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汤是“毒汤”吗?

时间:2022-03-21 09:32:3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顾歌

  那么什么是我们常说的‘鸡汤’呢?全称就是‘带有激励意味的语体,又称为鸡汤体’,大概的意思就是试图通过一句话或一个故事得出一项人生感悟;并让受众通过此项感悟,而达到情绪上的负能量向正能量转换的目的,从而唤起生命的觉醒和力量。

  我上学时曾听英语老师读过一段话:“你若渴了,有水便是幸福;你若累了,有床便是幸福;你若失败了,看见成功的曙光便是幸福;你痛苦时,有亲人在身边便是幸福。”
  听着这样的话,我当时觉得好有道理,甚至还有些小感动呢。
  再后来,我也曾读到一本书中讲的一段故事:
  “有一天,天使遇见了一位诗人,这位诗人年轻英俊,才华横溢,而且拥有富裕的家庭、美丽的妻子,但是他依然觉得自己的生活过得并不如意,他也并不开心。天使很不解,于是问他:‘你为什么不开心,你想拥有什么,我可以帮你实现。’诗人回答说:‘我不需要什么东西,只想拥有幸福,你能给我幸福吗?’天使想了想,答应了他。但是,转瞬之间,诗人变得不再年轻,也没有才华了,连他的妻子都不知所踪,更别提他的财富了。就这样过了一个月,天使重新来到了诗人身边,把一切还给了他,问他:‘你觉得怎么样?幸福吗?’诗人经历了一个月的艰苦,重新对着美丽的妻子,他感激万分,流着泪对天使说:‘谢谢你,我找到了我的幸福,也会变得快乐起来。’幸福其实很简单,有时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没有觉察,也没有去珍惜,只是失去以后才发觉其可贵。”
  这个故事说的就是人总是不在意身边已经拥有的事物,提醒我们每个人要珍爱当下所拥有的。
  这段话和这段故事,哪怕放在三十年后的今天来讲,还是那么有道理。那么,我就想借此来考考你了。
  上面的一段話和一个故事,讲的都是幸福,如果我问你,这两者中让你区分哪个是鸡汤,哪个不是鸡汤,你分得清吗?
  在我即将公布答案时,我判断十有八九你会猜错。
  这个答案就是:后面的故事其实就是英语老师在读完那段话后,我在记载那段话的书里找到的,而且这段话和后面的故事位列同一本书同一章节中。
  更有意思的是,这本书名字就叫《心灵鸡汤》!
  哇……所以,请再回头看看这个标题,如果鸡汤“有毒”的话,那真对不住我曾经为之感动和触动过的青葱岁月了。
  但我有一个同事就偏偏说鸡汤真的有毒!还煞有介事的说着自己的故事……
  年底了,推杯换盏的机会又集中了。上周我和一个朋友相约吃火锅,这大冬天,想着能吃一顿火锅,还是很幸福的。从进火锅店到出来,真像是人都被涮过一般,这个爽很难用合适的词来表达,用吃一顿火锅又长了三斤肉来形容还是比较贴切的。第二天我再约这朋友赶下一个饭局,说什么他也不去了,为什么,因为他一晚上,嘴里长了两个泡,牙龈还肿了,真没心情再吃了。去中医院配点药吧,医生说这是中了“火毒”,吃火锅吃多了吧,后来这朋友才告诉我,他一周吃了三顿火锅,这不中毒还真说不过去。好东西也不能猛着吃啊,悠着点才能享受呢。
  那这同事眼里鸡汤为什么有毒呢,原来他说的是什么东西吃多了就是有毒的,鸡汤当然也不例外了。什么好东西,咀嚼多了,不仅没味,说不定还会嚼出苦味熬出毒来。这同事算是说出鸡汤有毒的第一个理由吧。
  在心理学中还真有这样的心理机制呢,叫超限效应,指的就是在遭受到同样的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后,再好的东西也会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超限效应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说的就是马克·吐温听牧师传道,这牧师讲得一套一套的,马克·吐温刚开始听得挺有道理的,还挺欣赏这牧师的。但牧师却越讲越来劲,这大道理说得停不下来了,马克·吐温就有些憋不住了,就想着什么时候结束啊。本来他打算捐点钱给牧师的,但越听越不耐烦,牧师讲得越来劲,听者就越来火。最后,马克·吐温不仅没捐款,还在牧师盛钱的盆子里拿走了一些钱作为自己心情被搞坏了的补偿。
  这牧师是怎么也不会想到的,他所讲的内容虽然很合乎“天主”的旨意,但却一不小心成了令人烦躁的“鸡汤文”,少“喝”一口才是好味道啊。说白了,这其实就是一个“度”的问题。
  在这样的“毒”鸡汤下,往往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话再精辟,也得听的人有感觉;语言再精准,也得有好的载体来表达;再美好的东西,要避免单向给予,而要多些双向互动。
  只有这样,再是鸡汤,也很难有“毒”了。
  那么什么是我们常说的“鸡汤”呢?全称就是“带有激励意味的语体,又称为鸡汤体”,大概的意思就是试图通过一句话或一个故事得出一项人生感悟;并让受众通过此项感悟,而达到情绪上的负能量向正能量转换的目的,从而唤起生命的觉醒和力量。
  这就是“鸡汤体”最初广受欢迎的原因,言简意赅,直抒胸臆,还能量满满,哪有不好的理由呢?
  问题出在哪里?一件好东西一旦被广为接受,就容易成为流行体,就容易从膜拜到模仿,从引荐到滥用,从热闹到阑珊。这在社会心理学中可以称为羊群效应和从众心理的结合版,最终所产生的就是对一种好现象的彻底破坏。
  鸡汤文就是这样的命运。一锅美味的鸡汤,最后成了大伙争相回避的毒泔水。想想也是伤心。
  其实从前两年流行的微博体到现在甚嚣尘上的微信圈,微文化中哪里不见“心灵鸡汤”的袅袅炊烟,比如2018年流行的网络语“确认过眼神,我遇到对的人”,和“你喜欢大海,我爱过你”。在这些简洁俏皮的文字中,不都透着些鸡汤体的韵味吗?因为鸡汤文的本质就是能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的文字堆砌,在自媒体大行其道的4G传播时代,人人都可以随时来上一段故事或格言。要知道,你的鸡汤得能点中要害,方能得始终啊。

推荐访问: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