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自然”?:“自然”的中西语境与海德格尔的审美自然观

时间:2022-03-20 09:44:17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内容提要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西方近代哲学强调内在自然的外化,中国庄禅哲学强调外在自然的内化。两者都忽视了自然的“存在”意义。海德格尔则自始在历史时间内厘定人与自然的关系,突出自然的“存在”意义。一度被技术所遮蔽的自然的在世性和历史性在艺术的审美呈现中变得显豁。审美世界的开启提供了重审自然及人与自然关系的现象学视角。由此,海德格尔的自然观可以称之为审美自然观。
  关键词自然中西语境海德格尔审美自然观
  〔中图分类号〕B516.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47-662X(2019)03-0084-06
  “自然”概念的现代释义有两个来源:一个是中国古典的自然观,另一个是西方近代哲学的自然观。中国古典的自然观侧重事情自生自发的样子,“自然而然”;西方近代哲学的自然观以“nature”为基础,“与表示规范的nomos(‘normality’)和表示人为手段的techne(‘art’)是相对而言的,分别代表人类社会与自然界。”①在海德格尔看来,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自然”的现代释义都还是一种对自然的“现成”把握方式。对“自然”的释义不应脱离生存时间及历史时间。
  一、西方近代哲学中的“自然”
  以“nature”为基础,西方近代哲学的自然观可以细分为三种:原始主义的自然观、有机主义的自然观和非理性主义的自然观。
  原始主义的自然观在卢梭“回到自然”的口号中表露得极为鲜明。“回到自然”所回归的不仅是未经人化的大自然,更是未受文明浸染的儿童和野蛮民族所具有的纯朴心灵。卢梭的《爱弥儿》认为要对儿童进行适应其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以使人不至失去质朴的自然本性。拜伦在《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中高声赞扬那勇敢、剽悍、未经开化的野蛮族群——阿尔巴尼亚山民。小施勒格尔干脆宣称:自然是生命、原始的生命。可见,所谓原始主义的自然,就是人与自然的未分化状态。
  有机主义的自然观按照著名思想史家诺夫乔依在《作为美学范畴的“自然”》一文中的归纳即是“从规则、习惯、传统的影响下解放出来(自由与习惯的对立)。”②这种自然观的形成源自西方近代知识型的生物学模式,即将世界上的一切都看作一种生物式的有机存在。由此,人的生存、成长就是一个有机生命体的自然生长。这样,所谓理性的约制、习俗的规范、传统的承继实际上都在不同程度上妨碍着人的自然生长。有机主义的自然观实际上提请出的乃是先天与后天、天生与培养、浑朴与雕琢、天成与技艺之间的对立。庄子言: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庶几与此意相同。在这种有机自然观的影响下,近代西方哲学催生出一种“自然天才”观。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说:“天才就是给艺术提供规则的才能(禀赋)。由于这种才能作为艺术家天生的创造性能力本身是属于自然的,所以我们也可以这样来表达:天才就是天生的内心素质(ingenium),通过它自然给艺术提供规则。”[德]康德:《判断力批判》,邓晓芒译,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50頁。康德这种将“天才”看作艺术家天生禀赋的观点即是一种典型的“自然天才”观。质言之,有机主义的自然所说的方是有机生命的生物性存在。
  非理性主义的自然观按照诺夫乔依的总结即是:“无意识的自我表现,从深思熟虑中摆脱出来,否定技巧的因素。”A.O.Lovejoy, Essays in the History of Ideas, Baltimore: John Hopkins Press, 1948,pp.170~173;转引自罗钢:《一个词的战争——重读王国维诗学中的自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实际上也就是老子所说的“大巧若拙”,苏东坡所说的“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苏轼:《答谢民师书》,《苏轼文集·卷49》,中华书局,1986年,第1418页。石涛《画语录》中所说的“无法之法是为至法”。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年,第34页。也就是一种无斧凿之痕、非刻意求工的表现方式。因此,非理性主义的自然实际上乃是“自然而然”。这种自然观在现代西方哲学、诗学中体现为叔本华将艺术看作直观的知识,且只有直观的知识能通达真理的非理性真理观,以及克罗齐“直觉即表现,表现即艺术”的非理性艺术观。这种自然观的更深层次的阐发则意味着对世界本质以及人的本质的非理性把捉。这在叔本华的生存意志、尼采的强力意志、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乃至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中有着鲜明的体现。所以,在现代哲学中,非理性的自然多数情况下所指谓的乃是人的欲望、意志、知觉等非理性层面的性本自然,也就是与外在自然相对的人的内在自然。
  总结来说,西方近现代哲学中的自然观,无论是将自然看作人类的质朴心灵,还是看作人的天然禀赋、欲望、意志、知觉,其所表达的实际上都是一种内在的自然意识。而中国古典哲学、诗学所表现出的自然观则是一种外在的自然意识,即在中国先哲那里,自然就是作为宇宙、丘山、田园、草木的自在自然。只不过在与这种自在自然的关系上,西方哲学追求对外在自然的探究、认识乃至于改造、褫夺,而中国哲学尤其庄禅哲学则追求与外在自然的亲善、应答乃至于融洽、合一。刘小枫说:“归隐生命的感觉有两个返回的对象,一是自然宇宙(山丘、田园、虚室);一是人的‘性本’。这两个生命感觉对象统称为自然。”⑥刘小枫:《拯救与逍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87页。西方近现代哲学大体上是在人的“性本”层面上来谈论自然,而中国的庄禅哲学则多从自然宇宙层面来谈论自然。
  二、中国庄禅哲学中的“自然”
  在庄禅哲学中,人的“性本”自然不是明确的理性或非理性而是规避了生命感觉意向的空寂,是无动于衷的木然、无所住心的安然,实际上就是外在自然的内置。所以,在庄禅哲学中,“只有当内在自然的‘性本’确立之后,外在自然(山丘、园田、虚室)的意义才会显现出来。”⑥这样,庄禅哲学中的“自然”实际上力求排除西方语境中“nature”的人性意涵,以便使人与自然间的通达变得了无扦格。

推荐访问:海德格尔 自然观 自然 语境 中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