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法国文学之女权主义
说起法国文学界中的女权,必然提起波伏娃及她的著作《第二性》。波伏娃纵论了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历史演变中,妇女的处境、地位和权利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女性个体发展史所显示的性别差异。
波伏娃认为:“‘雌性’这个词之所以是贬义的,并不是因为它突出了女人的动物性,而是因为它把她束缚在她的性别中。”男人几乎把所有关于“雌性”的形容词都抛到了女人身上,诸如“懒惰、狡诈、无情、愚蠢”等等。波伏娃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区分物种:“性别的产生是心理上的,而非生物学上的。”正是女人通过她的‘感情生活’创造了她自己的身份,包括她的女性身份。”按照波伏娃的这种观点,每个人的思想意识是不同的,那么由此而产生的“身份认同”也会各异。可是,事实上,几乎没有女人会把自己放在雄性的行列中。
那么,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她”都会把自己创设为“女性”呢?波伏娃并没有对此作出探究。实际上,这个社会在“她”出生时变把她定义为“女性”,而在她之后的生活中,她更多的是在尝试接受这种身份,接受这种社会规则。就像是一道判断题,社会告诉你——你是女性。当然,你有权进行选择,如果你选择“正确”,那么你就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否则,你就是社会上的异类,那些社会赋予其“女性/男性身份”而其自身又将自己界定为另一性别的人,往往受尽社会的谩骂和指责。在这种压力下,更多人会选择接受社会赋予他的性别。因此,虽然我理解波伏娃的观点,但却更倾向认为女性身份不是一开始就由“她”自己选择的,而是社会根据其身体特征强加给她的,她只是在心理上给予承认罢了。
女权这个事儿,给我的刺激太大了。一往深里想就胸闷气短的那种困扰。
说颠覆三观一点也不为过。因为我一度以为,“男女平等”已经实现了——起码在城市已经实现了。
基于我的成长环境——从小和同龄男性平等竞争、从未受到过性别歧视,抱有这种妄想,也是可以理解的吧。
关于两性不平等的常识,无数的人已经在普及了。不必我赘言。
他们引经据典,图文并茂,数据详实,表达流畅。
然而非常缺德的是,那些写得一手荡气回肠檄文的女权主义者,大多只是在变着花样地表达愤怒,在调动完看客的情绪后,却不教我们如何平静下来。本来已经够焦虑的了,看了那些东西更加焦虑。图什么呢。
所以我在这里把平日里的思想碎片串联起来,试着系统地整理一下我对女性现状的思考成果。也试着替自己解解心结。
最开始接触的女权言论大都是碎片信息:一条长微博,一段演讲,一篇千八百字的杂文。
只言片语在很多时候是断章取义。与其听网络上的杂音,不如看本理性和格局都更高一筹的著作。
瞧不上那些动不动就拍案而起的人:“凭什么女人就得……”——如果真的想知道为什么,去查资料,做梳理,比嗷嗷叫更能解答疑惑。
波伏娃够狠,从方方面面论述古往今来的中西女性是如何从降生、童年、少女期、步入婚姻、孕育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地被培养成二等公民的。
最初的阅读过程异常艰难,平均看两页就得来一次深呼吸,看两章就生无可恋地望着窗外发呆。
我第一次知道了作为女性,是这样被世人定位的。为了剥夺女人的勇气和野心,从小对她们进行的就是奴化教育——要乖顺、懂事、柔弱、压抑自我、追求安稳。让她们相信,女人的价值在于维持,而非创造;女人要征服的世界是家庭,而非真正的世界。
这是40年代的书了。但人类思想更新是很缓慢的,更何况权力结构也没有发生本质变化,所以拿书里的内容比照当今现实,吻合处也是极多。
于是这个在我眼里原本挺正常的世界,也越看越不顺眼了:
以前看到女人像受惊的小鹿般钻进男人的怀抱,心都要被甜化了。现在会皱眉:为什么女性不能为自己、甚至为爱人挺身而出,而总是习惯性地期待着被保护呢?
以前看球赛总是快乐地沉迷于男色,看他们肌肉匀称,骨骼刚劲。现在看到中场休息时上来的啦啦队会火冒三丈:男性在进行力量和技巧的较量,同台的女性在干嘛?卖俏?
