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争端带给中国的创新警示

时间:2022-03-19 09:32:4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中美贸易摩擦急剧升温,“战争”到了爆发的边缘。6月15日美国政府发布了对从中国进口的约5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的清单,中国政府迅速予以同等反击后,特朗普政府甚至宣布计划对额外2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10%的关税。在这场谁也不能轻易示弱的角力之中,理解美国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什么,是中国能够应付好这场危机的前提。ۯ|]ߞzۭۭۯ_{m4dnO4ݴNuM}f制度,降低了进入美国市场的汇率风险;1994年对高估的汇率进行调整(官方人民币汇率贬值),提升了中国出口企业的竞争力;2001年中国加入WTO,正式进入国际贸易的“合规”市场。利用美国提供的“顺差市场”,中国的经济也快速增长。这是中美贸易失衡给中国提供的机遇。
  《财经》:在这样的背景下,中美贸易摩擦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华民:加入WTO时的中国并不完全达标,但美国等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还是允许中国加入WTO,其附带条件是,中国在15年内完成从“非市场经济国家”向“市场经济国家”的转型。通过加入WTO,我们突破了需求约束。
  中国产业政策中确实存在政府补贴与贸易保护,当这种补贴与保护政策指向幼稚产业的时候,原本也是国际惯例。当这些企业对外出口、或者侵犯他国知识产权的时候,那就可能产生外部性问题,进而产生贸易摩擦。此外,如果政府在贴国内企业的同时,又对国外企业实施准入限制,会产生不对等的问题,也容易产生贸易摩擦。综合起来看,中美贸易摩擦的核心问题不是贸易失衡,而是背后的贸易条件是否对等与公平。
  《财经》:您认为美国这次采取紧缩性贸易政策的真正意图是迫使中国消除“不对等与不公平”的貿易,还是用一切手段抑制中国?
  华民:两方面都有。
  尽管我们利用了美国的“顺差市场”,但这还说不上不公平,因为中国加入WTO是经过长期谈判认可的。问题在于加入WTO之后,市场化改革的力度仍然不够,我们有些企业享受了太多的政府补贴。这些享受国家产业政策补贴的企业不仅出口商品,有的还到境外收购美国与欧洲的公司,这就造成了不公平竞争与不对等贸易。
  到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的今天,美国觉得有必要严肃对待与中国贸易逆差的问题。这里可能有两个原因。
  第一,是贸易带来的外部性的问题。中美贸易失衡不仅规模太大,而且由贸易带来的外部性效应也过大。这种由贸易带来的外部性问题主要是由全球产业链分工所造成的。全球产业链分工将各国之间的产品分工推向了“工序”分工(trade in task),使得参与国际贸易的各个国家从产品贸易变成了产品内贸易,从而使得国际贸易的一般均衡解变成了产业链分工下的“超边际端点解”,结果,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都成为全球产业链分工体系中的某一道工序的参与者。

推荐访问:争端 中国 警示 带给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