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水》究竟为何而作

时间:2022-03-17 09:48:1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一般认为,闻一多《死水》中的“死水”或者象征着旧中国的黑暗现实,或者象征着令闻一多饱受屈辱的美国,但是这些解释都各有其不合理之处。如果仔细考察闻一多回国后的经历就会发现,极有可能是1926年初北京的国立艺术专门学校风潮直接刺激他创作了《死水》一诗。
  关键词:闻一多 《死水》 重读
  《死水》是闻一多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最初发表于1926年4月15日《晨报副刊·诗镌》。然而,这一首诗的创作时间至今还是一个悬案。刘元树《闻一多的〈死水〉作于何时?》{1}认为,虽然当时通行的公开出版物中都注明该诗写于“1925年4月”,但是它和闻一多在美国创作的《忆菊》等作品中一贯把祖国幻想得美丽而可爱的做法很不一致。刘元树结合诗人的生平经历对诗歌内容进行分析,得出该诗应该创作于“三一八”惨案后的1926年4月的结论。刘元树还指出,闻一多的学生王康所著《闻一多传》可以证实他的推论——该书也认为这首诗是诗人自海外归来后的作品。而且,闻一多这样的著名诗人的重要作品不大可能在写成一年后才发表。更何况闻一多当时在编辑《诗镌》,发表作品不是难事。刘元树还以《死水》集子中《天安门》一诗末尾标注写作时间为1925年3月为例,认为这个注释的错误更加明显,因为诗人在美国绝对不可能写出这样的作品。
  刘元树的看法有一定合理性。但是因为他所见材料不够充分,分析中有明显漏洞。比如他认为《死水》诗末所注1925年4月的写作日期可能是排印错误,因为叶圣陶早已发现《死水》的“排印本不惟多错字,且有错简之处”。这是明显的张冠李戴。1947年10月25日叶圣陶在给朱自清的信中确实曾提及《死水》《红烛》排印本的错字、错简。但是他所说的排印本是1948年开明书店出版《闻一多全集》时所依据的版本,而在1928年1月新月书店的《死水》初版本以及1933年4月的版本{2}中,乃至在后来的《闻一多全集》中,《死水》一诗都并未标注创作时间。{3}因此不能把1925年4月这个《死水》的创作时间简单地归为所谓的“排印错误”。
  据现有材料,《死水》创作于1925年4月的说法首见于被列入《新文学选集》丛书的1951年开明书店版《闻一多选集》中。2015年7月开明出版社曾重印了这本书并在《出版说明》中交代,《新文学选集》是由当时的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成立的“新文学选集编辑委员会”编选的。该委员会由时任文化部部长茅盾任主任,出版总署副署长叶圣陶和中宣部文艺处处长、作协党委书记兼副主席、《文艺报》主编丁玲以及文艺理论家杨晦等人任委员。《闻一多选集》的编者则是李广田。李广田在为该书所写的《序》中曾表示,该书不像1948年的《闻一多全集》那样按作品分类进行编排,而是尽可能地按编年进行调整,“凡是能注出写作年代的,也已大致注明”{4}。《死水》一诗就此有了具体的创作时间,尽管现在看来这个时间仍然是可疑的。
  讨论《死水》的创作时间并非仅仅具有单纯的考据学意义:不同的创作时间乃至发表、结集的时间都可能会导致对该诗的不同理解。《死水》曾长期入选各种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在各种教辅材料对该诗的读解中即可明了这一点。这里以辛万祥、刘新平主编的《读想用 高一语文(上册)》为例。该书认为《死水》从创作、发表到结集出版,随着时间地点的不同,至少有三重意义。第一重意义:从《死水》的创作时间看,“死水”是美国社会的象征。因为该诗末尾注明的创作时间说明当时闻一多正在美国,他饱受歧视并因此对美国社会在繁华掩盖下的腐朽与罪恶感到愤怒与厌恶,对自己的祖国则表现出无限的热爱与思念,“死水”外表的华美只是污秽和垃圾的霉变,其下面则是污秽和罪恶。这样的“死水”正是美国社会最真实的写照。第二重意义:从死水发表的时间来看,“死水”象征的是北洋政府。闻一多1926年4月才把《死水》发表,是想借《死水》表达自己对北洋政府的深恶痛绝。第三重意义:从《死水》诗集出版时间来看,“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国现实——1927年大革命失败,闻一多对于祖国的美好希望破灭,第二年编辑出版《死水》表达对现实激愤而又失望的情绪,也表现了他与反动统治者不合作的态度。{5}
  辛万祥、刘新平的《读想用 高一语文(上册)》中对《死水》的剖析有许多不合理之处:把《死水》的创作、发表、结集的不同时间都看作闻一多有意识地要回应不同的外部社会环境以及具体社会事件的结果,明显是一种过度阐释。但这种解释确实让我们发现了刘元树对《死水》创作时间所做的推断出现问题的原因之一:他坚持把“死水”看作黑暗中国的象征,没有想到诗人也许是要用这个形象表达他对于美国的厌恶之情。
  闻一多确实不喜欢美国。他在1922年7月赴美留学,立志从事绘画艺术。尽管他初到美国时曾表示“美国人审美的程度是比我们高多了”并奇怪美国“何以机械与艺术两个绝不相容的东西能够同时发达到这种地步”{6},但是后来在美国种种遭受排挤、歧视的经历都令他十分不快。他后来还放弃了绘画改学文学。《死水》最后一节中“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的判断和“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的行动是可以和闻一多赴美求学的经历相契合的:他去的时候本是为追求“美”(绘画艺术),但因为美国“不是美的所在”,所以放弃了这种追求。由此来看,认为“死水”象征着美国社会的观点可谓合情合理。
  然而,认为《死水》创作于美国并象征着美国丑恶现实的说法所面临的一个问题仍然是为什么该诗迟至一年之后才发表。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曾明确表示《死水》是自己“第一次在音节上最满意的试验”{7},他把这样一首得意之作尘封一年确实是极不合情理的。另外,认为“死水”指的是美国的说法虽然合乎情理,却很难找到引发闻一多创作动机的直接刺激物——这首诗虽然充满象征意味,但是景物描写是写实性的,“死水”很可能有其现实原型。根据现有材料,“死水”的原型确实有,但并不在美国。曾和闻一多颇有交往的饶孟侃在1962年7月号的《人民文学》上发表了《夏夜忆亡友闻一多》一诗,其中有“楼耸龙坑湮‘死水’”之句。饶孟侃在诗后为“死水”所加的注释中称:“《死水》一诗,即君{8}偶见西单二龙坑南端一臭水沟有感而作,今民族宫一带已层楼高耸,顿改旧观矣。”据《闻一多年谱长编》记载,1925年6月中旬闻一多确实曾和余上沅、陈石孚一起在北京西单二龙坑梯子胡同1号租住。《闻一多年谱长编》中还记载了闻家驷的说法:关于《死水》的写作时间有兩种说法:一是在国外时,一是回国以后。当年闻一多居住的西京畿道原名沟头,有长沟,沟内常有积水。{9}饶孟侃是闻一多的朋友,其言之凿凿,令人无法反驳;闻家驷是闻一多家人,看来他也比较认同该诗创作于闻一多回国之后的说法。

推荐访问:死水 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