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流通产业聚集度经济效应评估与研究

时间:2022-03-20 09:35:50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内容摘要:文章依据我国2000-2016西部省份的面板数据,借助区位熵法测算了我国西部地区流通产业聚集度,再通过空间自回归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分析了西部地区流通产业聚集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西部流通业聚集的经济效益有限,西部流通业自身的产业规模、法制环境、政策扶持、基础设施等方面均阻碍了产业聚集经济效应的发挥。为此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西部流通   流通经济效应   空间计量模型   流通产业集群
  研究背景
  2015年我国正式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强化国际区域经济协同发展、重视中亚贸易有利于我国和多国形成政治友好格局,并带动了我国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引导我国基础产业转型和出口,从而实现制造业附加值的升级(张雯等,2016)。流通业的互融互通性会促进我国内贸流通资源向集约化发展,因此加强我国流通业的互融互通性是实现“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路径之一(赵雪冉和周文通,2016)。然而,我国流通业集聚水平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是否有利于经济发展还存在疑问,流通产业集聚对地区经济发展可能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流通产业集聚水平对经济增长的溢出效應也可能存在空间异质性。因此,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法来考察流通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空间作用,并提出相应政策以优化我国西部地区流通业发展,从而拉动我国基础产业转型升级。
  流通产业集群的经济效应
  第一,流通产业的空间集聚有利于流通企业间的沟通与合作,这降低企业交易门槛,减少了由市场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各项交易成本。同时,流通产业集聚有利于共享流通劳动力市场,以及管理知识、创新技术及附属产业服务,这种共享性“蓄水池”为流通企业所带来了规模经济效应,降低了流通企业运作中需要的人力成本、服务成本、信息成本,从而发挥了外部规模经济效应,并通过乘数效应带动流通服务性行业的服务性产业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连锁反应,这也是流通产业聚集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优势。
  第二,根据产业集群理论思想,流通产业在空间上集聚带来的外部经济效应会强化区域集聚能力。外部经济效应会减少流通过程中生产与交易成本,基于利润最大化的原则,企业更愿意向生产成本低的地理区域集中。而流通产业的不断聚集扩大了区域流通业的市场规模,进而促使更多追求降低交易成本的流通企业在此生产布局。这种“锁定”效应使得集聚效应自我循环,不断强化区域聚集能力。此外,流通集聚带来的集聚效应通过辐射相邻地区,强化了地区间的外部经济效应,进而推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增长。
  第三,流通产业的集聚形成了创新、技术和知识等要素资源的聚集格局,从而降低了流通产业的进入壁垒,有益于流通产业内新企业源源不断进入,促进了流通产业的竞合态势,并通过技术和知识溢出效应加速产业升级。具体而言,流通产业集群内通过企业的技术转让、人才流动、兼并重组、竞争模仿等方式,促使中小流通企业也能拥有大型流通企业所具备的知识和技术,这降低流通企业的技术开发费用,加快了技术落后企业的追赶速度与整体流通产业的平衡性发展。另外,产业聚集的知识溢出效应,推动了流通企业之间的信息互通与经验互换,减少了企业面临的信息成本和学习成本,这也是促使流通企业能快速获取发展创新技术,加快了流通创新模式的普及速度,扩大了区域相关服务性产业的规模发展。
  第四,流通产业集聚有利于流通产业现代化发展。流通业对社会生产与消费起到衔接作用,商贸流通业为生产者提供产品运输、经销、零售等流通服务,令生产者可以专注于产品创新生产,这种分工模式有利于提高社会生产效率,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走向高效模式,从而释放制造业产业转型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
  第五,流通产业发展将为社会经济提供全新推动力。流通产业聚集令社会流通网络变得更为密集,从而造成地区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最终拉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在社会经济职能中,流通产业是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桥梁,流通产业的规模扩张和升级转型能降低社会的运输时间和运输成本,为商品有效规划生产周期、销售周期、订单周期,从而带动地区的消费市场与结构优化,并通过满足多元化的居民消费需求来促进经济增长。
  第六,流通产业的发展对其他商贸流通业存在正向溢出效应。流通产业与制造业、零售业等产业具有关联效应,流通产业的供给能力为零售业的弹性供应链提供了基础,让零售企业能根据市场需求灵活制定采购计划,从而优化了零售业的业务流程,以多元化的商品供给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市场需求,刺激了居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第七,在我国“一带一路”的发展背景下,流通业是出口贸易的基础前提。流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将阻碍地区的对外出口贸易。只有地区制造业产能与运输能力的耦合协调度较高时,才能充分利用该地区的产能,从而形成集约型经济发展模式。流通行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效率,为跨区域商品贸易提供的流通设施基础,提高了沿线地区的流通运输效率和流通范围。
  研究设计
  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的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局网站2000-201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在计量模型中,流通产业聚集采用了区位熵指标来测量,具体公式为:
  其中,qit代表地区i在年份t内流通业从业人员的总量,Qit代表全国年份t内流通业从业人员的总量,qt代表了地区各行业就业人员总量,Qt分别代表了全国各行业就业人员总量。区位熵指数越高代表其所在地区流通产业聚集度越高。流通业的从业人员计算方法借鉴了流通业的狭义定义,指零售业、批发业和住宿餐饮业的就业人员数量。经济增长(Y)指标借鉴了我国大多数研究的做法,采用西部各省市当期地区生产总值GDP(亿元)来测量经济增长水平。同时,为了消除内生性问题和伪回归问题,本文加入了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产业结构、财政支出和对外开放作为控制变量。其中,资本投入(K)通过地区固定资产投入额(亿元)来衡量,劳动力投入(L)通过地区各行业从业人员总量(万人)来衡量,产业结构(ISU)采用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来衡量,财政支出(GOV)通过地方财政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衡量,对外开放(FT)采用地区进出口总额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衡量。在进行全局Moran"s I指数的统计分析后,检验得出研究对象的经济发展存在空间依赖性,这个结果也与以往的研究一致,本文在此处不加赘述。因此,流通聚集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模型应当优先选择空间计量模型,采用了空间模型常用的地理空间权重矩阵,估计方法是空间自回归模型(SAR)与空间误差模型(SEM),模型的具体公式如表1所示。

推荐访问:流通 聚集 效应 评估 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