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体验传统在通识性古代文学鉴赏课的应用

时间:2022-03-20 09:38: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在我国漫长文学鉴赏史中,逐渐形成了一种体验式传统方法。这种方法既与现在的鉴赏方式不同,也与西方的鉴赏方式形成了很大的区别。它是一种具有历史悠久的民族传统方法,它充分彰显出别具一格的思维模式和审美观以及表达的习惯。通过不断的研究并总结出这种传统的文学鉴赏方法,不仅可以增强现阶段古代文学的鉴赏水平,还可以发展今天的鉴赏模式,有利于不断吸取古代文学鉴赏的经验和方法。本文针对于体验传统在通识性古代文学鉴赏课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古代文学鉴赏 体验传统 应用
  引 言
  体验式教学的方法如果按照现代意义追根溯源的话,可以追踪到上个世纪初。在我国体验教育理念中,有着丰富的诗文学体验教育理念。从几千年前一直到今天有很多关于体验教育理念的描述,例如先秦时代的对《诗经》的讨论就明确提出了“以意逆志”以及“知人论事”。前半部分说明要完整的理解诗的整体内容,而且要结合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去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要表达的含义以及他体现的情感进而领悟诗词的主旨内容,不要单独片面理解一些文字。后半部分是说明只有理解了作者本人所处的年代才能够深入的理解作者出的作品。
  一、体验式教学的主要核心内容
  “体验教学”其主要核心内容是指,从语文文字的审美体验入手进入到文章中的精神世界,体会不同风格、不同样式的作品,用诗词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人文内涵,最终陶冶自己的性情,温润自己的心灵。
  (一)体验教学的人文体验
  所谓“人学”就是指“文学”。文学其存在的主要目在于,对自身存在进行追问,探寻自己人生的真谛。无论什么国家、什么时代或什么形式的文学作品,都有着其独特的存在意义以及存在价值,可以借此充分发掘人类的意义所在,并用形象丰富的内容进行描述。穿越时间的走廊,我们要理解历朝历代的文人怎样理解人性的善与恶、美与丑、真与假;怎样平衡自身的本能;怎样履行社会的道义与责任以及怎样面对爱情与牺牲等,从而提升我们的精神内涵。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所提到的任何一篇文学,无一不带有“天地精神人间情怀”丰富内容。例如:陶渊明所写到的“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于谦所写到的“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都歌唱着一种英雄的情怀。杜甫则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感慨,王实甫则有“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祝愿。由此可见,每首文学作品在其中描绘了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这些丰富的诗歌内容为古代文学鉴赏课这种通识性人文素养课注入了丰富的核心内容。
  (二)体验教学的审美体验
  历朝历代文学作品中都生动形象的用文字塑造出了一种既含蓄的美,以此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美学特点。例如:司马相如《上林赋》、《子虚赋》充分体现了散体文章的壮大宏伟,古代诗人同样写庐山就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种壮丽的美以及“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种哲理的美;诗词中还有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这种女子含蓄婉约的美,还有“大江东去浪淘尽”这种豪迈恢宏的风格。古代文学的审美体验就是要对文中的内容反复的揣摩和咀嚼,体会其语言风格,领会其中意境。
  二、体验式教学的具体方法和策略
  文学可以塑造一个人的性情,为其简单定向的输送一些精神价值与艺术魅力,从而逐步渗透到其日常行为当中,让其自觉的形成一种认知感悟,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古诗文的海洋中去体会和感觉,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
  (一)在朗读上下功夫对文章整体进行领会
  在我国传统思维教育中向来重视的一个方法就是诵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清代曾国藩在《家训》中重点强调了反复诵读诗文,品味诗文的精神和价值的重要性。朗诵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对古代汉语内在形式的理解上。其中一方面,古诗文的形式简洁,有利于对古诗文的了解程度,现代曹明海在《语文教育学》当中就说过这样一句话“吟诵,它通过对语言文字按其音韵节奏的应用,由文入情、由物入景,从而达到与作者神气相通,心灵感应的审美效果”,另一方面,文字中有大量的形生字以及多音字,反复的对其进行朗诵阅读有助于更好的理解文意。
  (二)坚持示范阅读,引发学生共鸣
  尽管教师自身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但是教师的示范阅读带有教师自身的感悟,更具有现实性和可观性,给学生带来的示范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教师通过自己示范阅读,产生出了一种鲜明的态度并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感情,可以充分的感染学生,让学生在这种艺术氛围中达到共鸣,从而陶冶他们的情操。
  (三)反反复复的朗诵阅读,体会其丰富内涵
  宋代的朱熹在《朱子家训》中明确的说到“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所以这种读书的专注性让学生充分的把握其语言意境,让阅读者感受到古诗文的丰富内涵,从而获得有意义的体会。
  (四)对内容整体的感知专注于体会领悟
  诵读并不是一种机械刻板的无效动作,而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动作。其主要强调的是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融入自己的情感。例如朱熹在《朱子家训》中就明确说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所以这就要求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要将心、眼、口进行同时发挥,协调活动,彼此之间相互促进,从而能够更加的理解文章的深层次含义。这种观点在当今时代同样适用,可以充分让学生把握文本的丰富意境。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此可见重拾起体验传统在理解通识性古代文学鉴赏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善于运用这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教学,以便于更好的丰富自己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达到对生命的理解与创生,滋养学生的心灵。
  参考文献
  [1] 杨玉英.浅论体验传统在通識性古代文学鉴赏课的应用[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7(8):16-18.
  [2] 查金萍.应用型大学“中国古代文学”模块化教改探索[J].合肥学院学报,2016,33(5).
  [3] 查金萍.应用型大学"中国古代文学"模块化教改探索[J].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16,33(5):118-122.
  [4] 梁冬丽.古代文学以作品阅读为中心的课程作业教学模式新探[J].百色学院学报,2014,27(2):137-140.
  作者简介:庞福明,1965.10,男,四川西充,本科,副教授,大学语文。

推荐访问:鉴赏 古代文学 传统 体验 通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