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激发中学历史课堂思维参与的技巧

时间:2022-03-18 09:34:40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印度文学泰斗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是向人们传递生命的气息。”课堂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主战场,是激发思维参与的主阵地。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具体做法。
  一、细节刻划,合理补充,引导思维
  历史是依托证据的。震撼人心的细节刻划,合理性补充既体现教师学养,又带来课堂“源头活水”。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思维从小处做起。如:教司马迁《史记》时说:“司马迁遭李陵之祸,身心全损之时,也曾萌生过死的念头。但当他想起孙膑在身受取掉膝盖骨的酷刑后依然矢志不渝,完成了世界上较早的兵书,屈原在屈辱流放中仍然忧国忧民,写出千古不朽的诗篇后,他毅然决然地倾尽全力,写出了这部经典之作”。史坛巨星司马迁百折不挠,奋毫疾书的崇高形象就自然而然地屹立于学生面前,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又如:讲北宋灭亡,适时插入《射雕英雄传》两个主人翁郭靖、杨康取名源于“靖康之变”。
  二、用好生动传神的材料,启发思维
  教师提供有质量的材料,培养学生质疑习惯,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做到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案例:讲述慈禧太后卖国虐民罪行。引用民主革命家章太炎的名联:
  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有一人歌庆有;
  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万寿视疆无。
  一个活生生享乐、割地、卖国的西太后嘴脸毕露。既传授知识,又启发思维参与;呼唤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突出历史美育功能。
  三、加工枯燥史实,合理化虚构,联想思维
  合理联想,穿越时空的隧道,让已逝的历史“活”起来。学生燃烧起回味历史,思索将来的激情。案例:北京人使用火,火的功能用逻辑推理来表达是可以照明、熟食、防寒、吓跑野兽。教师若通过合理“虚构”,用形象思维的方式表达:北京人打猎归来,女人们往火堆上添干柴,把火烧得旺旺的,照得山洞通红,他们把猎物分割开,每人把分得猎物放在火上烤,不一会便发出扑鼻的香味,吃下去比吃生东西舒服多了。夜深了,风有点凉了,他们围在火堆旁取暖。小孩们很快入睡了,大人们商量着明日的打猎计划。凶猛的剑齿虎闻到食物的香味,慢慢向山洞走来,但见到火光,便吓跑了。
  四、创设情境,行动角色扮演,体验思维
  案例《美国独立战争》。美国教师预先设计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感悟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长大了的孩子与蛮不讲理的家长的矛盾”。上课之初,教师宣布:“今天要进行小测验,每人上来领一张白纸,交五美分。”学生听后,纷纷不满:“一张白纸怎能值这么多钱?”教师严厉地说:“不交不行!”学生们嘟嘟囔囔交了钱,领到了白纸,不满和怨恨溢于言表。这堂课即将结束之际,教师将五美分退还给每一位学生,宣布:“花钱买白纸这件事不是真的,请写出你的感受。”教师精心策划情境,使学生切身体验和感悟历史,领会开国英雄反抗英国残暴殖民统治的必要性,弘扬了爱国主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生从历史课中体验和感悟,找到兴趣:思考、诘问、评判、创新。个性得到了张扬,焕发青春和活力。
  五、查摆问题,引入争鸣,全面思维
  多维度评判的历史事件,采用争鸣法,一石激起千层浪,紧扣心弦,激发求知欲,化腐朽为神奇。案例:评估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引入争鸣。史学界三种意见:一是“侵略说”。以向荣为代表,理由:核心内容是在华实行贸易“机会均等”便于美国实现垄断中国市场,是帝国主义政策。二是“抑制或延缓侵略说”。以汪熙为代表,理由:在客观上对抑制或延缓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也起一定作用。三是“制衡说”。以罗荣渠为代表,理由:“使欧洲和日本争夺中国的斗争复杂化,形成多角对峙,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某些国家,如沙俄和日本瓜分中国的势力起了制衡作用。”佛教谒语:神秀曰:“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教惹尘埃。”;慧能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给教学以启示。
  六、结合现实,联系热点,当下思维
  案例:今年是井冈山会师90周年。红色旅游火爆,毛泽东热热浪不减。联系毛泽东热,激发学生当下思维。英国学者约翰·列农撰文:“世界上深受中国领袖毛泽东影响的人,数以几十亿计。……把毛泽东作为他们的精神图腾。”英国研究毛泽东的学者多达3500人!日本是翻译出版有关毛泽东著作最多的国家。美国不同时期一潮接一潮的“毛泽东热”。在委内瑞拉,在尼泊尔,在朝鲜,在泰国,在巴基斯坦,在伊朗……毛泽东粉丝如潮。毛泽东热超出国界、超脱意识,全球光芒四射。为什么?这归功于毛泽东本人代表广大劳苦大众的利益,维护公平正义,居功至伟。其人性的光辉,人格魅力镌刻永恒。“暮色蒼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毛泽东无愧是伟人中的伟人。
  七、对比中外,放眼世界,价值观思维
  案例:课题《简论郑和与哥伦布》,郑和下西洋从时间、规模、次数、交往的国家、交往结果和达到目的等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比较,一部分学生认为:郑和下西洋意义大。一部分学生从远航的社会作用,即:是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变革角度来评价;从世界全球化角度分析得出:郑和下西洋无法同哥伦布发现美洲相提并论的结论。教学注重全球视野;注重文明碰撞和多样性;注重学生主体意识。中外关联和放眼世界为思维发挥提供了自由空间。开放性程度高,不寻求统一的答案,更是培养科学的态度,理性的思辨、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
  八、适时引导,留下悬念,长远思维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历史教师要善于制造悬念,让学生睁大好奇的眼睛。有许多历史之谜,如北京人化石下落之谜、武则天无字碑之谜、王羲之作品《兰亭序》真迹之谜,许多考古之谜等等。教师如适时地让学生了解这些谜团,不仅能提升课堂生动性,而且可能无意中激发学生探求真理内在动力,造就了未来的历史学家。长远思维把探索之根深深地种在学生的心田中。
  综上所述,所有技巧的探索目标:就是希望更有效地让学生思维活起来,让教学双赢。

推荐访问:浅谈 激发 课堂 思维 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