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在中职德育的价值研究

时间:2022-03-16 09:30:47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弟子规》是清代影响较大的蒙学课本,其中许多德育思想对当代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建议有着积极的启发意义,其思想内蕴契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一对公民层面的道德要求,并成为涵养它的重要源泉。
  关键词:弟子规;德育;价值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发展到后来,清朝乾隆时期的贾存仁对它进行了修改,并改名为《弟子规》,由此,最终确定了它传世的名字。该书以《论语.学而》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意为中心,进行了内容上的扩展引申,阐述了“弟子”在家、在外、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求学等方面应具备的礼仪与规范。中职德育教育应该继承中国儒家传统优秀文化传统。
  1.强调伦理亲情的德育价值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悠久文化历史的民族,向来有重视道德教育的传统,我们今天建设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如果忽视甚至是背弃了传统伦理道德,显然无助于德育工作的实施。曾有一个时期,我们在相当程度上漠视了传统伦理,而近年随着对德育工作的重视,传统文化教育也渐受重视。收视率很高的中央电视台第十二套节目《第一线》栏目,于2008年3月24日播出了一个节目,标题为《迟来的爱》,节目主持人手持一本小册子向我们讲述,2006年4月,海南省监狱系统在监狱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一本薄薄的《弟子规》,令许多服刑人员,读了以后,浪子回头。我们可以在节目中看到,许多服刑人员向父母深深鞠躬,为老父亲洗脚,与父母拥抱,挥洒悔恨的泪水等一系列令人动容的举动,《弟子规》到底有什么样的力量让在狱服刑人员发生了如些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其实正是《弟子规》中重伦理亲情的德育思想感化了服刑人员。
  德教是传统伦理道德的精髓,是为政之本,教之本源。以儒文化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施政、刑法的关系上主张德教为主为先。孔子即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而在德教的各方面教义中,《弟子规》突出强调的孝悌二字:“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以孝悌为其德育思想的核心,孝既孝敬父母,悌既友爱兄弟姊妹。这种强调确实是独具慧眼,以亲情维系的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元素,家庭的稳定和和谐是社会稳定和和谐的基础。而与其他情感相比,血浓于水的亲情更具有激发人心的力量。家庭结构和家庭的稳定性是影响德育工作及德育对象的重要因素,许多社会问题则直接与家庭相关联。而与传统的家庭结构和家庭伦理观念相比,目前的伦理亲情存在很多令人担忧的问题,比如离婚率上升、单亲家庭数量不断增加、家庭意识的淡化、家庭关怀的缺损;随着我国开始步入老龄社会,老人赡养及相关伦理问题等等。针对这一系列家庭问题,《弟子规》重视家庭教育,重视伦理亲情的德育思想,正可被我们借鉴,用以指导今天的德育工作,滋养我们的心灵。上文所述《第一线》栏目中,也正是伦理亲情的力量洗涤了一颗颗蒙尘的心灵,学习《弟子规》所产生的德育成就也再一次证明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魄力。
  2.重视人格塑造的德育价值
  对个人的发展来说,完美的人格是致关重要的,这也是德育工作成功的目标之一,《弟子规》要求人要“谨而信”,要“泛愛众”,要“能亲仁”,把德育与人格塑造紧密结合起来。中华民族传统的德育思想历来重视对光明伟岸的完美人格的追求,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强调了文才与品德的协调发展、行为与心灵的谐美。这是人本身外在与内在的和谐,也是人们进步的人生观、价值观与社会发展的和谐。和谐文化建设所要求的人本身的和谐发展,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平衡与和谐等。我们往往可以在《弟子规》的道德规范中得到启示。
  《弟子规》教给我们人自身品格修养的和谐,比如行为要严谨,“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出门帽子要戴端正,穿衣服要把纽扣纽好;袜子和鞋子都要穿得贴切,鞋带要系紧,保持仪容的整齐。“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要注意清洁卫生。“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要注意应对礼貌等等。又比如《弟子规》要求为人要讲诚信,不可“闻过怒,闻誉乐。”这样才不会“损友来,益友却。”常言“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是什么?就是严谨,诚信。一个的品行和人格可以说是决定其个人修养和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所谓“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品行高尚的人,名声自然高,人们所敬重的是德行,并非外貌;才能大的人声望自然大,人们所信服的是真才,而并非夸大其辞的言论。这些古人们用以指导个人日常言行举止的教导,用于当代,又何尝不是促使人们达到文质彬彬的完美人格的标准。
  能博爱的人自然是仁者,而现实是“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同样是人,品行才能各有高下,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要“能亲仁”,人言近朱者赤,近墨者墨,向仁者学习,是提高自己的最快捷的途径。“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这些教义,字字珠玑,超越时空,给我们当代的道德教育提供了行为的规范。
  3.道德与文化知识教育并重的德育价值
  《弟子规》要求“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做到了孝、悌、谨、信、爱众、亲仁之后,才可以学习技能、知识。我们今天德育工作的理念也正是: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否则,有才无德不仅无法利于社会,却往往变成“危险品”。现在这样的例子已经俯首皆是了。道德教育与文化知识教育必须并重,而实际上二者在实践过程中并不存在矛盾,而是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
  《弟子规》说得很明白:“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对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这些应该努力实践的德行,如果只是在学问上研究探索,却不肯亲身力行,这样最容易养成虚幻浮华的习性,怎能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呢?相对的,如果只重力行,不肯研究理论学问,就容易固执已见,而无法契合真理,这也不是我们所应有的态度。

推荐访问:德育 中职 价值 研究 弟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