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也要有“工匠精神”

时间:2022-03-19 09:39: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曾几何时,曾经有这样的“调侃”———写书的人比看书的人多。这一方面说明,现代社会里,读书的人少了,也难怪,游戏、手机、电脑,无论哪一项都是静下心来读书的“大敌”。另一方面也说明,在当前的时代,尤其是自媒体流行的今天,从事写作的人数出现了大幅增长。
  写作的人多了,从概率上来说,写得好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当然,我们也可以说其中一小部分人是有天分的,但是绝大部分人爱上写作,甚至成名成家,靠的并不是天才,一部分人靠的是勤奋,另一部分人则靠的是技术。
  写作是门技术活?乍一看似乎比较难以接受,但这就是事实,写作早已经是一门学科,一个要保持高水准、高产量创作的人,无疑是需要“技术”来支撑的。在这方面,美国人约翰·麦克菲的《写作这门手艺》就是一本很好的写作入门书。作者是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曾四度入圍普利策奖,并于1999年获此殊荣。2017年,他获得美国书评人协会终身成就奖。另外,他被公认为是“创造性非虚构写作”的开拓性人物,教授非虚构写作四十余年,影响了一代代的非虚构作家,也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写作导师”。
  广义上说,一切以现实元素为背景的写作行为都可称为“非虚构写作”,这也是当前写作的主流之一。在这本书里,作者为读者展现了若干种写作的“捷径”和“干货”。书中提到,20世纪40年代,作者还是学生,当时的英语老师麦基夫人要求学生大多数时间里,每周要完成3篇文章。学生可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但是每一篇文章都要附上结构大纲。大纲可以是任何形式,包括罗马数字Ⅰ、Ⅱ、Ⅲ,以及带有箭头和简笔画的不规则圆圈等,这实际上是一种思维的练习,更重要的是,让写作永远有的放矢。
  万事开头难。作者也强调了“引子”的重要性。就某种意义而言,写好了引子,就算完成了文章的一半。毕竟,写一个好的引子,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并通过试错才能完成。或者换一种说法,一个成功的引子,可以在结构上给你带来启迪,并促使你了解这篇文章的全貌———这是对文章的一种概念性的审视,将文章划分为若干部分,且让你可以为各个部分分配材料。所以,找到了合适的引子,就意味着已经谋划好了结构,接下来就是随心所欲的书写。
  有的年轻人可以上午觉得自己适合写诗,下午听了一个小说家说过的讲座,就决定不做诗人,而是要做小说家了。书中,作者特别说明,年轻作者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思考属于自己的写作类型是什么,才能够弄清楚自己最适合做哪一类作家、最擅长写作哪一类作品。因此,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静心”仍然是核心要素。
  另外,书中多次强调,写作的“技术”还体现在严谨、求真。作者是非虚构大家,在非虚构作品里,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就是要准确。因为一旦差错印成了文字,就会“永远永远地活在图书馆,有人精心编目,有人严格检索……”说到底,这就要求作者既要有实事求是的理论功底,又要有极端负责的态度和强烈的精品意识,只有过了“认真”关,才有可能真正地做到“写作入了门”。

推荐访问:要有 工匠 写作 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