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上下五千年》浮雕

时间:2022-03-18 09:46:3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位于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百科博物馆是国内唯一以百科全书为主题的博物馆,作为博物馆镇馆之宝的《上下五千年》浮雕是怎么来的?这座浮雕讲述了什么?

《上下五千年》浮雕的来龙去脉


  《上下五千年》是一幅陶浮雕壁画,立于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主楼和东侧裙房之间,已经30多年了。
  1984年3月18日,随着胡乔木等领导人掀动第一铲泥土,百科编辑大楼开始建造。1985年初,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与中央美术学院联系,请美院为编辑大楼创作一件艺术品。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侯一民先生应下了这件事情。
  侯先生在一张略大于A4的纸上画出了整幅画稿。然后,由他的两位学生来帮助完成后期制作。一位是邯郸陶瓷所的郭福庭,他研究生毕业于中央工艺美院,专攻釉料,侯先生将他借调出来;另一位就是杜飞。他还找了一家合作工厂,安徽凤台县锅碗厂。这家厂子规模很小,况且,做锅碗的,离高大上的艺术壁画似乎远了点。但事出有因。一方面,那时粗陶花釉壁画在中国还是新生事物,远不如现在这样得到普遍的欣赏,所以,几乎没有对口厂家可找;另一方面,粗陶花釉壁画制作不但生产要求规范,且因为是定制,工艺上面临众多实验和创新,而厂小、工艺落后,革新转型反倒比那些工艺成熟的大厂容易些。锅碗厂同意通过《上下五千年》的制作对工艺做引导式改造。双方谈妥,就这么定下了。
  郭福庭进厂,在侯一民先生指导下开始了高温釉料的研究。釉料必须适应陶坯体,研制者首先得掌握坯体的化学组成、膨胀性能、成品性能,其次还要把控好釉料原料的纯度,釉料本身的透明度、色彩、化学性能和机械性能等。《上下五千年》幅面巨大、塑造语言粗放,要制成适配的釉料,以及掌握挂釉的厚度,需要一次次反复实验。
  杜飞则负责泥稿塑造。先是放样,那时没有复印机、放图机等设备,是将画稿拍成胶片,用幻灯机将影像放大,制出与成品等大样稿。然后,工人们将陶泥铺陈于地,拍实,做成一整块泥板,杜飞再将样稿在泥板上完成浮雕塑造。之后,分割若干块,略干燥后于背面凿出燕尾槽,以备组装悬挂时用。
  浮雕分块晾干,放进还原焰窑炉(俗称馒头窑),温度800~900℃,素烧30小时,熄火,冷却10小时后出窑;然后施釉(挂釉),再入窑,以1200℃高温再烧36小时。
  以陶泥为板基,运用绘画雕塑艺术与陶工艺技术相结合,经过一系列工序而生产出的粗陶花釉浮雕,已不是原画稿的简单复制,而是艺术的再创造。
  《上下五千年》陶板一块块用粗麻绳捆绑,装了整整一大卡车,从凤台运进京城。卸下后在马路边堆起一座小山。工人们按标号一块块组装、悬挂。就这样,《上下五千年》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大楼落成了。

作品讲述中华文化故事


  侯一民先生以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选取中国特有的场景、人物、符号、材质、色彩,用中国绘画大写意的表现手法,生动展现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

