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艺术中以“芳”论琴现象解析
[摘 要]“芳”在《太古遗音》中被列为“琴有九德”之一,用以品评古琴。“芳”在我国传统文化语境中是对美好品德的赞美。而“德”也被赋予深刻的哲学内涵。而在对“芳”的内涵理解的探讨过程中,缺乏对琴弦物理性能的关注,对“弹久声乏”中“久”的理解也产生歧义。而对这些问题的关注,是研究以“芳”论琴现象的应有之意。
[关键词]古琴;九德;芳;音色;味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9)04-0004-02
一、研究缘起
就目前收集整理的资料而言,以“芳”论琴的现象最早出现在《太古遗音》中,该书将对琴器的品评概括为“九德”,“芳”为“九德”之一。原文中“芳”的表述为:“谓愈弹而声愈出,而无弹久声乏之病。”
查阜西先生在《古琴的常识与演奏》一文中对“芳”的理解为:“弹大曲时,发出的音响要前后统一,音量音色自始至终都不改变。”[1]郑珉中先生在《旅顺博物馆藏“春雷”琴辨》一文中,将“芳”解释为“愈听愈美好”[2]。
顾永杰、裴建华在《古琴斫制技艺中的音色》一文中,将“芳”理解为音色的“声学稳定性好”[3]。“琴体用木材经过适当处理,面板和底板用木材的比动弹性模量值越大,琴材材质、琴体制度、槽腹制度、灰胎的厚度和材质越均匀,则琴体的声学稳定性和结构稳定性越好。”[4]
郭谂墨《斫琴家茅毅对琴人斫琴传统的继承研究》中谈及“芳”时提出:“越弹音色越响亮、透润、圆融,这与漆灰选择有关。”[5]
据上述文献分析,目前在以“芳”论琴的研究中,存在问题如下:1.没有对产生以“芳”论琴现象的原因的探究,即表达芳香之意的“芳”,究竟是如何与古琴这件乐器本身产生联系的问题。2.在斫琴制作工艺中,涉及古琴灰胎、琴体声学结构等问题,但缺乏对琴弦声学稳定性问题的研析。本文将就这两个问题进一步阐述。
二、以“芳”论琴现象的产生
“芳”的本意是指芳香。但“芳香”就其字面意思而言,与古琴这件乐器似乎无任何联系。因此,“芳”不应从其本意层面理解。在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芳”在我国传统文化语境中,与高尚的品德相关。《楚辞·离骚》中有云:“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意为:那些上古的君王治理国家以百姓疾苦为先,所以那些品德高尚的贤者都愿意拥护他。此处,“芳”与品德产生了某种联系,而此种联系在我国传统文献中并不是孤例。
东汉大儒蔡邕曾在《刘镇南碑》中写道:“昭示来世,垂芳后昆。”意为:美好的品德给后辈带来福分。《晋书后妃傳上》中亦有“后承前训,奉述遗芳”的表述。其中“芳”应理解为“美好的品德”。
但上述例证,只表明“芳”与“德”之间的联系,能用以解释为何“芳”被列入“九德”之中。但“德”是对人品格的概括,而非对器物品质的概括。因此,还须继续研析“德”与古琴这件乐器的关联。
通过进一步收集整理资料发现,《尚书·皋陶谟》中就有关于“九德”的论述,原文为:“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其中,宽、柔、愿、乱、扰、直、简、刚、强是“行”,栗、立、恭、敬、毅、温、廉、塞、义是“德”。原文并不仅仅是在说九德,还有九种与之对应的行为。所谓“九德”,是“德”亦是“行”。
有学者认为:九德“在本质上都是把‘德’和天、地、人的本质特性联系在一起做出的疏解。天刚、地柔、人直,集此三者之特性于一身的‘德’,其作为形上的最高本体范畴的意义和地位,是毋庸置疑的”。[6]
由此可见,“德”并不仅仅是指人的品格,是对天地万物本质的一种阐释,一切具备灵性之物皆可有“德”。琴在文人士大夫群体眼中,无疑是属于灵性之物的范畴。因此,“德”与琴的联系就在这一逻辑关系中产生。而“德”作为一个哲学范畴,其具体内涵,可以根据对象的不同而产生变化。
《太古遗音》中,“九德”的内容已经与《尚书·皋陶谟》中的内容从表面上看似乎有些大相径庭。其实,若仔细分析,“九德”中的“奇”,涵括了“轻”“松”“脆”“滑”四部分内容,分别是指木材的密度、木材的老化程度等四种物理特性。但这四种特性均与木材的传声特性有关。四种特性可分别进行论述,亦可合并论述。但若以“轻”“松”“脆”“滑”取代“奇”,“九德”则要变成“十二德”。而之所以仍沿用“九德”,或是出于对传统的尊重。“九”在我国传统文化语境中被认为是“至数”,即圆满之数。
由此可见,“九德”中“芳”并不能理解为“香气”,而是对“德”的赞美之词。“德”也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品德,而是哲学层面上对人与天地万物本质的概括。正因如此,以“芳”喻琴,在我国传统文化语境中就显得恰到好处。
三、对“九德”中“芳”的理解
“芳”在“琴有九德”中的表述为:“谓愈弹而声愈出,而无久弹声乏之病。”对“芳”的理解的文献资料中,查阜西与郑珉中二位先生的阐释具有代表性。
