感逐渐凸显并被人理解。留意一下可以听得出来乐曲的后半部分是以弦乐来烘托的,清脆动听的钢琴声足以表达出公主那份执着的爱和她执着的心灵。
  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的紧密结合在影片中多次出现,是民族器乐在电影中创新应用的典例。中国武侠电影配乐不再以单纯的深厚的民族音乐为基调,创作者加入了西洋器乐文化元素,大大丰富了影片内容的表现手法,细腻地刻画了人物形象,使故事情节更饱满,人物形象更立体更深入人心。
  三、民族乐器在电影中的弘扬作用
  (一)民族乐器与电影的关联
  “电影本身对民族音乐就有依赖性,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电影能够成为弘扬民族乐器的重要载体。”[1]而中国民族乐器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具有自身的民族特点,这种特点囊括了其民族的精华,使观众闻其声就能辨别出其属于哪个民族,所以说用民族乐器能够极大程度地引起观众的共鸣。
  (二)民族乐器在电影应用中的弘扬与创新的体现
  从民族音乐和民族乐器相辅相成的关系上来看,民族音乐的弘扬与发展必定以电影为载体。在许多古装电影或者民族特色浓郁的影片中,民族乐器的使用十分普遍。民族乐器的运用不仅是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更是弘扬民族音乐的体现。在周星驰导演的《功夫》影片中,民族乐器的体现就非常明显。首先,跟影片的题目相契合,然后就是推广中国的民族文化。影片中出现了古筝、笛子、二胡、琵琶、锣鼓等民族乐器,配乐极具中国特色,弘扬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同时也使中国民族元素在国际上得到推广。所以在电影配乐方面,我们要认识到电影对于弘扬民族器乐的意义,然后创作出更多优秀的电影配乐作品让人们了解并接受民族器乐。

推荐访问:民族乐器 配乐 中国 创新 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