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拳礼的文化及伦理意蕴分析

时间:2022-03-15 09:36:4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文章对抱拳礼的动作构成、文化及伦理元素进行简要的概括。以此对抱拳礼所包含的文化元素进行分析,从历史的沿革分析了与武术一词相关的词语,如武林、武术界、尚武、崇文抑武、文武兼备、崇德等,并分析了这些词语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对武术的影响;其次,以家庭孝悌中的兄弟伦理分析了抱拳礼蕴含的“一家人”“兄友弟恭”的伦常,同时针对武术抱拳礼都有的特性武勇,分析了何为“勇”?武术何以“养勇”。
  关键词:抱拳礼 武术 文化 伦理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8)2—0012—07
  1 前言
  “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体现了武术界对礼和德的重视。国际武术联合会规定抱拳礼就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武术礼节。相比而言,抱拳礼作为武术特定的礼节蕴含的中国文化、伦理元素远要超过跆拳道的鞠躬礼。鞠躬礼主要体现的是一种“敬畏”与“服从”,而抱拳礼则是遵循儒家的礼仪,如恭敬辞让之心、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之道。就其动作而言,其复杂程度也在鞠躬礼之上。诚然,作揖、拱手礼类似于抱拳礼,如不经特殊的培训,很难做出标准的抱拳礼动作,难怪像成龙、周星驰、梁咏琪等明星和著名的导演吴宇森在公众场合所做出的抱拳礼受到了指责,热心网友以“成龙周星驰姚明吴宇森不懂抱拳礼请不要侮辱国学”[1]一文进行了较为中肯的评论。成龙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形象大使,又是功夫明星,在特定的场合其言行举止代表的是一国、其所作的“抱拳礼”受众则是全世界。有意思的是,国外大牌明星,如拳王泰森、奥尼尔等做出的抱拳礼甚是规范,说明这些明星是经过专门人员培训或是模仿了正确的抱拳礼动作,一是入乡随俗的需要,二则表现出对中国文化的尊重。对明星们的抱拳礼我们没有必要过多的理由指责和评判,毕竟他们大多不是专业的武术人士,况且他们还在为中华武术的推广做出自己理所能力的贡献。张松山先生曾经在《中华武术》撰文《抱拳礼:实礼容易实践难》[2],看来还要加上统一、规范的施礼方法。
  由上可以看出,由于对“抱拳礼”礼节动作不熟悉,出现众多“乱象”;二是认为抱拳礼简单而忽视,出现了对抱拳礼不重视或慢待。归根结底,还是缺乏对抱拳礼文化及伦理的理解。因此,正确的“抱拳礼”动作必然是建立在熟知其蕴含的文化及伦理,只有深刻感悟文化的力量和伦理的底蕴,我们才会从文化上自觉、内心上尊重、行动上要求重视抱拳礼,才不会慢待“抱拳礼”。
  2 抱拳礼动作构成及含义
  由于我国还处于推广武术的特定历史阶段,现代武术与传统武术之间必然存在一些沟壑,但武术界对于抱拳礼的认同是无可厚非的。尽管在诠释上存在某些细微差异,但并不影响作为推广的统一武术礼节。关于抱拳礼的阐释众多,现择其典型的、权威著作的“抱拳礼”加以分析。表1为经张松山先生整理的陈正雷先生关于抱拳礼动作及含义文化元素、伦理元素为作者加入,表2 为蔡仲林,周之华主编的高教出版社《武术》教材抱拳礼的动作及含义,表3为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关于抱拳礼的动作及含义。
  从表1、2、3可以看出:陈正雷先生对抱拳礼的解释较为简洁,而作为学校武术教育和竞技武术比赛而言,抱拳礼动作的描述及要求则显详细;陈正雷先生注重谦虚与友谊,而后两者则突出武勇及谦虚。武术中的谦虚容易理解,如董海川的“天外有天,功夫无边,让人三分,武林走遍。”[3]而对勇的理解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儒家、道家等都有自己关于“勇”的见解。
  三者都十分注重德、友、团结乃至一家。文化元素基本涉及武术、武林、武术界,而伦理元素则基本趋向一致。不论是文化元素还是伦理元素,都基本涉及传统中国文化和传统家庭、社会伦理。显然只有很好理解了这些元素,才能体会抱拳礼所蕴含的意义。
  3 抱拳礼的文化元素分析
  表1、2、3所归纳的文化元素可以分为:五湖四海、五洲四海、四海、天下;武术、武林、武术界;尚武、文武兼备、犯禁;崇德;以武会友。
  3.1 武术、武林、武术界的含义
  要对“武术”一词缘起及沿革作简要的概括,绝非易事。李小龙曾经以“功夫”初略地概括武术一词的历史沿革(见表4,原文整理为表,备注为作者添加)。并对“功夫”含义进行了阐释。“功夫是现在流行于美国的一个术语,它的确有很多其他的名称。在中国内地、台湾和香港,功夫又叫国术或国技;在日本称为唐手( kempo)。”“功夫”这一个词,意味着一个人在某一个领域里的造诣、本领,意味着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努力付出之后的成效累积。在武术中,它意味着朝向某种目标之道——增进健康之道、修养精神之道、自卫防身之道的长期训练与修养。[4]
  从表4可以看出,李小龙对“功夫”的沿革的概括显得初略,但也堪称精简。有些词实际在我国各个时期是并存使用的,如“武艺”。可以发现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即由于我国特定的历史时期(文革),一方面新中国(大陆)以“武术”开展竞技,且主要是表演性质的内容,一方面则是李在世界掀起的“功夫热”,是以“电影”和实用格斗为主要内容。“功夫”或“Kungfu”与“武术”“Wushu”“Chinese Martial Arts”引起的误解及混淆便一目了然了。武术的表演與实用之间的矛盾在武术推广的早期就存在了,即国外早期是以李小龙为武术开拓的实用性,而国内推广的武术是表演性和健身性的。
  武林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武林的存在是旧社会法律制度不健全决定的,处理人与人关系、人与社会关系的时候,需要借助一定的武力、江湖道义得以维持利益与道义。社会主义制度及法治的建立,武林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已不复存在,我们今天所言的“武林”也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

推荐访问:意蕴 抱拳 伦理 分析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