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阶段美术教学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3-18 09:31:5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幼儿美术,是让幼儿初步感知、理解造型、色彩、构图等的艺术语言,将这些艺术语言进行创造性的表现,培养孩子绘画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意识,初步学习和掌握多种绘画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是幼儿教师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意义所在。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学;兴趣;教学
  四年前,我从小学教育转行到幼儿教育,可以说一切从头开始。虽然我主要承担的是和自己专业挂钩的幼儿美术活动的教学,但是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及方式我也曾心有余而力不足。还记得第一次美术活动上,我扯着嗓子讲了绘画前的各种要求,精描细画地做了示范,可是看到有个孩子画的画“乱七八糟”,火气一下就上来了,我当着其他小朋友的面批评了他,可能伤了孩子的自尊,从那次起,一到美术活动,他就不敢落笔了。这件事让我深深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所以我一边努力学习充实自己,一边常常反思:如何在幼儿阶段有效开展美术活动?经过三年的学习实践,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悟。
  一、注重培养孩子的绘画兴趣
  幼儿阶段的孩子以玩画为主,以培养兴趣为主。孩子画画是为了喜欢,不是专为学画来的。所謂儿童画就是把自己的情绪变成可视的形,给人一种感受,老师就是一个帮助他们完成情绪抒发的人,不是准备好一套技术等着教给他们。幼儿天性是爱玩游戏的,专家指出:幼儿在成人意义上的“玩”,其实都是在学习。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基本的形式,这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的。无论是大班、中班、还是小班的孩子都非常喜欢游戏,有强烈的自主游戏的需要和欲望。因此,老师在组织美术活动时用到的教学方法要符合幼儿的兴趣和年龄特点。
  总而言之,在学习美术的初级阶段,兴趣比绘画更重要,要让孩子在接受能力(感觉)、表现能力(创造力)、思考能力(技能)得到发展和提高,那么一定要激发孩子内在的学习主动性,而这离不开游戏的支撑。
  二、创造宽松的绘画环境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是促进创造性的两个重要条件。”绘画教学不同于一般的理性科目,它靠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激励来开启幼儿心灵的大门,不能有任何强制性,所以,要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松的绘画氛围。这就要让幼儿在绘画时有“说”的机会。即在画前、画中、画后充分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首先,在绘画前“说”。在绘画之前说说自己想画什么?要怎么画?让幼儿在说的过程中有一个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培养自信心、人际沟通能力等良好的心理品质。例如,我在中班美术活动“画自己”中就让孩子对着镜子观察自己的样貌特点,并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孩子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其次,在绘画时“说”。年龄小的孩子有个很明显的特征,他们在专心投入到某件事时,常伴随着自言自语,因此,如果老师要求孩子闭嘴专心画画,那就会挫伤他们画画的积极性,干扰他们的创作思维;相反,如果老师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氛围,让幼儿自由的边画边说,那就能激发他们绘画的兴趣,使他们尽情地释放自己的情感,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感受。例如,我在中班美术活动“花儿的舞蹈”中就把“边画边说一说,你的小花在跳什么舞?”作为要求,孩子们在绘画时叽叽喳喳说了起来,“我的在跳华尔兹;我的小花再跳迪斯科……”这样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创作欲望,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是愉快而满足的。最后,在画完后“说”。幼儿没有什么绘画技能,表现手法也很随意,在成年人眼中只是涂鸦,似乎没有什么观赏性。其实,幼儿用图画表现的内容比我们看到的更深入更丰富,不是成年人能想象的。因而在画完后让幼儿说说他们的绘画内容和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幼儿的心理活动。例如:在一次绘画活动中我教幼儿画夏天的太阳,孩子们画的太阳各式各样,基本上都是暖色调(红、橙、黄),但是我发现有个小朋友把太阳涂成了蓝色,问其原因时,他说“夏天太热了,画个蓝色的太阳就不会热了。”由此可见孩子并不是随意涂画,而是有一定的意图和想法的。在《指南》中也提到:“了解并倾听幼儿艺术表现的想法或感受,领会并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不简单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标准来评价。”所以作为一名幼儿老师要明白幼儿阶段的美术活动,绝不是成人说的美术“专业”,而是孩子用绘画的方式告诉大家他知道什么事,不是让你看到他学到或掌握了什么技巧。
  三、理解和尊重幼儿的绘画表现形式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有老师会为孩子画画不认真而烦恼,有的孩子在画完后还故意破坏,使一幅画瞬间变成了乱涂之作。这个现象其实也不是坏事,这个举动恰恰说明孩子画画没有负担,是为自己高兴而画,不是为画而画,当下的心境是平和自然的,是抱着画着玩的心态画的。儿童画出自己感受的。画得时候投入的,这样的画一定是纯真的真诚的,反之,再漂亮的画也是虚假的儿童画。
  所以我们可以在绘画教学中采用鼓励性教学。即教育者着眼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观察孩子的细微变化,寻找闪光点。所以在孩子绘画创作的过程中,我们老师不能对孩子说:⑴画得不像(对孩子而言,无需用“像”作标准,那些世界名画,有几个是要画得“像”呢?如:立体画派毕加索,野兽派马蒂斯、蒙克等。);⑵画得不好;⑶比***差多了;⑷比不上***;⑸我不喜欢,你画的真丑。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像学生一样,谦虚地指着孩子的画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样画呀?通过你的询问和引导帮助孩子理清思绪,适时地对孩子进行鼓励“哦。是这样啊,太棒了!”“真好啊!”“原来这样啊,你真聪明!” 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和感受不同于别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幼儿独特的笔触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的绘画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力与创造的萌芽。
  再好的方法,只要不适合孩子,无乱多么见效,多么出成果,也是不正确的教育。幼儿美术虽不能直接教技法,但还是有可操作的方法。没有教学法,再好的教育理念也难于实施,但一旦教学法成熟,又会有很多的条条框框,终结了新思维的涌入,所以,在实行有“法”上,我还会不断探索“不知道怎么教”的路子。

推荐访问:几点思考 幼儿 美术 阶段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