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朱自清是民国著名诗人和散文家,曾出版过多种单本诗集、散文集。《踪迹》是他的第一本游记,也是他唯一的一本诗歌和散文合集,上海亚东图书馆1924年12月初版。全书共两辑。第一辑诗歌集,收录了《光明》、《满月的光》、《北海沿的路灯》、《沪杭道中》等三十一首;第二辑散文集,收录了《歌声》、《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温州的踪迹》、《航船中的文明》等四章七篇。从书中的目录和字里行间的内容来回味.其中多篇涉及旅行的所见所闻和对自然美的吟唱和赞赏,这些诗歌和散文大多作于他风华正茂的二十二岁之前,所以青春荡漾时期的朱自清便是一个热爱青山绿水,酷爱旅行.长于赋诗作歌和游记散文创作的高手。
朱自清的诗佳,其文更美。郁达夫说:“文學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字之美要算他了。”这里的“他”就是指朱自清。朱自清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是新文学初期极为突出的一位小品文作家.以他“美文”的创作实绩,打破了复古派认为白话不能作“美文”的迷信;他在古典文学基石之上和五四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之下.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性的散文体制与风格.为白话美文提供了典范。在这一点上,《踪迹》中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和《温州的踪迹》篇中都有出色的展放。1923年8月的一个傍晚,朱自清与俞平伯雇一条船,泛游秦淮,领略那晃荡着蔷薇色桨声灯影里秦淮河的夜色。朱自清记道:“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我们初上船的时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的恬静,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等到灯火明时,阴阴的变为沉沉了: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那偶然闪烁着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作者巧妙地以细腻多变的笔法,将灯光、月亮、柔波、柳影,巧妙地构织成一幅柔和绚丽的秦淮夜景图.再杂以袅袅的清歌琴音,缥缈的烟霭,给图画增添了朦胧美、梦幻美、恬静美。在写景时,他又恰当地运用比拟、拟人、对比手法,表现出变幻不定的夜色。如“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那偶然闪烁着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以“梦”和“梦的眼睛”,描绘“水光”和“闪烁着的光芒”,是拟人化的。在朱自清的笔下,“水光”、“光芒”在灯光夜色下的空灵多变.恰到好处地把秦淮河夜景特色展现出来了。
朱自清的文字之美.在1924年4月9日创作的《温州的踪迹》中,也发挥得淋漓尽致,其在《绿》篇中对温州梅雨潭景色描绘道:“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滋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那瀑布从上而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粉粉落着。”作者通过“岩石”、“苍鹰”、“绿意”、“瀑布”、“水花”、“晶莹”等这些词汇,将梅雨潭的山水之美,精彩纷呈地展现在人们的眼里。然而在朱自清笔下还是意犹未尽.继续追寻和捕捉象征梅雨潭之美的绿色:“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朱自清以精致、圆润、柔软的文字,透过一个“绿”.把梅雨潭之美展现得玲珑剔透.美妙无比,给人以难以抹去之美,也再次展现了作者文字美的艺术魅力。
二
1920年秋.正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的二十三岁徐志摩为追随罗素,放弃博士学位,漂洋过海来到英国。可惜未能如愿,却意外来到康桥(即剑桥),在皇家学院做特别生,直至1922年8月。他一直未能忘怀康桥,在成为诗坛名家后,他仍说,是康桥教会他睁开了双眼,拨动他的求知欲。于是,他于1927年1月15日以追忆似水年华的情致补写了名篇佳作《我所知道的康桥》,并以细腻流畅的笔调描绘了康桥的天然景色:“它那脱尽尘埃气的一种清澈秀逸的意境可说是超出了画图而化生了音乐的神味。再没有比这一群建筑更调谐更匀称的了!”在康桥,志摩说他虽不像陆放翁有做地方官“传呼快马迎新月,却上轻舆趁晚凉”那样风流潇洒,却也自有风流。夕阳西下时,徐志摩骑了车,迎着天边日头直追。那自然不是效仿夸父逐日的荒诞.而是如痴如醉地偷赏晚霞的温存。一次,羊群归来,他心头顿感神异性的压迫,竟然对着渐渐下沉的金光跪在大路上。此情此景.让徐志摩的灵性显现了——“人是自然的产儿”,“人不要遗忘自然”,人能够在自然中卸去“肩背上的负担”,在自然中求得解脱:“一别两年多了,康桥,谁知我这思乡的隐忧?也不想别的,我只要那晚钟撼动的黄昏,没遮拦的田野,独自斜俯在软草里,看第一个大星在天边出现!”徐志摩完全被康桥晚霞美景所陶醉了!《我所知道的康桥》后被收录于《巴黎鳞爪》之中。
《巴黎鳞爪》,上海新月书店1927年8月初版。全书收有《我所知道的康桥》外,还有《巴黎的鳞爪》、《翡冷翠山居闲话》等十二篇。书的封面由志摩好友闻一多设计,在深黑底色上,零乱地分布丰腿、纤手、隆鼻、侧耳、媚眼和红唇等女性形象;“巴黎鳞爪”四个红色美术字,分别安排在画面的上部和右下方.“徐志摩著”四字则以印章形式钤盖在左下方。画面布局体现了该书的内容与情调.它既能引导读者萌发对光怪陆离和庞杂缭乱的现代巴黎生活的联想,又具有稳重平衡和色彩鲜明的感觉,从而对人们产生先睹为快的吸引力。世人称誉闻一多先生,曰诗人,曰学者,曰战士;然而倘以其为新文学书刊所做的装帧设计观之.再冠以装帧艺术家之称也不为过。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书籍中,徐志摩的书做得都非常漂亮,尤其是封面画均十分亮眼,这其中便有闻一多的贡献。卷前还刊有徐志摩1927年8月20日撰写的一封给小曼的短信:“这几篇短文,小曼,大都是在你的小书桌上写得的。在你的书桌上写的:意思是不容易。设想一只没有遮拦的小猫尽跟你捣乱:抓破你的稿纸,踹翻你的墨盂,袭击你正摇着的笔杆,还来你鬓发边擦一下,手腕上龈一口,偎着你的鼻尖‘爱我’的一声叫又跳跑了!但我就爱这捣乱,蜜甜的捣乱,抓破了我的手背我都不怨,我的乖!……”可见志摩与小曼的感情是如胶似漆,这本书的文章也都是在这种热恋氛围中写成的.因此也充满着浓烈的、美好的情调。书中第一篇《巴黎的鳞爪》,开篇便以华丽辞章抒写巴黎的香草、春风、微笑,写巴黎各种的好,徐志摩说“它那招逗的指尖却永远在你的记忆里晃着。多轻盈的步履,罗袜的丝光随时可以沾上你记忆的颜色”.紧接着又告诉读者.这一切不过是“浮在上一层”的“光明”,黑色才是巴黎或生活的底色,“沉淀在底里阳光照不到的才是人事经验的本质;说重一点是悲哀,说轻一点是惆怅。”作者将笔触伸入社会底层,讲述了一个美丽、聪慧又洒脱的女郎和一个穷困潦倒却又对生活充满希望、独具怀抱的画家的故事.从而道出了巴黎人的独特之处:失意而不失志,洒脱而不猥琐,这正是巴黎不和谐中的和谐,也正是这座城市的魅力所在。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