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时间:2022-03-20 09:43:39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在“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将大学语文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可以有效节约教育资源,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和人文素养。笔者立足课程自身优势,注重课程内容与“思政育人”的衔接,通过对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十三五”规划教材《大学语文》的内容进行分析,梳理出其中包含的“文化自信”、“家国情怀”、“社会责任”、“人文情怀”等思政元素,利用课堂教学和网络学习两个载体,以期更好的发挥大学语文课程的导向功能和育人功能,实现“精神育人”。
  关键词:大学语文; 思政元素;精神育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知识型变成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这就促使针对大学生的教育方法有所转变。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培养的向导,在“课程思政”理念的指导下,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大学语文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可以在教学内容上达到一科多教的目的,提升教学效果。由刘春静和刘传琴主编,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十三五”规划教材《大学语文》,编选的篇目除两篇现代作品外,都是古典诗文,尤以秦汉和唐宋作品居多。全书分八个主题编排,可以结合其中的“文化自信”“家国情怀”“社会责任”“人文情怀”等思政元素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忠诚、正直、宽容的精神和情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文化自信
  “人文传承”“智慧心灯”主题,从国学经典《论语》《老子》,到传统文化的入门读物《弟子规》,让学生了解文化经典,树立文化自信,感悟仁者爱人、无为而无所不为的深刻内涵。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来源于民族的文化经典;一个人的文化自信,来源于深厚的经典修养。学生阅读文化经典,就像是和古人谈心,可以从中汲取智慧、经验和为人处事的原则,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体会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如《论语》治学十则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朱熹评价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反映出孔子做事做人的态度,当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在教师主导下,可以拓展阅读孔夫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举一反三、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等主张,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在主动、自觉的学习活动中,逐步培养自学的能力。
  二、家国情怀
  “洞明世事”“浩然正气”主题,从《大学》“三纲八目”、《中庸》的“君子慎独”到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正气歌》,引导学生认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追求阶梯,要求学生加强自觉性,按照“道”的原则修养自身;透过民族英雄的事迹感受正直高尚人格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儒释道文化的汇通、兴盛将家国情怀与君子的出世、入世结合得十分完美,孟子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成为天下知识分子共同的心声和遵循的操守。《大学》是古代“四书”教育中最先学习的一部经典,相对短小易懂,被称作“初学入德之门”,是中国知识分子从此走入系统学习、走进道德世界的基础学问。而“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作为最开篇的一句话,就是整部《大学》的“三纲领”。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就引用这句话深刻论述了核心价值观对于个人、民族、国家的重要性。“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我们要认真领悟,把它贯彻落实到日常教学工作中,教會学生学会做人,奠定树魂立根的素质基础。
  三、社会责任
  “胸怀天下”“历史长河”主题,从屈原的《哀郢》到杜甫的《秋兴八首》,从李斯的《谏逐客书》到贾谊的《过秦论》,跨越历史的长河,讲述爱国志士的人生起伏,体会他们忧国忧民、感时伤世的情感,品味秦汉的政论家们以史为鉴的精彩论述,激励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自古文史不分家,从战国七雄争霸到秦王统一六国,再到秦王朝的迅速灭亡,勾勒出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以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使命意识、忧患意识、担当意识为前提,逐渐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
  四、人文情怀
  “真爱华章”“诗意人生”主题,引导学生感悟真爱的力量,体会自觉追求美好精神世界的价值。《蒹葭》中可望不可即的伊人,可以理解为青年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尽管会遇到一些挫折和阻碍,但他矢志不渝。陆游写和唐婉在沈园相逢之事,真情流露,自然天成,表现了诗人对爱情的坚贞不渝。《春江花月夜》把诗情画意和人生哲理融为一体,汇成一个流光溢彩、浑然忘我的奇幻境界,引导读者感悟美的真谛。拥有人文情怀的人,对不同人都会以平等尊重的目光看待,会对每件事都十分重视,对待每一件事都精益求精,这正是职业院校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要求。
  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说:“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实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内容上体现了不同时代、不同作家的思想、情感、道德以及价值观人文精神。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和人格塑造的重要阶段,教师应加强正确地引导。语文的使命是助长学生的心灵成长,实现“精神育人”。学校课程有限,在语文的听说读写训练中,融入思想教育,可以有效节约教育资源,恰似春风化雨,渗入学生的心灵深处,不仅能够浸润学生的人文精神,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和人文素养,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课堂教学解读经典文学作品,在线阅读了解历史人物故事,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人文情怀,增强文化自信和社会责任感,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和继续学习奠定基础,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丁建芳.如何效发挥大学语文中的思政教育功能,语文建设,2014(23).
  [2] 徐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

推荐访问:元素 语文课程 思政 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