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时间:2022-03-19 09:39:4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课程与园林设计、景观生态学等课程内容上互相渗透,在风景园林专业课程体系中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课程关联性等对策,提高《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专业素养。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课程问题;改革对策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是对公园绿地、附属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及其他绿地类型进行规划设计或改造,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使环境更具美学欣赏价值和日常使用功能。《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是风景园林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是资源环境管理、城市规划等专业的辅修课程。作为新世纪城市美化建设的主体设计人员,《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课程应结合社会实际,顺应时代发展,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
  一、 理论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專业课程量大,学时安排不合理
  多科教学内容重复,造成学时拥挤,学生接受知识低效;如花卉学、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园林树木学等课程存在相似内容。公共课占有大量的学时,使得专业课程学时减少,一些相关课程甚至取消,专业课之间缺乏连贯性。从而导致学生设计基础知识学习不扎实,在各类绿地类型的规划设计中缺乏中心主题,设计理念等,且设计实践能力不足,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
  (二) 课程设置不连贯,系统性差
  园林专业是典型的交叉学科,既包括了园林文学、园林美学、园林设计和园林工程等课程,课程涉及范围广,因此不得不删减或弱化一些课程,如园林美术、建筑初步等。由于学生前期缺乏相关理论知识的积累,到后期各类绿地规划时缺少动手实践能力。在本校《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课时安排不合理,其中理论课时40学时,实践课时20学时,使得学生对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只是停留在景观构成这个层面,对于各类绿地规划的原则与方法掌握不充分,设计图纸表达、理论应用能力差。
  (三) 课程联系不紧密,与实际脱节
  各专业课程都是围绕课程本身进行理论教学及实训,课程之间相互脱节。园林设计及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课程中,均有对滨水景观、校园景观、广场景观等不同类型的绿地景观设计,但是在课程设置中,针对两门课程的特色没有在教学中体现出来。
  (四) 教材难以满足教学需要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材涉及范围广。由于课程课时为60学时,教材全部内容不能完全讲解,无法达到教材内容涉及的深度与广度,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实际操作具有一定的差距。
  二、 实验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实践课程学时不足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课程针对不同类型的绿地,具有不同的特点,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实践课程必须在现场进行实际调查,对于湘西这些偏远地区的园林专业学生,接触实际项目的机会相对大城市学校,有很大局限性。
  (二) 实践课模式单一
  实践课程授课基本上都是老师讲解加图例展示,然后学生根据要求进行设计,对于设计场地的现状,周边环境,交通等,都是基于老师的描述,学生对一个场地,设计理念不能落到实处,往往造成设计方案不切合实际,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 实习安排不合理
  实习的内容、实习的地点、实习的时间,通常在编写人才培养方案时就已经确定,不能根据理论课的学习进度灵活安排实习时间,减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在实习过程中,时间安排紧张,实习内容较多,一天去两个或是三个地点进行综合实习,不仅要掌握实习地点的设计特点,还要了解各种植物的生活习性,因此学生并不能真正透彻地了解实习对象,更像是旅游,达不到预期实习成效。
  三、 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一) 教材革新,完善教学体系
  园林专业必须对人文、历史、自然、地理、民俗风情等领域综合了解,而环艺强调的是美感原则,所以园林专业与环艺专业所涉及的《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课程内容并不完全相同。在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教材编排上,将各类不同绿地类型的规划设计方法与艺术设计原理紧密结合,以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为主,章节内容逐步深入,且切合实际,使学生在各科课程之间找到学习的关联点,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对知识有较强的运用能力。
  (二) 科学利用有限课时,提高教学效率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课程包括公园绿地、滨水绿地、居住区绿地及单位附属绿地等不同绿地类型的规划。在《园林设计》课程中,有公园景观、滨水景观、居住区景观及单位景观等规划设计。两者中含有很多交叉的内容,为了避免重复教学,任课老师之间需要加强沟通与协调,充分利用有限学时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课程教学中,合理分配理论课、实验课、实习认知课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三) 开设基础设计课程,重视园林植物的应用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课程不仅需要对各类不同绿地进行规划设计,还需要对各类不同绿地合理选择植物。儿童公园规划中,应该选用无毒无刺、无飞絮、不引起人过敏的植物;滨水公园规划中,应该选用耐水湿的植物;工厂绿地规划中,应该选用抗性强的树种。所以针对不同绿地类型,所选用的植物不同,应该要加强对园林植物生活习性的了解。我国很多农林高校招收的园林专业学生,基本上是没有美术基础的,所以很多同学把时间花在绘图及软件上,而忽略了其他专业课程的重要性。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很多同学对于南北地区植物生活习性掌握不够,将热带植物设计在华北地区,并且在绿地规划中对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的比例也没有明确的概念。
  (四) 改变教学思路、教学模式
  在我国知识单向灌输是最普遍、最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课程需要学生多借鉴参考国内外优秀的设计案例,让学生学习到在同一地块有更合理的功能分区,同一功能区有更多的景观处理方法,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部分章节可以信息化教学,在分析国内外经典设计案例时,可以采用慕课或者雨课堂教学,学生可以更深刻、更直接地了解学习内容。在实践教学中,要让学生懂得设计方法、设计理念,要达到的规划效果,将理论知识科学地运用到实践中,积累更多的设计经验。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还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不具备团队合作精神的人,在社会分工明确、高效的环境下很难有所建树。团队协作是园林设计中很重要的环节,只要团队力量足够大,建设事业就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五) 灵活安排实验课时,丰富实验课教学模式
  在本校20节实验课时安排了5个实验内容,包括公园绿地规划、道路绿地规划、单位附属绿地规划、校园绿地规划、居住区绿地规划,每个实验内容4课时。根据学生人数合理分组,学生课余时间对设计场地进行前期调查,课后完成规划方案,实践课时在2个课时内完成规划成果汇报,另外2个课时一起讨论汇报的成果,评选出最优方案。在实践中学生分组协作可以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及时掌握理论知识的运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实验课效率。
  (六) 明确实习目的,科学实习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课程在本校是在大三第2学期开设,在第8周进行综合认知实习,实习是对理论知识的加深。在实习前,组织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基本的实习信息。实习过程中,前期老师讲解、学生观察,后期由学生分组进行深入观察,对现场进行测量与绘制。实习后,提交实习日志,总结实习心得
  四、 总结
  本文分析了目前《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从教材内容、教学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增强《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课程与其他规划设计类课程的专业性和关联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学习效率。理论教学中增加信息化教学内容,实践教学中加强学生自主思考能力,提高学生专业素养,探索出更具特色的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廖咸康.园林植物类课程现状与教改对策[J].现代园艺,2012(17):93+58.
  [2]张敩方.对园林植物等课程教改的几点建议[J].中国林业教育,1999(S1):109-110.
  [3]和凤美,朱永平,郑丽,陈贤.《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教改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8):79.
  [4]李雄.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园林,2008(1):1-5.
  作者简介:
  吴曼颖,湖南省张家界市,吉首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推荐访问:教学改革 绿地 课程 规划 城市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