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以体育中考为契机培养中学生的跑步习惯

时间:2022-03-15 09:34:30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一、广州体育中考后中学生中坚持跑步的比例
  调查显示,在体育中考过后,有64.57%的中学生自愿坚持每周至少跑一次步。其中,22.83%的中学生每周至少跑三次步。
  二、阻碍中学生在体育中考后坚持跑步的因素
  经过中考,初三学生便要踏入高中的大门。高中的生活与初中相比明显更加忙碌,除去增加了的学习课程和作业量占去了学生在学校三分之一的时间,加上6至7个小时的睡眠时间,明显的高考的压力下部分学生主动增加的学习时间,学生能够留给运动的时间并不多。调查结果如图3所示,巨大的压力和短缺的时间毫无疑问是阻碍中学生跑步的最主要的因素。而在有限的运动时间中,有35.43%的中学生更愿意進行其他的运动项目,这属于学生的个人喜好,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就喜欢运动的中学生群体而言,没有合适的运动场地和一个人跑步的难以坚持也成为阻碍中学生继续跑步的不可忽略的因素。其中,运动场地属于基础设施,需要学校或政府来支持和加强建设。而跑步同伴的问题,则可以通过学生会、学校社团等组织得到较好的解决。
  三、如何提高在体育中考后保持运动习惯的中学生的比例
  (一)目前体育中考训练中使用的方法与不足
  目前,体育中考训练仍是以高强度的训练为主。以广州大学附属中学为例,早上6:45-7:00耐力跑没达到满分要求的同学要到操场跑2圈,共800米;课间操时间跑两圈,共800米;下午第九节课跑2圈,共800米,然后分班在跑道上练习蛙跳、加速跑;每周3节的体育课上,先是准备运动、锻炼肌肉爆发力的运动,集体跑2圈,然后是400米测速跑,接着分选项练习考试项目。
  中学高强度的训练方法让55%的接受调查者大呼训练量过大,34.17%的接受调查者认为训练中的技术指导还有所欠缺。
  (二)针对提高运动积极性提出的体育中考训练方法的改进方法
  体育教学应注重体育技能的学习并与中考应试相结合。教育部正式印发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把体育课程目标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因此,初中的体育教学包括中考训练应将适宜的负荷、内容、方法的训练元素融人体育教学中,改变教学组织形式,不将体育课形式化,为应试而盲目增加负荷,使学生对跑步产生厌恶感。在教授学生相应的运动方法和训练技巧后,注重中学生日常训练量的量变,在以运动量的量变促成运动成绩的质变的同时,不给中学生带来过重的负担和压力,提高训练效率。
  (三)针对跑步在体育中考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的建议
  1.在中学阶段成立跑团
  随着马拉松国内赛事的普及,阿迪达斯、耐克等知名运动品牌的推广以及众多早已参加过马拉松比赛的明星的大力宣传,近几年城市路跑运动越来越受欢迎,并兴起了民间跑团。有能力试行的中学,如有操场的寄宿学校,可以借鉴近年兴起的城市跑团的经验,尝试邀请某些跑团的发起人到学校进行跑团运作模式的讲解,在中学生群体中成立跑团,聚集中学的跑步爱好者,同时给予在体育中考训练后形成运动习惯的中学生一个坚持锻炼的平台。发挥跑团的力量,使参与者在跑团中找到志同道合的同伴,坚持运动,并且在跑团中学习到其他跑者的跑步经验,更好预防跑步中受伤情况的发生。跑团相对固定、规律的开跑时间,也有利于中学生跑步习惯的保持。
  2.增加中学生对迷你马拉松的认识
  尽管近几年广州马拉松赛事等到了市民较高的关注度,在2016年广马参赛名额达到3万人,共吸引了来自47个国家和地区的参赛选手,而在2012-2016年的广马中都包括了5公里的迷你马拉松,但是,笔者发起的调查中72.44%中学生对迷你马拉松的了解仅局限于在广马中关注过或知道迷你马拉松的名字。为了跑步在体育中考后能得到可持续发展,可以由体育科的老师在学校宣传和组织学生参加城市里举办的迷你马拉松,使学生对长跑习惯在人生中的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有一定的了解,同时通过科普迷你马拉松的跑步路程数、参赛资格、跑步线路等知识转变“马拉松”在中学生心中“遥不可及、高高在上”的传统观念,激发中学生参加迷你马拉松的兴趣。
  四、结论
  体育中考作为中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标是测试中学生的身体素质,但它实际上又为中学生形成运动习惯提供了条件。而在64.57%的自愿在体育中考后坚持跑步的学生中,有35%的中学生是受体育中考训练的影响。因此,以体育中考为契机,可以实现跑步在中学生群体中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全民健身的发展,以达到全民健康的目标。对于调查中25.2%的由于没有同伴而放弃坚持跑步的中学生,笔者提出了在中学阶段成立跑团的建议。而对于跑步在体育中考后的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可以宣传并组织学生参加官方举办的迷你马拉松比赛,培养中学生对马拉松的喜爱,使跑步在学生的成人阶段仍能得到延续和发展。

推荐访问:浅析 跑步 中学生 中考 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