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管理模式,促进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时间:2022-03-18 09:37:38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推行和不断深化,社交软件的不断深入,利用社交软件的管理模式可以达到以学生为管理主体的目的,教学管理者也可以根据学生在社交软件下管理的反馈意见来更社交软件应用,根据学生的需求,创新管理模式与技巧。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微课堂进行教学管理的创新,利用社交软件进行管理创新,建立学生合作管理模式来创新。
  关键词:创新;管理模式;管理工作
  一、利用微课堂进行教学管理
  (一)微课堂的组成
  微课的开展主要基于微视频,视频媒介是微客开展的主要载体,视频主要记录了管理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在课堂上讲解的内容,包括了知识点,和其教学主要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视频也包括管理工作者在课下针对教学内容展开的活动。基于微视频,微课堂还包含着微点评、微反思、微练习、微学案、微教案、微课件、自主管理任务单等。
  (二)在高校教学管理过程中运用微课堂
  管理工作者在课堂不能做到完美,事无巨细,但基于科技载体的互联网教学就可以完善管理工作者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关注学生的反馈,达到更好的教学成果。基于微课载体下的高校课堂可以有效改变管理环境,提高学生管理兴趣及管理效率。
  微课教学时间短,由于微课是基于微视频展开的教学,所以视频的时间较短,每一个视频都只有五到十分钟左右,主要为了讲解其中某一个知识点;可以反复管理,因为微课堂是以视频的形式进行管理,所以可以进行反复管理;及时反馈管理成果,微课还包含有微点评、微反思、微练习等,学生可以在观看完教学视频后,进入课后练习页面,针对刚管理过的内容做题,查看自身的管理效果。在传统课堂上,学生听完一整节课,或许会有许多疑问,只能通过课下询问老师的形式来解决自身课堂上遗留下的问题,但老师的时间也有限,课间时间也较短,许多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答。学生也可以在微课做题,学生可以在微反思的界面总结反思,避免出现此类重复性的错误。
  二、利用社交软件进行管理
  社交软件在国际高校中已经有所运用,可以帮助运用社交软件的高校有效提高管理效率,社交软件甚至已经成为了某些高校辅导员管理学生生活管理的指南。教育管理体系中包括学校的行政、财务、教学、人事、后勤等多方面的管理系统,利用在线媒体的质量管理体系可以使得学校的行政、财务、教学、人事、后勤的管理都拥有国际化的标准,方便了管理,管理体系也趋近于国际化。社交软件在中国的起步虽然较晚,但发展速度实在惊人,现在的大学生普遍都在使用微博、微信、QQ等网络在线社交媒体,大学生是使用社交软件人群的主要构成。传统辅导员的管理水平评定工作方式单一,不能充分重视其个性化,影响了其管理工作的展开。同时不灵活的规章制度也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學生的奖励与惩罚都按照学校的制度来,没有做到“因材施教”、“以人为本”,使学生对教育工作者缺乏信任,从而学生的发展被限制。信息的传达多是通过辅导员传达给班团干部、学生组织、党支部或其他组织,信息的传达不具有时效性,且信息可能出现传达中的错误,所以新技术的引进,可以避免这一情况的出现。辅导员可以直接将自己得知的通知及信息发布在社交媒体软件上,学生可以收到一手的信息资料,信息传达具有高效性、稳定性。学生通过新技术与辅导员建立沟通,辅导员要管理学生管理生活等方方面面的问题,辅导员通过新技术管理学生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通过在线的媒体软件对辅导员的工作做出有效性的评价。校方可以出台相应的在线评价系统,学生可以定期在线反馈辅导员的管理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或者在聊天软件上,学生可以有问题就及时向辅导员反应,通过沟通解决矛盾。
  三、建立学生合作管理模式
  在合作管理的展开中,管理工作者应该负责其小组管理中人员的分配工作。只有小组成员的分配合理,才能有效推动管理工作的进行,创新管理的新模式。小组成员可以有不同管理水平的学生构成,学生可以由于自我管理及整合他人的能力来分组,在每组的成员的分配中,都要有不同水平的学生,以达到管理能力强的学生带动不具有自我管理和组织他人能力的学生的目的。但在分配各小组成员时,要把学生的意愿放在首位,不能按照管理者的一贯固定的硬性标准来分配,因为学生和自己选择的同学一起生活,可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把能力提升的效果放大化,同其不喜欢的学生一起讨论学习学生会产生反感心理,不便于小组之间的交流与讨论。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在学生的选择基础上,在根据学生们的能力高低进行一定的调整,以保证学生们的管理效率。每个小组成员中,都要选举出一人担任小组长,小组长一般由团结能力强、管理能力强的学生担任,主要负责组织整理学生的反馈,转达管理者的通知,提醒组员学习与生活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并整理小组成员提出的建议意见和观点。小组长的人选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由小组内的小组成员轮流担任,以便促进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小结
  综上所述,我国经济、政治、科学发展迅速,人才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也要跟上社会大环境的发展速度,才能建立良好的社会建设环境。创新模式的方式可以有利用微课堂进行教学管理,利用社交软件进行管理,建立学生合作管理模式等。
  参考文献
  [1]罗利琴.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0):230-231.
  [2]许金治.关于创新教育的点滴思考[J].阅读与鉴赏(下旬),2011(04):70.

推荐访问:管理模式 管理工作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