总之,控制不住地,从一切现象里揪出男权社会的蛛丝马迹。
我不知道这算是擦亮了双眼,还是戴上了有色眼镜。我只知道,这严重伤害了我活下去的兴致。
我觉得我这是何必呢。用不可理喻的较真去自讨苦吃。
后来发现,这不是我自己能控制的,一切皆是性格注定。敏感、热衷于审视人生、视独立为立身之本。这一切都注定了我早晚会像刘瑜说的那样,“把一件件事倒吊起来,稀里哗啦抖落其中暗藏的秩序”,弄个明明白白。所以不必强求自己做个无知而幸福的人。
况且,我之前那副无知的面孔也并不纯良。
我那时候是以为,当女人比当男人好处多。
我以为女性能在男女人格平等的条件下还被“照顾”着。
我以为女人在获得跟男人一样的教育、工作、自主权的前提下,还多了一条回归家庭的路——不用被骂“吃软饭”。
我以为所有的“女士优先”都是从天而降的福利,不必拿自己的尊严去交换——其实女士优先的本质就是弱者优先,是施舍的爱心。
我以为自己是既得利益者,这才对自己的女性身份表示认同。现在意识到既得利益受损,就忍不住嚷嚷起来了——所以说,不要扮演无辜的受害者了,自己的吃相也没好看到哪儿去。
话说回来,我痛苦的原因,归根到底在于我一直试图否认“男女不平等”的现状。
而实际上,它客观存在。
我在期待着更好的未来的同时,也应该承认并且允许它作为历史遗留问题存在。
对我而言,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警惕着不要掉入男权社会布下的陷阱,就可以了。心里明白女性所谓的“弱”这是历史、环境、教育综合作用的结果,而非男性基因比女性优良,就可以了。
《十三邀》里,许知远问林志玲,男权社会对女性的误解和限制,会困惑到你么?
林志玲说,不会,因为这是时代的问题,不是我的问题。
一语惊醒梦中人。
我接受现状,不是认怂,是因为我本无错。是这个时代没有发展到高度文明的阶段。
既然不是我的问题,该反省的就不是我。既然我没有重建人伦的能力,也就不必自责。主客观条件都不具备的情况下,总怀抱着扭转乾坤的妄念,这未免太天真,也太自不量力。以为自己掌握了真理就试图指导他人该怎么活,那副嘴脸,也不好看——哪怕掌握的确实是真理。
而且,我真的厌倦对这个世界加在我身上的标签一一辩解了,以弱势群体的姿态。
高中时身为文科生,跟某些浑身优越感的理科生叫板;近年被划为文艺青年,跟所有质问我“你喜欢的那些东西有什么用”的人唇枪舌战——我总是身处少数派,然后不得不張牙舞爪地解释自己。
他们轻飘飘的一句误解,我要花十倍的力气去洗刷。最后也往往是不了了之。
既然我已经消化了这个世界对文科生,对文艺青年,对理想主义者的恶意,那再消化一下对女性的不友好,好像也不是很难。
上一篇: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下一篇:一把“椅子”引发的思考
最新推荐
- 1政府及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应用问题研究
- 2高等学校债务风险管理研究
- 3基于平行文本比较模式的准技术词汇翻译探讨
- 4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体育教学思考
- 5低压低产气井排水采气工艺技术分析
- 6“123”模式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
- 7孩子在家有说有笑,为何一出门就一言不发?
- 8肥厚型心肌病家系中MYBPC3-D1149fs*40新发突变的基因型及临床表型研究
- 9液压调速器AMESim动态仿真与参数优化
- 10基于经筋理论探讨活血定痛液定向透药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 11文化生产还是文化再生产?——“学一代”与“学二代”的教育冲突与反思
- 12食物链
- 13难写字
- 14基于TPACK框架的,大学英语智慧教学评价体系探究
- 15跟着金庸的武侠小说,学习活用通感修辞
- 16新课改下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
- 17封二:·科学小达人·
- 18中、蒙医文化融入医学通识英语课程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 19树叶
- 20喵,一起藏猫猫吧
- 21克鲁普斯卡雅学前劳动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 22难忘的体验
- 23凭空消失的10天
- 24冰雪城奇遇
- 25有点可爱有点“坏”
- 26高考地理试题体现“交通强国战略”的分析及教学启示
- 27在探秘自然中走进生活
- 28太,太
猜你喜欢
- 1“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演讲比赛演讲稿10篇(全文)
- 22023年度党的路线方针政策10篇(2023年)
- 3组词造句24篇(完整)
- 4最新工程居间合同诈骗(十五篇)
- 5教师师风师德总结依法执教(19篇)
- 6组织开展家庭教育促进法宣传活动简报4篇(2023年)
- 7城管年度考核表7篇【精选推荐】
- 8职工工会申请书20篇
- 9入党谈话内容及注意事项13篇(完整)
- 10江西大山尾矿区铌钽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研究
- 11试用期转正意见和建议4篇
- 12《民法典》概括条款的识别标准与类型构造
- 13高校原创红色话剧的审美创新——以长沙学院《日出湘江》为例
- 14最新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3篇)
- 15医院服务效能提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4篇
- 16执行政治纪律和政治规规矩方面3篇【优秀范文】
- 17会计职业道德风险及防范措施
- 18业主大会书面征求意见表决书4篇(完整文档)
- 192023年度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简报8篇(范文推荐)
- 202023年度贯彻落实八项规定15篇
- 212023党员教师民主生活会批评与自我批评优秀3篇
- 22自立自强的议论文7篇
- 232023年大学试卷分析改进措施13篇
- 24不同类型钾肥对烤烟上部叶钾含量与碳氮代谢及品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