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是岸

时间:2022-03-20 09:47:1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几天前,在微信上看有人写徐岳老师的文章里,提到我们公社的宋建福当年曾向他推荐过几个文学青年,其中有我的表哥江晓河。徐岳老师曾是另一个公社中学的语文老师,酷爱文学,业余时间全用在创作上,成就越来越大,先是从中学到县文化馆,再到省城。宋建福向他推荐文学青年时,他已是省里文学杂志的主编了。
  宋建福当时是我们公社的书记,中等个头,身形微胖,大背头梳得一丝不苟,与他身份相称的是满脸严肃,见谁都一副公事公办的派头。他垂怜过文学青年,令人难以置信。我给徐岳老师发微信,不能直接质疑宋建福怎么会垂怜文学青年,只能问这个人现在状况如何。徐岳老师已年届八十岁,与我未曾谋面,可他还保持着当年为文学青年铺路架桥的热忱,用当下的话说,初心不改。他当即给我回复,他调到省里工作后,慢慢地与宋建福断了联系,但他可以马上托人打听宋建福的下落。我连忙制止,语气上已经失态。如果打听到宋建福本人,而他根本不知道有我这么个人,那多尴尬。
  说起与宋建福的接触,仅限于开大会时,他在台上讲话,我站在学生堆里只有听的份。那时候大会特别多,为凑人数,经常拉学生来充数。会场在公社隔壁唱戏的院子。主席台当然在戏楼上,下面参加会议的成年人自带凳子,学生统一站着听会。因为我们大队的初中撤销,初中二年级我转到了公社中学,自然成了参会的成员。只是,会议的内容一直没搞清楚过,但对于台上讲话的人,心里发怵,都不敢正眼看一下。
  转到公社中学后,我住在父亲那里。父亲当时在公社的一家企业当会计,有半间宿舍,十平方米的样子,给我加了张床,屋子显得更拥挤,我却感到幸福至极,比住学生宿舍的大通铺强百倍。更重要的,不住在学校,不用上晚自习,而且,父亲偶尔还带我去公社二楼的小会议室看电视。整个公社驻地只有这一台电视机,看的人却不多,因为大多数人晚上都回家了,只剩下公社院子的几户人家。能住在公社院子的这些人家,毫无疑问都是公社的“高层”了,他们看电视名正言顺。我与父亲像是外来的闯入者,在那团氛围中显得多余,尤其是父亲,每次我提出去看电视,他先是沉默一会,似乎沉默是他积攒勇气的一个过程,等鼓足了勇气,才带我去一次。所以,我们父子不是经常去公社看电视的。仅有的几次,都能见到宋建福书记,他像开会那样坐在前排正中位置,表情依然严肃,不像是在看电视——甭管电视内容有多轻松愉悦,台词有多幽默好玩,大家都跟着笑出声来,也没见他随着电视和大家一起笑过。都晚上了,他还没卸下公社书记的面孔。大概一种身份久了,与之配套的神情也被确定和固定,不太容易发生变化了吧。在他身旁,坐着不同的人,有时是他老婆,也有公社的其他干部,经常坐在他身旁的是他的女儿宋嘉玲(好像是这个名字),她也上初中,不过她上驻地的国企子弟学校,教学质量与硬件设施,与我们公社中学有着天壤之别。
  宋嘉玲长的一点都不像她父亲,身材苗条,面庞白净俊俏,尤其是一双大眼睛,会说话似的,从她的眼神里我能看到:“凭什么你也来我们公社看电视!”父亲肯定也看到了。可能父亲比我更敏感一些,或者是他所领略的来自成年人间的内容更为曲折和尖锐。后来,父亲不愿带我一起去公社看电视了。