  画面下方,一位手持陶罐的劳动妇女,一名拉弓射箭的狩猎男子,展示自远古起中国的农耕文化、狩猎文化。人民在劳动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左下角是约为公元前4300~前2600年大汶口文化时期的陶鬶,陶鬹侧旁、向上分布有岩画、原始象形文、甲骨文、金文、青铜礼器等。以场景、人物以及典型的文化符号梳理、陈述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时期中的文化起源、演变及发展。
  画面中部,也有两位人物。靠左站立者为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人物上方有古观象仪器。祖冲之一生钻研自然科学,他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他提出的“祖率”对数学研究有重大贡献,直到15世纪,这一纪录才被阿拉伯数学家打破。他创制的《大明历》是当时最科学最先进的历法,首次引入“岁差”概念,使得历法更加精确,为后世的天文研究提供了正确的方法。居中独坐者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诗人仰首向天,“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浅唱低吟遂成千古名句。李白游历名山大川,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众多手法综合运用,讴歌祖国美丽的自然风光。他的诗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李白诗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人们世代吟诵至今不衰。正是历朝历代无数如祖冲之、李白这样杰出的科学家、文化巨匠,创造了中国文化一个又一个高峰。
  画面上方,一少年俯卧在地,一少女遨游在天。还有北斗星、太阳、和平鸽、船、火箭、卫星等。表现中华民族进入新时代以来的文化成就以及美好憧憬。和平年代的幸福少年,目光追随着扬帆起航的船儿,看它沐浴阳光乘风破浪驶向辽阔的海洋。造船业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考古发现了公元前5000~前3300年河姆渡文化时期的桨,说明至少那时已有舟。明代已能建造大型远洋海船,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强大物质保障。造船业开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先河。新中国成立后,建成了门类齐全的船舶工业体系,至20世纪70年代,已先后自行研制出万吨轮、远洋探测船、核潜艇等。如今,中国已能够建造符合各种国际规范、航行于任何海域的船舶,已发展成举足轻重的世界造船大国。 翩翩遨游的少女,在人造卫星“东方红”的乐曲声中飞向太空。从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到莫高窟的飞天壁画,从战国诗人屈原的《天问》,到明朝万户飞向空中的首次尝试,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沧桑而悠久。1970年4月24日,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升空,宣告中国进入航天时代。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进入太空,成为首位叩访太空的中国航天员。2007年10月24日,中國首颗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准确入轨,实现了中华民族奔月的梦想。
  《上下五千年》整幅构图讴歌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光辉璀璨,以及中华民族的美好憧憬。那些憧憬如今已经或正在一一实现。

作品材质为何选粗陶挂釉


  采用粗陶有两重意义。首先是艺术表现力。粗陶是用含沙量、含铁量较多的黏土加熟料烧制的陶器,肌理感强,不同于瓷器的精美华贵,粗陶的沧桑感,是一种自然的、返璞归真的美。其次是历史悠久。粗陶是人类最古老的文化形态之一,是人类最早利用化学变化改变天然性质的开端,是人类社会由旧石器时代发展到新石器时代的标志之一。中国制陶术有令人引以为傲的悠久历史和成就,原始陶器不仅是我国古代艺术的瑰宝,在世界文化艺术史上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粗陶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和审美意义,成为表现民族生命情调与人文特质的文化符号。

  釉是覆盖在陶瓷制品表面的无色或有色的玻璃质涂层,是用数种矿物原料按一定比例调配、研磨,制成釉浆,施于坯体表面,经高温煅烧而成。能增加制品的机械强度、热稳定性和电介强度,还有美化器物、便于拭洗、不被尘土腥秽侵蚀等特点。

浮雕色彩为何为青铜绿


  色彩在陶壁画的成功与否中举足轻重,它可以完满诠释作者的创作意境,同时,也最能吸引观赏者的眼球。作品的釉色选择了花釉中的铜绿。绿,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主色调,寓意生机、生命的延续。同时,审美上,绿色等冷色调呈现收敛、沉稳、温润、庄重大气。青铜绿,是空气长期作用于青铜器,使之发生氧化反应而自然产生的铜锈颜色。商周时代的青铜礼器,既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又有极高的艺术价值。青铜器在那时被称为“吉金”。青铜绿,斑斑驳驳的锈蚀,散发出沉稳温润、深奥精微的色泽,有着美学意义上的延伸,寓意中华文化的悠远、沧桑、生生不息。

推荐访问:浮雕 五千年 博物馆 百科 馆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