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是衡量一切好课的标准

时间:2022-03-19 09:39:4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很多教育部门和机构在下半年都组织老师们开展教学竞赛,旨在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呈现精彩的课堂。那么如何评判一堂好课呢?这个答案可谓仁者见仁,标准很多,但万变不离其宗——从学生的角度评判,是否调动了学生参与和体验、是否有利于学生现时的学习和将来的发展。所以评判一堂好课关键看学生。
  关键词:好课;标准;学生;学习;参与;体验;价值
  衡量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有人认为好的课堂是教学目标明确、适当,教学内容切合学生的承受能力和发展需求,教学方法遵循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的要求,教学过程调动学生的参与,教学效果高效。有人认为好课应该是课堂教学结构合理,老师语言流畅,备课充分,心中有书,脑中有序,眼中有人,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有人认为好的课堂应该注重基础,走向生活,因材施教,饱含兴趣,蕴育生机,学生主动。也有人认为学生听了会深切地体会到舒适、愉悦的享受就是一堂好课。关于好课到现在学界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或者说标准有很多。但我想这些标准的共同点或落脚点都是——学生。教学教学,有教有学,但重在学——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李小玲老师是我区京东学校的一名初中地理教师,因其综合素质较高,在我区“园丁杯”教学大赛选拔赛中拔得头筹,代表我区参加南昌市“园丁杯”教学大赛。这一节《天气与气候》参赛课充分体现了李小玲老师的专业素养和功底。李老师这节课最大的亮点恰在于一切以学生为出发点,以学生为落脚点,呈现了一节灵动的课堂,可称为一堂好课。
  一、 以学生认知规律为前提,设置和达成学习目标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七年级的学生刚刚从具体运算阶段过渡到形式运算阶段,这一时期学生思维还离不开具体事物,因此本课的学习目标是“学生在生活中感知天气特点及其与气候的差异”,“学会在生活中正确运用‘天气’”。为了达成本课的目标,老师搜集了很多贴合学生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的材料,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感知天气(实例1生活感受:昨天中午热得穿短裤,今天清晨又冷得受不住,气温下降十几度,估计早上还有一场大雾……实例2北京的妈妈与南昌的宝贝的情景对话)、比较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判断诗句谚语中的天气与气候)来了解知识(天气多变的特点),通过判断(人类活动与天气是否相符)、动手(观察并记录天气)来提高能力,并达成目标。
  二、 从学生生活体验出发,探索生活中的地理
  本课设置了很多学习任务,比如任务1.让学生“出门观察天气”,亲身感知并表达出来,任务2.让学生“谈谈天气对你及你身边的人有什么影响”,任务3.结合生活中所见所闻谈谈影响空气质量好坏的因素有哪些,学习任务都藏在生活体验中,使学生感觉到原来生活中处处是地理知识,地理就在生活中,特别的亲切和熟悉,学生也更有兴趣学习地理了。这也体现了新课程“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的理念。
  三、 关注不同类型的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呈现灵动的课堂
  本節课李老师只是做个引导者,唱主角的是学生。李老师在引导学生思考并参与课堂时,用了多种方式,如让学生举手主动回答、点学生回答、随机走到学生面前让他回答,积极的、腼腆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课堂,关注了全体学生。学生参与课堂的方式也是多样的,有问答、表演、练习;参与课堂的频率很高,有个人参与、双人参与、小组参与等,他们在思考、在疑惑、在感受、在生成,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智慧的光芒。
  四、 注重学生情感体验与升华,营造轻松温馨的氛围
  授课过程中李老师注重让学生感受知识的逻辑关系,并自然而然地产生新的认知,如在介绍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时,李老师让学生讨论了各种影响因素,并引导“正如大家像医生,发现了空气质量的致病原因后,要怎么办呢?”学生能很自然地对不同因素导致的空气质量问题找到对策;在介绍灾害性天气时强调“天气对人产生影响,人类活动对天气也产生影响”,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天人协调的重要性,这有助于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李老师教态自然,语言亲切,富有人文关怀,如导入部分“和可爱的同学们度过本节课”,“让我们带着明媚的心情进入本课”,课堂中多次给予学生肯定的眼神和激励的语言,结束部分投影打出“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学生会感觉这节课特别温暖,师生关系特别融洽。
  五、 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体现有价值的课堂
  在学习“天气与我们”知识板块时,李老师让学生讨论介绍天气对我们人类活动的影响,通过判断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必须与天气状况相适应;在学习“空气质量状况”知识时,李老师通过讨论总结让学生认识到空气质量好坏会影响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也会影响空气质量,人类应保护大气环境。在这些学习探究过程中学生感受到地理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的,一种结果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人类应该与环境和谐相处,从而内化产生出综合思维的能力,以及天人和谐的观念。这便是我们地理课的价值取向: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念。
  虽然本堂课从目标到过程到评价都是以学生为本,但还是有一些不足之处,如李老师在板书“天气与气候”的“候”字时写错了,会给学生错误的示范;课程前半段李老师始终站在讲台,应下到学生中与学生交流;李老师语调如果能更富有激情些,用语言抓住学生注意力,效果可能更好;课后练习(让学生观察一周的天气并记录下来)要考虑有效性,即学生是否愿意去做,老师还要有评价反馈。正如叶澜教授所说,一堂好课的标准还是有待完善的课,因为真实,所以总有缺憾。
  叶澜教授还认为好课应该有意义,即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有效率,即课堂上学生都应该有事情做;生成性,即学生在课堂上有互动有生成。每一点都是以学生为出发点的,这正说明了衡量一切好课的标准就是学生。
  作者简介:
  金美珍,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教研中心。

推荐访问:衡量 标准 学生 一切好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