  上到初三最后一学期,我对考高中不抱一丝希望,便提出退学。起初父亲不同意,他对我的未来大概还怀揣着明亮的期待,继续上学,才能够达到那份明亮的途径。我比父亲想象的要执拗,我的坚持使父亲终于同意我辍学。不久,父亲给我找到一份临时工,是装卸工,虽是体力活,可比农活轻省多了,每天能挣一块四毛五分钱,对于十四岁的我来说,已经很知足了。只是,除了每天中午到父亲单位吃饭,晚上还得走十几里山路回家睡觉。我在父亲单位宿舍的那个床位,归了表哥江晓河。表哥像藏在父亲的门后面等着似的,我刚辍学,他就搬了进来。表哥在徐岳老师所在的那个中学读高中,已连续两年高考失利,学校不再让他复读,他只好来我们公社中学办的高考加灶班。这个班类似于现在的课外辅导班,当然没有现在课外班那么高昂的费用,老师也并不很卖力,不然依那时的生活条件,就算很多人有考大学的雄心壮志,肯一而再、再而三,有至死方休的劲头也是扛不住的。学校不提供吃住,备战高考又不能把整日的时间置于奔波的途中,表哥是我父亲的亲外甥,理直气壮地住进来,对此我没半句怨言,也不能有怨言。表哥两三岁便死了母亲,是我奶奶把他带到我家养到上小学的年龄,他才回自己家。不过,他经常逃学跑很远的路来我们家,好像是错了位,他的家不是他的家,我们家才是。他逃离的,是冷漠和束缚;奔向的,是亲情和温暖。打我懂事起就看到一个场景:奶奶拿根烧火棍颠着小脚,将表哥赶回去上学,奶奶半道返回后,坐在院子的石头上放声大哭,哭过还要发半天的呆,跟割舍了什么极其珍视的东西似的。奶奶的举动吓得我们后来看到表哥都远远地躲开。
  我与表哥谈不上有什么感情。但他对我辍学感到惋惜,只要说到这个话题,他的情绪便有些激动,与我父亲针锋相对,说话的声调一点都不像晚輩。那个拿着烧火棍的奶奶早已作古,逃学的表哥已成大人,他身形高大,足有一米八几,戴副近视镜,文质彬彬,除了在讨论是非对错的问题上对我父亲嗓门大之外,看上去就是个没出校门的羞涩学生。他对我极其友好,给我做好吃的,而且不怜惜钱,但他看上去不像是讨好我,也没有鸠占鹊巢的愧疚之意。慢慢地,趁父亲回家时,他邀我晚上不要回家,给我在电炉上做好吃的,其实就是些家常便饭。物质还匮乏的年代,以能吃饱肚子为准,稍再有些变化,都是可以列入“好吃的”种类。我的心思并不在吃上,而是被他的谈吐、具有远大抱负的言谈所吸引。他对我说,他一定能考上北大、清华,除非是这两所大学录取,别的考取了他也不会去上,省内的名校他连志愿都不填的。他激励我,不要满足于眼前的装卸工,一定要出去闯荡一番。我已自断前程,无处去闯,就算内心里偶尔会激起一丝关乎前程的希望火苗,也是微弱不堪,我要在多么沉静的状态下才能有所感觉?!在表哥的教导下,我也像父亲一样越来越沉默。表哥看出了我的无趣,便带我出去走走。也没什么地方可去,夜色那么凝重,不是繁华之地,做不到每几步就有路灯照耀,把夜色比淡下去。国企生活区原来倒是有个露天电影场,一到放电影时间,黑压压一片人,荧幕上锣鼓喧天,荧幕下欢声笑语。后来礼堂盖起来了,电影进了礼堂,本作为生活里有情调的一件事,变成了收费的。表哥语气豪壮,囊内羞涩,我虽然每月能挣三四十块钱,可都是父亲领取,我基本身无分文。看电影成了我们可望而不可即的事。返回到公社所在地,唯一的供销社大门比死人的嘴关得还严实,没一点光从黑暗中泄露出来。无处可去,又不愿回屋听表哥无休止的高谈阔论——他的言论让我陷入深深的茫然中,就好像要从河水中打捞东西,但你没有任何工具,甚至,你不知道茫茫水面上,那些漂浮物里哪个才是自己想要的。

推荐访问: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