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时间:2022-03-18 09:34:4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汉字被誉为我们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在提高传统文化教育的今天,汉字背后强大的文化内涵和魅力无疑有着巨大的基础作用,尤其是能给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打下坚实的底子。而这就需要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懈的努力,提升对汉字的认识和教学策略。
  关键词:识字教学;儿童心理;教学法
  中国语文教育是学习口头语和书面语的课程。口头语是运用音码体系表意,书面语刚是运用形码结构体系表意。语文课程的核心是汉语书面语的学习,而汉语书面语学习的关键就是汉字学习的突破。识字是学习书面语的起点,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写字是巩固识字的重要途径,也是必备的基本技能。汉字可以看作是中华民族思维特点和规律的存在方式。“观物取象,立象尽意”,体现了具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结合。
  而当今,信息化高度发展,特别是进入互联网时代,人们往往盲目追求“尽早,尽多,尽快”地识字写字,或是依旧习惯用枯燥乏味的方法学习汉字。《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可见,识字教学不仅低年段教学要关注,中高年段教学也要重视。从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来看,在教师层面,低中高学段都有将识字、写字教学忽略,甚至有省略的现象。在学生层面,词汇量下降,错别字较多;词语运用不准确,语言表达不通顺;写字不够规范,没有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要带技能技巧在受叫的人身上生根,习惯成自然,再也不会离谱走样,那才是终结。”要想学生独立识字,教学生自学方法才是根本。
  一、图文结合,化抽象为形象,促兴趣
  直观感知是小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汉字作为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使用而延续至今的表意系统,很多汉字的构成,都蕴含着先民的逻辑思维和文化意识,这就使得汉字的学习,可以借助直观的图像,引导学生推理及代表的意义。
  例如:教学“日”字,先出示一轮太阳,再提问,这是一轮什么样的太阳?(圆圆的太阳)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根据太阳的模样,创造了表示太阳的字。起初写是圆圈里面加一点,后来经过演化,变成了今天的“日”字。同理,在教其他象形字、会意字时,也可以出示相关图片进行对比,从而感悟造字之趣。
  汉字所具有独特的图形特征,使抽象的汉字符号形象化,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大大提高,一下子就能把汉字的字形记住。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感受到了汉字的演变过程,也体会到了汉字表意的特点。
  二、辨析看字,遵循儿童心理,促识记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单纯的机械性记忆很快就会使人产生厌倦情绪,也容易遗忘,如果能让学生加深内在的理解,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的话,则可以明显提高识记的兴趣和效率。
  随着年段的升高,学生积累了大量的汉字。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字、一字多义、一词多义现象出现频率增多,学生写错别字,大都因为分不清同音字、形近字而产生的。因此,学习一段汉字之后,教会学生辨析汉字的方法,就很有必要。如区分“戊”、“戍”、“戌”三个字,教学生编成顺口溜:点戍横戌无戊。还有很多形声字可以用比较法去学习,如“辩、辨、辫、瓣”,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广泛迁移,使学生建立关于汉字形义的牢固联系。
  三、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教学,促积累
  新课标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凭借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词汇,并进行语言训练。
  比如,教学“树梢”这个词时,可以出示树的图片,请学生指指“树梢”在哪里。通过看图,学生明白了“树梢”的位置,并与树有关,所以“梢”是木字旁。此时,还可请学生看看眉毛,找找“眉梢”,再找找自己身上有“梢”的东西,如“发梢”,在“梢”字的教学上,并不只是学习它的音、形、义,而且还引导学生说出身体上和“梢“这个字有关的东西。学生不但理解得很到位,同时在说的过程中,又不露痕迹的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结合课外实践,随文识字,促情趣
  识字教学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要想促进学生独立识字能力的提升,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融合阅读理解、习作练笔、口语交际等多种能力协同发展,达到巩固认知提升能力的目标。
  李叔湘先生说:“词语要嵌在上下文里才会有生命。”文章是有情境的,所以在随文识字中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会,这样的表演集识字、学词、读文、思考、表达于一体。课堂不仅会充满智慧和情趣,同时也很好地体现了語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这样说:“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掌握它们。”其实,在众多的识字教学法中有着共同特点:一是关注汉字音形义特有的优势。二是体现了汉字在应有的特定语言环境中进行学习的思想。三是遵循儿童心理和汉语言文字学原理。四是体现了“识字为了阅读”的识字定位。所以,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只有调动学生的识字愿望,引导学生嗅出汉字的文化味,体会识字的快乐才能形成学习的内驱力。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实际教学中还要因课、因字、因人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马新军.从汉字的形、音、义关系谈汉字的特点[J].语言与翻译,2006,04.
  [2]陶万蓉.浅谈小学生快乐识字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3.
  [3]温晓丹.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之浅见[J].新课程(上),2012,08.
  [4]颜学玲.有趣的识字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4,02.
  作者简介
  曾黄菊(1991—),性别:女;职务/职称:小学语文教师;学历:本科学士;研究方向: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推荐访问:识字 浅谈 小学语文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