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2日,陈飞(化名)收到了来自英国保诚个人寿险行政部的回复函,告知他提交的危疾理赔事宜,经审核后,该保单为无效保单。这一结果,完全在陈飞意料之外。
2015年5月,陈飞通过太太的同事、一名兼职保险代理人(本职为某市大学教师),在香港投保了英国保诚“危疾终身保计划(保额100000美元)-附加免费10年期危疾险(保额35000美元)”,保单自2015年8月27日生效,年缴保费4875美元,20年缴付。
在媒体和金融行业深耕多年的陈飞,对保险向来有研究,“当时觉得保诚的产品保障的病种多且涉及非常早期的癌症,又考虑到美元处于强周期,觉得这份保单很合适。”
由于父母均因癌症离世,陈飞每年都会进行体检,2018年,陈飞检查出胸部右中肺有毛玻璃结节(此前肺部检查没有任何问题),随即于2018年9月10日做了右肺叶切除术,并化验检测为0期原位癌大小2mm。
出院后,陈飞整理了健康资料并与保诚交涉理赔事项。没想到,保险公司竟回复,该情况不予以理赔。原因是,保险公司得知,陈飞在2012年8月10日进行的身体检查中,显示右外耳道栓塞、咽炎、双眼弱视、轻度脂肪肝;于2014年8月31日的身体检查中,显示体重指数高于正常、痔疮、鼻炎、肝血管瘤以及甲状腺结节。由于以上资料均未有在此前签署的人寿保险申请书中申报,因此拒赔且取消保单。
事实上,类似陈飞被拒赔的遭遇并不少见。不少为自己或家人购买了香港保险的内地客户,因为重要事实披露不全,导致保险公司拒赔,随后陷入了漫长的申诉与扯皮中。
有人因为在投保前5年内曾于医院门诊就诊过眩晕、耳鸣、胸痛、皮疹、左肩胛骨痛、口腔溃疡、毛囊炎等疾病,在确诊冠状动脉疾病时遭到拒赔。也有人因为投保多年后,确诊肺癌申请理赔,却因为投保3年前的连续3年有过静脉注射案例未有告知,被保险公司拒赔。正所谓“理赔的理由只有一个,而拒赔的理由千万个”。有用户无奈评价,香港保险是个“打个点滴,就能拒赔的大坑”。
可这当中,是误会还是保险公司或代理人欺骗?
“你无我有”
“周末我去香港买保险。”曾幾何时,这是内地中产之间最流行的问候语之一。
过去十年,内地客户赴港购买保险,尤其以重疾险和储蓄理财型保险为主的保险购买几度井喷。2015年,陆续有内地理财机构、P2P公司、代理商以及香港保险公司在内地的合作机构,开始在内地销售香港保险。
2007年至2016年间,内地访客新造保单保费实现了从52.49亿港元至726.88亿港元的跃升,内地访客新保单保费在香港保险业整体新保单保费中的占比,则从6.54%攀升至40.59%。根据香港保监处数据显示,2006年至2016年内地居民共计购买了1359.14亿港元(约为1168.24亿元人民币)的香港保险。其中约96%是医疗或保障类型的保险产品,例如重疾、医疗、终身人寿、定期人寿及年金等。
香港保险相比内地保险,究竟区别在哪里?
1949年,中国人民保险成立,1979年内地保险业务才开始恢复,当时只有人保一家保险公司。直到1988年,平安保险正式创立,彼时已经是改革开放浪潮袭来近10年了。内地真正意义上的保险业发迹,至今也就40年光景。
相比之下,保险业在香港称得上是最古老的商业行当之一。1841年,在鸦片战争的颠沛流离中,香港的第一家保险公司已经诞生。相比财产险业务,人寿保险发展滞后。即便如此,香港的第一张寿险保单在1898年就诞生了。
两个市场之间横亘着逾百年的时间差,意味着香港保险不论在产品成熟度与丰富性、法律以及监管制度的完备上,均经历了更长时间的磨练与考验。加上在香港经营保险业务的多为大型跨国保险公司,整个产品设计模型以香港人均寿命以及患病概率计算(香港人均寿命85岁,国内人均寿命75岁,香港部分疾病患病几率低于国内),因此保障更全面、低保费高收益、诚信度高、全球化资产配置等成为香港保险的优势所在。
“通常我们会向客户介绍香港保险相比同类内地保险,基本做到了你无我有,你有我优。”徐云是在内地从事香港保险代理的独立代理人之一,她向记者展示了同为友邦公司旗下两款产品的差异。
香港友邦旗下的“加裕智倍保”对标内地友邦的“全佑至珍”,同样是200万元人民币等值的基本保额,35周岁男性(不吸烟)标准下,加裕智倍保的年缴保费为62400元,缴费期为18年,总缴保费为112万元人民币。全佑至珍的年缴保费为101600元,缴费期为19年,总缴保费为192万元人民币。
在价格差异之外,在保障范围与除外事项、疾病范畴以及退保返还价值上均有差异。徐云解释:“以身故理赔为例,加裕智倍保无论疾病、意外、自杀、恐怖袭击导致的身故均可以出险,除了购买保险一年内的自杀不予以理赔外。全佑至珍则理赔疾病、意外和自杀导致的身故,包括犯罪、酒驾、无证驾驶、暴乱、军事冲突、核辐射、毒品和2年内自杀均不予以理赔。”
徐云表示,在香港保险和内地保险的对比中,承保寿险的重疾险差异是最明显的,近年来大部分她接触或者成交保单的内地客户中,均为30-35周岁左右中青年用户,香港保险所拥有的各类差异化保障范围,是他们最终选择香港保险的关键原因。
“用户会主动询问保险条款之间的比对,也会有针对性地查看疾病承保范畴。”徐云介绍道,香港保险的疾病保障范围、保障形式更多样。“在重疾理赔上,香港保险承保内容的确更人性化、种类多,大部分香港保险能够覆盖的疾病数量达到上百种,内地普遍集中在50-80种左右,个别的现在也达到百种疾病。在理赔上,像加裕智倍保设置了癌症复发可持续额外2次赔偿,赔偿金额可以达到保额80%,也就是说整个保险保障最高可以提供260%的保额保障,而且癌症1期即可理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