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尾理论下农产品电商品牌化发展探究

时间:2022-03-20 09:36: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内容摘要:互联网时代电商产业发展迅速,农产品电商品牌化发展趋势愈加明显。然而纵观目前我国农产品电商品牌化现状,普遍存在着“名不副实”、“不见其名”、“特产不特”、“成本过高”等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电商企业缺少对品牌化发展的正确认知,认为电商仅仅是销售平台,其溢价空间有限。本文认为以“消费者中心”为定位,打造农产品电商品牌化发展路径,有助于利用精准化、标签化等营销与推广方式,借助长尾理论效应,让农产品电商获得更高溢价空间,提高可持续发展竞争力。
  关键词:长尾理论   农产品电商   品牌化发展
  “互联网+”计划下,我国农产品电商发展迅速,农产品电商品牌日益增多。2017年,我国农村实现网络零售额12448.8亿元,其中农村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2500亿元。随着农产品电商的井喷式发展,其发展瓶颈日益凸显,例如网上支付问题、物流问题与农产品质量、农产品电商发展问题等。“互联网+”战略的提出,为农产品、农产品电商提供了明确发展方向,即构建现代化农产品生产、供应、经营体系,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与农产品网络化服务水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农产品电商品牌化发展至关重要,基于长尾理论探讨农产品电商品牌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与理论意义。
  长尾理论与农产品电商品牌概述
  《Wired》(连线)杂志主编Chris Anderson(克里斯·安德森)在2004年提出了“长尾理论”。基于经济学角度,长尾理论即统计学Pareto帕累托分布特征的通俗化表达,与“二八定律”存在对立性。在“长尾理论”中(见图1),安德森提出只要流通与储存渠道足够大,当销量不佳的产品共同占据市场份额时,其销售额与市场热销的产品份额相同,甚至更大。
  作为典型的“长尾”公司,谷歌(Google)的发展历程就是充分展现“长尾”商业化模式的过程。互联网时代之前,数以万计的企业或个人由于成本限制,始终没有做过长期广告宣传。然而在谷歌技术下,Google的AdSense成功为中小企业或个人带来了广告商机。现阶段谷歌依然拥有一半的盈利源自于中小企业或个人廣告,展现了长尾广告市场的规模效应,足以比肩大公司的广告投入。再比如亚马逊公司,更是完美诠释了长尾理论的真谛,即大量难以销售、购买人数较少的书籍,其销售额的累积足以比肩热销书籍的销售额。
  以阿里巴巴平台2017年3月份“零食/坚果/特产”类目(共4807个品牌)销售情况为例,以“百草味”、“三只松鼠”与“良品铺子”为代表的一百个品牌销售额高达20.35亿元,占总销售额38.29亿元的53.15%,而其他4707个品牌的同类目销售额占比为46.85%,仅低于热销品牌6.3%。由此可见,基于“长尾理论”下,诸多小品牌的聚合规模效应,足以比肩主流大品牌市场份额。
  2017年,农业部提出农业品牌推进年战略,旨在推动农产品品牌化发展。“互联网+农业”发展热潮下,农业电商品牌化成为热门话题。随着柳桃、褚橙、李玉双大米、潘苹果和蒲江丑柑等农产品电商品牌的家喻户晓,农产品电商品牌化发展价值愈加凸显。一方面,在京东商城、天猫商城、苏宁易购等大型电商平台的支持下,我国农产品电商品牌数量日益增多,推动了行业发展;另一方面,类似“百草味”、“三只松鼠”等知名品牌发展趋势良好,且“小而美”的农产品电商也比比皆是,区域品牌与自有品牌发展并重。
  我国农产品电商品牌化建设现状与特征
  2018年第一季度,我国农产品网上零售额高达452.7亿元,同比增长38.8%。在国家政策推动下,农产品电商发展还有巨大潜力。目前我国农产品电商品牌化建设存在着以下两大特征:
  (一)农产品电商的区域性品牌建设现状与特征
  第一,我国农产品电商区域性品牌的认证工作效率逐渐提升,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迅速。为了推动农产品品牌化发展,三部委对于农产品商标与品牌认证工作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截至2015年上半年,共注册地理标志商标2790件,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工商总局与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从生产工艺、产品品质、商标独占性与区域品牌建设等方面,纷纷采取紧密合作。第二,农产品电商区域品牌价值有待提升。近年来,虽然我国农产品电商区域品牌建设进程不断加快,但国内农产品区域品牌的价值与竞争力还有待提升,除了涪陵榨菜之外,包括阳澄湖大闸蟹与盘锦河蟹等区域性品牌缺乏竞争性,竞争力远不及巴西咖啡与荷兰郁金香等,虽然区域品牌符合正态分布,但平均水准有待提升。第三,随着国际农产品电商区域品牌的加入,国内农产品电商区域性品牌竞争愈加激烈。2017年,根据我国“第六届品牌农商发展大会”的评选结果显示,在一百个知名农商品牌中,不仅有蔬菜、粮食、茶叶,而且还包括肉类、鱼类、瓜果、油料等,可谓是竞争品类繁多。随着美国车厘子、荷兰玫瑰花与智利银鳍鱼等进口品牌营销力度的不断加大,给国内农产品电商品牌造成了极大压力。
  (二)农产品电商自有品牌建设现状与特征
  第一,农产品自有品牌的磁场效应愈加明显。部分优势农产品基于区域性品牌基础上构建自有品牌,例如烟台苹果中的“泉源”品牌、“栖霞苹果”等,其产品外销四十六个国家。再比如“新郑大枣”区域性品牌下的“好想你”品牌,多年蝉联天猫商城枣类产品销量第一。第二,农产品自有品牌的马太效应愈加明显。马太效应即强者强、弱者弱的理论,随着农产品电商的迅速发展,农产品电商品牌数量的不断增加,在消费者品牌意识逐渐增强的背景下,行业内辨识度高的品牌将受到更多关注,而品牌影响力较弱的品牌将逐渐被淘汰。在自有品牌建设与发展中,优胜劣汰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明显。
  我国农产品电商品牌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品牌认证体系有待完善
  我国农产品电商品牌化发展需要权威的品牌认证。目前,虽然农产品电商品牌的认证支持力度较大,然而受限于三部委的交叉权利,其认证体系存在着一定排他性。即在地理标志认证方面,农业部、国家工商总局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称呼不同。与此同时,由于相关法律依据的缺失,也造成了部分地理标志冲突与法律纠纷,不利于农产品电商品牌化可持续发展。

推荐访问:探究 农产品 理论 商品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