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积极性探析

时间:2022-03-16 09:31:3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数学被称为“思维的体操”,具有理论性强、抽象性强的特点,而小学生处于认知的初级阶段,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为辅。数学教学是数學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积极性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上进的催化剂,促使学生努力追求知识,探索知识的奥秘,形成良好的品质。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往往决定着学生数学学习结果的好坏。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生积极性探析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托尔斯泰同样认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兴趣在学生学习成长中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一堂课,教师能否激发起学生兴趣,能否引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将直接决定其课堂效果!
  一、学会赏识把爱心带进课堂
  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赏识教育有其极为科学的地方。课堂上用充满赏识的眼光关注学生,能激发起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激发起其学习动力。教育学者认为:教育不能仅仅是表扬加鼓励,而是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是强化孩子的有效行为;是赏识孩子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通过创造环境,以指明孩子发展方向;通过适当提醒,增强孩子的心理体验,以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小学阶段是实施赏识教育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孩子的心智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教师应把爱带进课堂,正所谓“生命如水,赏识人生,学会赏识,爱满天下”。通过爱这一途径,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以及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要做好赏识教育,教师首先要做一个伯乐,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因为无论哪个孩子,只要我们耐心寻找,就必定能发现他的优点,即使他做错了事,我们也可以从中找到闪光点,关键是一个“爱”字。爱,是人类所特有的,最伟大的情感。如果说亲子之爱是基于血缘关系的本能的爱,那么老师的爱则更多的是博爱。因为教育是无选择性的,所有的孩子都有责任获得爱,爱才是老师最美的语言。
  同时,赏识即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赏识教育的前提,是承认孩子的个体差异,并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由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允许学生出错,让孩子能在错误基础上不断前进。
  实践证明,教师充满爱心走进课堂,有效使用赏识教育,并在教学中创造条件让家长参与赏识教育,能促使孩子形成自信、走向成功。
  二、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通过设置各种问题情境,创设各种具有启发性的外界刺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起学生要“弄懂”、“学会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欲望。例如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先复习用面积单位直接量平面图形面积的方法,然后提出:“如果量游泳池的面积或者高楼的墙壁面积,也用面积单位直接去量合适吗?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这就造成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使他们产生了新的学习需要,很自然就会思考“有怎样的简便方法”,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时明显受心理因素支配。只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和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如果教师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动手练”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到很乏味,越学越不爱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减少机械化的程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如色彩鲜艳的教具、新颖的谜语故事、有趣的教学游戏、关键处的设疑、恰当的悬念、变静为动的电化教学等等,尽可能使学生感到新颖、新奇,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为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提供物质内容和推动力。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也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要解决的问题上。例如教学《连减应用题》,学生要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教学中我设计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以理解不同的解题方法。第一种解法可以理解为:姐姐有50元,第一天买衣服用去15元,这时姐姐还剩多少钱?第二天姐姐又用剩下的钱买了一条30元的裙子,姐姐现在还剩多少钱?学生很快地说出了50-15=35(元)、35-30=5(元),从而明白了第一种解法是用连减。情境二:姐姐到商店买衣服用去15元,买裙子用去30元,一共用了多少钱?给售货员50元,应找回多少钱?列式是:15+30=45(元),50-45=5(元)。学生直观地理解了第二种解法的特点是先求两个部分数的和,再用总数减去两部分之和。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了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了亲切感。
  四、对学生倾注爱心和真情,以情促教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对待厌学,更是如此。对学生的爱,不仅表现在学习上的严格要求,还表现在生活上的关心爱护,对厌学学生的学习、生活、健康、性格、家庭等状况要做到了如指掌,帮助他们解决生活疑难,对厌学生要投入满腔热情的体贴和帮助,通过谈心,谈学习,谈生活,交朋友。同学生建立和睦的师生关系,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坚持循循善诱的思想教育原则,做到厌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工作中注意考虑学生的接受心理,力求在“循循善诱”教育的同时,把学生的思想水平和认识态度升华到一种崇高的境界,激起学生强烈求知欲,从厌学的困境中解脱出来。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传授的知识、技能,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教学中要尽最大的努力,最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
  参考文献:
  [1] 田金婵.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版主学习[J].才智,2013,(16).

推荐访问:探析 积极性 中学生 小学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