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中小企业信息服务是提高市场效率、激活市场创新活力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分析我国中小企业信息服务现状和问题成因,并提出构建中小企业信息服务体系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服务;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2月28日
物质、能量和信息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资源逐渐成为一个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战略资源。信息技术、互联网通讯技术的发展,信息产业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壮大。信息产业总值不断增长,在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中的份额持续上升,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因此有人把信息产业看作我国的第四产业。随着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进入新的時期,企业信息服务在引导企业结构调整、加快产品流通、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等方面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一、我国中小企业信息服务现状
当前,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对信息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通过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运用信息服务指引企业生产和发展壮大,提高盈利能力,是适应发展新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
(一)我国中小企业信息服务的主要类型和供给方式。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提供的信息种类和供给方式也不断丰富起来。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服务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旨在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信息服务,目的是为了企业经营运作提供便捷,比如科技信息服务、市场需求信息服务、产品销售和库存信息服务等;二是为了满足企业研究开发需求的信息服务,提高信息服务人员素质,为企业的信息服务拓展提供方便,这类信息主要包括信息服务政策法规、前沿信息技术和搜索引擎等服务。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不平衡,企业提供信息服务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服务主要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电话手机等移动通讯设备和网络等媒介来提供。随着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网络对传统的信息传播媒介冲击很大,逐渐成为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媒介的主流。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息服务的特征
1、信息需求强烈,但动力不足。当今,信息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完成都离不开信息的支撑,企业需要准确的市场信息来销售自己生产的产品,实现利润最大化。如果不能获得这些宝贵的信息,企业就会慢慢在日益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甚至落后淘汰。谁掌握了信息,谁就能赢得主动,就能把握发展方向。内源性动力和外生性动力构成了我国中小企业信息服务的动力系统。内源性动力是信息服务发展的基础,外生性动力是信息服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信息服务的内源性动力需求强劲,外生性动力供给严重不足。这一矛盾使得中小企业信息服务陷入发展瓶颈,短时间内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
2、信息服务方式单一,信息服务内容狭窄。我国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资金缺乏严重、人员专业化程度低、盈利能力薄弱,所以大部分企业没有更多的精力和资金投入到企业的信息资源建设上。整体来说,我国的信息服务企业呈现一种各自为政、分散破碎的局面,每个企业碍于成本控制与盈利能力的压力,加上自身实力单薄,单个企业无法建立起自己的数据库,企业之间难以形成集聚效应。中小企业的信息服务也就只能局限于一般的搜索引擎、信息处理、信息储存与信息传递,不能针对具体的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信息服务的内容也只是涉及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一般性问题,在实际服务实践中不能因时因地的变化。信息服务是为了解决社会信息现象的复杂多样性和信息本身的无序性与人类需求特定性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也就是说,信息服务就是能够满足不同的主体在不同的时间获取不同的特定信息的需求。我国中小企业传统的信息服务虽然能提供便捷、大信息量的服务,但难以简捷而系统地提供信息和有针对性地解决人们的实际问题,也难以对信息资源进行深层次地开发利用,这大大限制了其价值空间,同时也制约了信息服务企业的发展。
3、信息服务组织不完善,服务人员素质不高。在国外无论企业规模大小,都高度重视企业信息服务能力的培养。它们不仅在信息资源建设上面长期投入大量的资金,而且从企业的组织设置方面提高信息服务质量。国外的很多企业都设置了专门的类似企业信息管理委员会的机构,并由董事长任命CIO来领导委员会,它独立于企业其他管理机构,指导和管理企业的信息资源建设,掌握企业信息服务方向。但在我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组织设置中都没有这一专业化的信息服务部门,其信息服务只能是零散的、破碎的,信息资源也只是隶属于某一个职能部门,不能快速便捷地在企业内部实现共享。除此之外,我国信息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专业化的信息服务人才缺口相当大,兼具信息技术、经济学、管理学知识与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在我国的大部分中小企业中,信息管理工作一般由相关管理人员兼任,必然注定其信息服务的低水平。
4、信息服务创新能力不足。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现代企业持续发展的源泉。2014年,我国以380万人/年的规模位居世界首位,而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仅仅有49.2人/年,远远低于科研强国100人/年以上的数量。长期以来,我国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投入强度不够,研发投入仅仅只占企业生产成本很小部分,科研创新型人才占比不高,“传统型人才多,高端性人才少;单一型人才多,复合型人才少”,科研人才结构严重失衡,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低,创新评价机制错位。企业科研创新活动是在利益目标的驱动下进行的,如果创新的成果不能快速转化为先进的生产力,不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利润,其创新的发动机就会停止转动,企业也会逐渐丧失创新活力。加上我国自主创新的社会文化氛围不强,“以结果为导向,以成功为标准”的观念冲击科研人员打破常规和敢于冒险挑战的主动意识,还没有形成“允许试错,宽容失败,支持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而创新正是高风险、高投入、不确定性强的一系列能动的活动,很多企业的科研人员不愿意承担创新失败带来的不利后果,企业信息服务缺乏创新的动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