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儿女”写照

时间:2022-03-17 09:33:40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祝贺《中华儿女》杂志创刊30周年。子曰:“三十而立。”人在30岁变得成熟,一般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有了经济独立的能力,或者说应该有立足于社会的能力。作为一本由共青团中央主管、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主办的国家级大型人物综合类期刊,30岁后会在中国新闻出版界更彰显独树一帜的特色。
  我在人民日报社工作期间,曾一度多年联系并报道过共青团中央和中国少儿出版集团的相关工作或活动,对《中华儿女》杂志并不陌生。该刊创刊时,其别具一格的封面及内容,吸引了我的眼球。
  报纸和杂志是两种相对独立的传播媒介。报纸,是以刊载新闻和时事评论为主的定期向公众发行的印刷出版物,是大众传播的重要载体,具有即时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它的特征在于出版周期短、时效性相对较强、信息量大;杂志,是有固定刊名,以期、卷、号或年、月为序,定期或不定期连续出版的印刷读物,它同样具有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但时效性不及报纸,以解释性或深度报道见长。报纸与杂志的区别,简言之,或者说报纸一般用来记录事件、报道世界,杂志一般用来探索事件、解读世界。
  报纸和杂志如同孪生兄弟,在世界传播界称雄数百年甚至上千年。在电视出现之后,特别是当今网络新兴媒体出现之后,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受到快捷新兴媒体的挑战。但挑战并不可怕,因为,包括报纸和杂志的纸质媒体有其他媒介不可替代的事件或人物报道的深入性和思想性。在“视觉文化”的媒介时代,当人们将认识真相的权利转交于媒体时,此时有影响的媒体所给予的权威性解释性报道或深度报道就变得非常重要。人们需要“主导性”的思想和文字带来意识上的认同。而且,报纸和杂志这些纸质媒体所具有的信息的保有性和留存的永久性,也是网络媒体无法替代的。
王谨档案:王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历任《人民日报》编辑、主任编辑、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总编室副主任,要闻与社会部主任、副总编辑。曾系中国新闻奖暨全国人大好新闻评选委员,全国人大新闻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环境记协常务理事。

  在杂志类,目前聚焦人物的中外杂志越来越多,竞争日趋激烈。美国有《时代》周刊,相对于几十种中国人物周刊,我比较倾向喜欢阅读时政性较强的人物周刊,《中华儿女》为我所爱。为中华优秀儿女写照的《中华儿女》杂志, 以介绍历史上的爱国先驱、报道在祖国建设中贡献突出的海内外中青年杰出人物、华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中的爱国人士为主要内容,其内容和思想性是其他媒体无法替代的。近些年,为适应时代的发展与读者需求的变化,《中华儿女》改刊后以半月刊示人,在秉承原来历史感、厚重感的基础上,强化时代感、年轻化、思想性,力求打造当代青年政要、知识白领、行业领军人物、创业群体沟通与交流的高端平台,受到中华儿女读者的欢迎。几个月前,我比较认真地阅读过2017年第21期的《中华儿女》。这期杂志正值中共十九大闭幕后出版,杂志编辑部选题突出了见证新时代、成就新时代的主题。封面是戴着十九大出席证的习近平总书记挥手致意照片,夺人眼球。本期重点人物报道是首篇重点稿件《新时代新画卷》,通過对党的十九大会议纪实性地梳理,深度地阐释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所确立的新思想、新蓝图、新征程的历史性意义。接着的几篇人物,包括出席党的十九大优秀基层年轻党代表许泽玮、老有所为的河北人民银行离休干部王杰平、与时代同行的艺术骄子陈家泠、在幼教领域深耕多年的王立华,以及历史人物、开国领袖毛泽东之子毛岸英等人物故事,都有较强的可读性。如果此期选题策划再稍早些,那还可向读者呈现更多在党的十八大期间成长的中华儿女优秀人物。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中国实施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这一年,是注定载于史册的重要一年。但愿《中华儿女》借助传统媒介和网络媒介融合之手,越办越好,为更多优秀的中华儿女写照。
魏艳鸣七律《贺〈中华儿女〉创刊三十周年》(周鹏飞/书)

推荐访问:中华儿女 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