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试验区建设一周年,创新成为最关键

时间:2022-03-16 09:34:00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xbkf/xbkf201803/xbkf20180310-9-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xbkf/xbkf201803/xbkf20180310-8-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xbkf/xbkf201803/xbkf20180310-7-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xbkf/xbkf201803/xbkf20180310-6-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xbkf/xbkf201803/xbkf20180310-5-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xbkf/xbkf201803/xbkf20180310-4-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xbkf/xbkf201803/xbkf20180310-3-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xbkf/xbkf201803/xbkf20180310-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xbkf/xbkf201803/xbkf20180310-1-l.jpg
  创新,位居今日中国“新发展理念”之首,居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立足传统、突破传统,依托现实、推动变革的关键。
  陕西自贸试验区挂牌一年来,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差异化改革为重点,精心培育特色创新案例,在投资管理、贸易监管、金融创新、人文交流、现代农业、军民融合等领域不断探索、试验形成了77项案例,其中29项案例经第三方智库机构评估,确定为“最佳实践案例”。这些案例的形成,也正是陕西自贸试验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发展的关键。
  本文从这些制度创新性强、市场主体反应好、具有一定系统集成特点的29项“最佳实践案例”中,选取一部分进行分析展示,让这些案例为陕西自贸试验区的建设积累经验,凝聚力量,增加动能。
  案例1 微信办照
  为解决企业登记注册便利化这一影响商事制度改革成败的最后一公里问题,陕西自贸试验区在省工商局协助支持下,开发了工商登记注册全程电子化系统,实现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李克强总理在陕调研期间,当了解到通过微信扫码,上传身份证和刷脸就能远程办理营业执照,总理高兴地称赞陕西“这项改革让群众不跑腿就能办事”。
  采用工商登记注册全程自主化电子化系统。第一步:刷脸;第二步:自主选名;第三步:录入申报信息。三步后,当出现审核通过提示后,即可在电子营业执照栏目,查询到自己的营业执照。
  优化工商注册流程和机制。对现有的工商注册机制、流程进行了创新和优化。一是名称预先核准改为自主申报;二是住所审核改为自主申报;三是发放电子营业执照;四是生成电子档案。
  创新突破微信办照相关技术。通过自主创新,开发出多项软件新技术,开创了微信办照行政审批新模式。一是微信刷脸实名登录技术;二是申报信息一次录入技术;三是手写签名技术;四是电子营业执照技术。
  采用新技术防控微信办照风险。对现有企业登记模式进行流程再造,建立符合全程电子化要求和特点的企业登记程序,在统一平台上建立并使用规范的登记文书格式和统一的数据标准。
  通过“微信办照”的实施,一是企业注册的门槛更低,只需自主申报住所(经营场所),签署对住所(经营场所)真实性、合法性负全责的声明即可,填报后也无需等待。二是效率更高,传统办照要填报10多张表格和材料,现在数据填报量压缩为传统模式的1/8,审核时间从1个小时左右压缩为10分钟左右。三是服务更优,申报材料一次性通过率由人工方式的10%左有,提高到90%左有。四是行政更廉,可有效防控因审核不到位造成的审批风险和因权力寻租造成的廉政风险。五是环境更佳,参照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大幅优化了投资准入环境。
  毕马威公司对该案例的评估
  陕西自贸试验区把过去繁琐的办照流程,简化为刷脸、自主起名、录入申报信息三个步骤,首次实现了无介质、无纸化、无收费全程电子化登记注册,实现了办事效率和效益大幅提升,体现了该举措显著的实施成效。提高了办事效率,从商事制度管理、技术运作等层面,均可向全国推广。
  案例2 建设项目审批“三合两联”模式
  在遵循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陕西自贸试验区积极创新优化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评估审批流程,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提高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效率的实施意见(试行)》,将各项评估由串联方式调整为并联方式进行,将投资项目审批分为“区域评估、联合评估(多规合一)、多评合一、多图合一、联合验收”五个阶段。整个项目评估及审批手续办理周期(不含区域评估)控制在60个工作日以内。
  联合评估(多规合一):实现评估资料3个工作日内,出具《项目评估意见书》2个工作日内,项目决策7个工作日内,印发相关《会议纪要》3个工作日内。
  多评合一:在正式出具各评估报告后,21个工作日内,由各职能部门将评审意见和相关批复文件反馈至綜合服务大厅单一窗口。如有修改,可延长5个工作日。
  多图合一:组织开展建设工程施工图、人防工程施工图、消防设计图、防雷装置设计图联合审查。集中审查7个工作日内,2个工作日内反馈给综合服务大厅单一窗口,5个工作日内再次进行集中审查(审图日),审查合格后,2个工作日内,各相关职能部门出具相关审查意见,反馈至综合服务大厅单一窗口。
  联合验收:按照“谁批准、谁验收”的原则,5个工作日内,组织各相关职能部门进行联合验收,并于3个工作日内出具验收意见书。
  该案例的实施,一是大幅缩短企业建设项目审批办理时间。二是通过实施区域评估,降低企业支出,并在同一区域内的投资项目共享评估结果。三是项目审批便利化程度大幅提升,基本实现了“只进一扇门、只找一个人”。
  毕马威公司对该案例的评估
  陕西自贸区建设项目审批“三合两联”模式创新举措,通过优化企业投资建设项目的审批环节、审批模式和审批序列,实现了项目行政审批效率的显著提升。本项举措是陕西自贸区通过学习先进地区管理经验,进行本地化升级,形成的建设项目审批全面管理体系,是一条具有显著复制拓展意义的应用型创新举措。
  案例3 智慧海关建设助推海关特殊监管区外向型经济发展
  西安出口加工区A区在投资2000余万元建设海关辅助管理信息平台系统,实现智慧海关系统与企业的电子台账系统进行对接,推进货物状态分类监管来加快贸易便利化的开展,通过信息系统平台的便捷操作实现通关一体化的操作模式。把现在的西安本地各监管区域之间的区间调拨,和全国各监管区域之间的转关,集合在统一平台上,系统统一、模式统一、操作标准统一。
  建设海关辅助管理系统。用新的辅助信息管理系统一次性升级现有的辅助管理系统,使之符合海关总署关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信息化建设的业务、技术、安全规范要求;对进出加工区货物的物流信息、单证信息和货物信息进行智能化管理,实现卡口智能核放、底账智能核销。将辅助信息管理系统与企业的电子台账系统进行对接,接收企业按照海关要求的格式与智慧海关系统进行实时的电子数据交换来完成对货物状态的监管,为企业提供更大的便利性,提高营运效率。

推荐访问:试验区 最关键 周年 创新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