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学习行为改变的批判性思维课堂实践

时间:2022-03-19 09:42:09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高校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文章针对传统课堂的学生学习行为,通过开展“思考—交流—共享”与基于批判性思维元素的“写作”,探索在课堂教学中改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学习行为,把学科知识学习与培养批判性思维结合在一起。实践表明,学生对课堂教学知识点全盘接受的方式有了一定的改变,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的判断有了更全面和客观的衡量,对传统的“标准答案”思维定式进行了挑战,有助于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应用批判性思维。
  [关键词]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教学实践;学习行为
  [中图分类号] G642.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03-0149-04
  通过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笔者发现高校学生普遍存在以下2個主要问题:一是重视分数,轻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特别关注考试内容,以获取高分作为学习的终极目标,而对于如何掌握和理解专业知识中的知识点,建立它们之间的关联,学会正确地思考,则不加重视。二是重视对知识的死记硬背,缺少独立思考、 独立判断、提出质疑的能力。夏欢欢等[1]通过选取国内4所大学的1000多名学生为样本,对大学生的认识论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进行标准化测试,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整体发展水平一般。很多学生认为知识是以单一正确答案的方式简单存在的,热衷于寻找标准答案,同时认为知识应该从权威处获取,唯书、唯上、从众的思维定式较强,而质疑、反思和批判精神则较为缺乏。张梅等[2]研究发现,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整体较弱的根本原因是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评估和教学方法较少关注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教师很少帮助学生运用不同方法应用批判性思维在学科知识领域以及学习如何从不同角度进行独立思考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答当中。
  美国耶鲁大学前校长理查德· 莱文(Richard C.Levin)曾指出,中国大学的本科教育缺乏对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而美国高校则把采取多种策略和多种形式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作为高校教学的首要目标。对于如何处理批判性思维培养与具体学科教育的关系,美国高校提出了“独立型”“融合型”与“综合型”3种不同的课程设计体系。其中,“融合型”课程就是在传统高校课程中增加批判性思维的目标、内容和训练,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倾向和思维技能[3]。
  缺乏批判性思维的人在专业学习上墨守成规,缺乏创新意识,难以成为国家的栋梁。陈波[4]认为大学本科教育应该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新问题的提出需要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新解决方案的提出需要批判性思维,包括技能和精神气质两方面。具有批判性思维的学生,能够在专业学习中找出关键的问题和困难所在,能够准确地表达出这些问题,并根据相关的信息、使用专业的术语、清晰地解释这些信息,得出有效的结论和解决方法。要培养具有上述特征的学生,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对其上课学习行为从传统的“全盘接受”到“质疑判断”,从“唯一标准答案获取”到“独立思考、收集信息和多种方案的结合”。 因此,教师教学时如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来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一、实践方法
  批判性思维的定义及其真正的内涵由于研究视角和学科背景不同还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观点和界定。众多研究者从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视角对批判性思维进行了多维度的研究。在哲学领域,批评性思维的研究重视从理论上探讨理想的批判性思维者应该具有哪些特征;在心理学领域,批判性思维被看作是经验问题,受个性倾向性影响;而在教育学领域,批判性思维更多被看作是一个基于多年课堂经验和观察学生学习行为而形成的实践活动。下面首先分析传统的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然后描述本文提出的课堂实践,最后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的改变。
  (一)传统的课堂学习行为
  课堂教学通常是由教师阐述知识点,向学生提问,布置作业。学生传统的学习行为是课堂认真听讲,努力记笔记,关注可能会在考试中出现的知识点,没有独立思考,没有发展联系性思维,即没有思考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或拓展,对知识点全盘接受,缺乏对一门学科系统化学习的探索;完成作业只是参考上课笔记,懒得翻书,追求所谓的标准答案;在考试前一周突击几个晚上,顺利通过考试,一门课程就算学完。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但是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思考知识点的关联和拓展。
  (二)结合批判性思维的课堂实践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阐述知识点后,学生以思考—交流—共享”模式[5]开展讨论学习,并把讨论内容进行“写作”。具体步骤如下:其一,思考。学生对知识点进行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其二,交流。学生与别人组队交流和讨论学习问题。其三,共享。全班讨论,各个小组汇报,让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全方位来开展知识点的学习。
  讨论结束后各个小组开展写作,撰写的内容包括知识点提出的目的、存在的问题、收集的信息、采用的方法以及推理和假设。其目的是帮助学生针对某知识点在讨论和思考时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问题是让学生能找到应用场景亟须解决的问题;信息是让学生学会如何为解决问题而去收集信息,从哪些信息源去获取解决问题的信息;方法是培养学生如何基于信息根据所学的知识点形成一个解决问题的整体方案,选用的方法是基于一定的推理和假设;正确的推理和假设是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方式,决定了思维的潜在意义。目的、问题、信息、方法、推理和假设都是批判性思维重要的组成元素[6]。通过思考—交流—共享与写作,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学习知识点的思维,掌握思维的组成部分,清楚地表达所理解的问题和方法以及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描述才能发现对知识点能否清晰地理解或表述,写作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进行系统化和专业化的分析,找到问题的关键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形成学科领域的逻辑思维。

推荐访问:批判性 学生学习 课堂 思维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