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城随想

时间:2022-03-17 09:43:57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恕我直言,在化隆各乡镇中,黑城乡是我难以说出”喜欢”两个字的地方,幸亏有一座古城——黑城。而黑城乡在十几年前的行政机构改革中被并入别的乡镇之中,虽然黑城作做为一级行政单位消失了,但人文地理的黑城依然存在于人们的心目中。黑城人依然说自己是黑城人,并以此为荣。
  今日独自一人登上黑城西部高山,眼前树木葱茏的黑城让我遐思,原来陈旧的见解消解了,一个人文地理的黑城浮现在我的眼前。
  其实黑城有悠久的历史、显赫的地位。化隆县名称的来历与黑城一小村庄挖隆沟有密切关系。根据学者的考证,化隆正是挖隆的变音。在黑城城车村原有一座古老的城堡,十幾年前保存完好,后来人口增长,大部分城墙被毁,改造成为人们的宅院,现在仅有的城墙一角也在铁锹的刮擦声中倒塌了,黑城遗址完全淹没于历史的风尘之中。
  根据民间传说,黑城在唐代已经成为重要的军事重镇。据说镇守此地的是赫赫有名的敬德尉迟恭,人们称敬德为黑敬德,他所驻守的地方也就称为黑城,这是黑城名称的来历,但史书上没有这样的记载。
  又根据人们的传闻,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城车村一带搞农田基本建设的时候,出土了一些陶瓷之类的文物。可惜人们不懂这些古董的价值,竟然在游戏中砸碎,埋入地下。有些人家在建房子的时候,也挖出一些东西,依然被丢弃。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告诉我,那些地方可能是过去人们的墓地,那些出土的东西肯定是陪葬品。由此可见,黑城是历史上本地区政治文化中心,这是不言自明的。
  从最早的传说开始,黑城进入了历代统治者的眼中,在隆隆的历史潮流中不断嬗变。历史上,黑城地区树木茂密,草场广阔,水草丰茂。但由于过度开发、畜牧业过度发展,环境发生了巨变。曾经是苍翠的群山成了草木难以成活的地方。因为人们在每年暴发的泥石流之中发现了掩埋在泥土里的原木——优质的松木。这就证明地震或其他灾害彻底改变了原有的生态系统,经过千百年的变迁,竟然成为三十多年前光秃秃的模样。这只是我个人的推断,尚无明确的历史文献的佐证。地震或灾害或许发生在遥远的古代,人们缺乏记载,或许还没有文字出现,无从知道这里发生了什么,现代人只能依靠地下发现的文物来研究历史上黑城以及周边地区发生的事件,可惜这样的东西越来越少了,甚至黑城也不存在了!
  经此巨变,原有的土著居民迁徙他乡,原来的主人抛弃了这块土地,一股新生的力量迁入本地,黑城的人文历史自此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宣礼声替代佛经声。但宣礼者的生活依旧艰辛,他们在这里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因为周围山大沟深,水土流失严重,人口增长迅速,生态更加恶化。可是农产品非常单一,产量很低。在这样的处境下,黑城的“脚户”应运而生,开始从茶卡盐场运输食盐。这一下,黑城起死回生,人们在艰苦的环境中挣扎着活了下去。
  然而,在那混乱的年代,青海处在边疆地区,这里人烟稀少,交通极不发达。脚户算是当时最有优势的“运输公司”,他们结帮同行,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
  从茶卡盐场到化隆数百公里路程,最危险便是出没的“绿林好汉”,他们是黑城脚户的最大威胁。绿林好汉、草莽英雄与彪悍的黑城脚户几经交手后,他们终于知道了黑城脚户哥的厉害。以后每当发起攻击时,他们仔细观察脚户哥留下火堆痕迹,判断这一批路过的脚户是不是黑城的脚户,如果是,他们避免与黑城脚户发生冲突。人们的分析是,或许黑城脚户在火堆旁留下特殊记号,劫匪们通过观察记号来辨别过往的脚户,如果是黑城脚户留下的记号,他们一般不发动攻击。劫匪们心神领会,放过黑城脚户。其实,劫匪与脚户之间有如此默契,这也只是旧闻传说。情况是不是这样,并无文字记录求证。总之,黑城脚户势力强大,则是事实。
  解放以后,黑城脚户消失了,从此黑城人默默无闻,他们在贫困中挣扎,直到改革开放时期。
  两条公路先后通过黑城沟,从此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快速的变化,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黑城人借此东风打理家园,白杨沙棘牧草到处长起来。
  当我从这座山上遥望黑城的山山岭岭,那里绿树掩映,突然感到令人不愉快的黑城变得格外亲切……
  今日之人文黑城在化隆版图上迅速崛起。一所所学校是村里最好的建筑,孩子们穿着漂亮的校服矫健地走进学校,朗朗地读书声改变了人们原有的观念。生态建设、美化家园的工作,终于招引来狼群。有人目睹一群六七只狼在林间转悠,如果这是真的,这是黑城生态历史上的巨变。无论这一传闻是实是真,黑城的生态的确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说明退耕还林政策是2000年以后最成功的决策之一。
  人们可以熟视无睹这些变化,但一个山川秀美的黑城正在兴起,浓墨化隆正在成为可圈可点的现实。
  ——选自2018年第1期《荒原春》

推荐访问: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