查阜西先生的理解为:“弹大曲时,发出的音响要前后统一,音量音色自始至终都不改变。”[7]而郑珉中先生理解为“愈听愈美好”[8]。顾永杰、裴建华从琴体的声学稳定性角度阐释,更接近于查阜西先生的理解。而郭谂墨从古琴的漆灰角度的解释则与郑珉中先生的理解有些相近。这其中各有各的道理,但相关研究中,缺乏对琴弦稳定性问题的讨论。
琴弦音色的稳定性与古琴演奏音色关系密切。琴弦附着在琴体上,一头固定在雁足处,另一头与琴轸相连。琴弦在振动过程中,在龙龈与岳山两处,通过弦振动引起琴体振动。
在古琴上弦工作完成后,琴弦、琴体均处于紧绷的状态之中。琴体与琴弦相互作用,相互受力。琴体对琴弦的力,使其处于充分拉伸状态。琴弦也必须产生足够的张力,才能使琴体达到振动的临界点。就琴弦而言,能否弹奏出最优质的音色,取决于琴弦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最佳状态,取决于琴弦的稳定性。
上一篇:校园元素在交响乐创作中的运用
下一篇:何海明“会”聚澳门,宏图大展
最新推荐
- 1政府及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应用问题研究
- 2高等学校债务风险管理研究
- 3基于平行文本比较模式的准技术词汇翻译探讨
- 4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体育教学思考
- 5低压低产气井排水采气工艺技术分析
- 6“123”模式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
- 7孩子在家有说有笑,为何一出门就一言不发?
- 8肥厚型心肌病家系中MYBPC3-D1149fs*40新发突变的基因型及临床表型研究
- 9液压调速器AMESim动态仿真与参数优化
- 10基于经筋理论探讨活血定痛液定向透药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 11文化生产还是文化再生产?——“学一代”与“学二代”的教育冲突与反思
- 12食物链
- 13难写字
- 14基于TPACK框架的,大学英语智慧教学评价体系探究
- 15跟着金庸的武侠小说,学习活用通感修辞
- 16新课改下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
- 17封二:·科学小达人·
- 18中、蒙医文化融入医学通识英语课程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 19树叶
- 20喵,一起藏猫猫吧
- 21克鲁普斯卡雅学前劳动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 22难忘的体验
- 23凭空消失的10天
- 24冰雪城奇遇
- 25有点可爱有点“坏”
- 26高考地理试题体现“交通强国战略”的分析及教学启示
- 27在探秘自然中走进生活
- 28太,太
猜你喜欢
- 1“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演讲比赛演讲稿10篇(全文)
- 22023年度党的路线方针政策10篇(2023年)
- 3组词造句24篇(完整)
- 4最新工程居间合同诈骗(十五篇)
- 5教师师风师德总结依法执教(19篇)
- 6组织开展家庭教育促进法宣传活动简报4篇(2023年)
- 7城管年度考核表7篇【精选推荐】
- 8职工工会申请书20篇
- 9入党谈话内容及注意事项13篇(完整)
- 10江西大山尾矿区铌钽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研究
- 11试用期转正意见和建议4篇
- 12《民法典》概括条款的识别标准与类型构造
- 13高校原创红色话剧的审美创新——以长沙学院《日出湘江》为例
- 14最新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3篇)
- 15医院服务效能提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4篇
- 16执行政治纪律和政治规规矩方面3篇【优秀范文】
- 17会计职业道德风险及防范措施
- 18业主大会书面征求意见表决书4篇(完整文档)
- 192023年度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简报8篇(范文推荐)
- 202023年度贯彻落实八项规定15篇
- 212023党员教师民主生活会批评与自我批评优秀3篇
- 22自立自强的议论文7篇
- 232023年大学试卷分析改进措施13篇
- 24不同类型钾肥对烤烟上部叶钾含量与碳氮代谢及品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