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职业道德浅析精选多篇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会计人员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是会计行业的一个行为准则要求。下面是工作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会计职业道德浅析精选多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
财务治理下的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直接关系到我国会计人员对日常工作的准确判断和专业处理。而会计职业道德缺失,表现在所有者(股东大会)财权中道德缺失、董事会所拥有财权道德缺失、经营者所拥有财权道德缺失等。国有企业由于财务监督机制不够完善,财务舞弊现象多有发生,成为了经济犯罪的重灾区。在行政事业单位,由于财务人员的会计职业道德普遍不高,影响了公共财政资金的安全,甚至严重影响公共支出的绩效。这些问题如不有效解决,必将进一步损害会计诚信,严重制约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为此,加快和完善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切实维护国家和债权人利益神圣不可侵犯,规范各行各业会计职业道德管理,实现会计诚信和社会诚信的最佳统一,是本文研究的终极目的。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功能
(一)会计职业道德可以推动会计法规的有效实施
财会人员自身表现出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能够拉近财务人员与广大干部群众的距离,消除或减弱他们之间存在的对立情绪,彼此之间增进了解,促使广大干部群众更清楚、更理解各种财经规章制度的精神实质,让严肃、刻板的会计法规和财务制度、政策,变得通俗易懂、让人乐于接受。单位领导、干部职工、广大群众由此形成共识,那就是国家的财会法规并非财会人员的“专利”,而是国家为了切实保障国家、集体和更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制定的,是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另一方面,通过财会人员以身作则的表现,在单位和社会上树立起一股清风正气,宏扬健康、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产生以正压邪的效果。最终全社会敬畏法规、遵规守纪将成为全民的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自愿行为。反之,如果财务人员劣迹斑斑,不但对单位和社会起不了教育引导作用,而且财务人员自己也会因此受到处罚,其他干部也将对国家的财经法规产生漠视、肆意践踏的行为。
(二)会计职业道德与财务会计法规制度相结合,可以有效保护好干部
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各条战线上的优秀人才。正所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不少有识之士驰骋在经济社会建设的主战场上。然而,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我们部分领导干部却“倒下”了。他们不是倒在身体健康上,也不是倒在能力不足上,他们是因为不懂国家的财经法规,违反了财经纪律,触犯了国家法律而倒下的。这是多么让人痛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不仅需要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而且需要各条战线上的干部职工平平安安,切实做到资金安全、项目安全、人员安全的“三个安全”。因此,一名优秀的财务人员,首先要熟悉《会计法》和国家的各项财经法规制度和政策,然后尽职尽责地在单位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把好关,积极而有效地向广大干部群众宣传好国家的财经制度。从人的心理学角度讲,通过财会人员的认真履职、严格把关,服务对象一般都会产生敬畏心理,从而大大减少违纪违规的情况,最终保护了干部。反之,如果财会人员不但不认真履职,而且还放纵服务对象,那么不但保护不了干部,而且还会坑害了他们。
(三)会计职业道德是规范会计行为的基础
动机是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动机就有什么样的行为。一名合格的会计只有在良好的行为动机支配下,才能自觉地在日常工作中规范自己的会计行为,做到认真履职。
(四)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提高素质的内在要求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应能爱岗敬业、并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这是会计职业者遵循会计职业道德的可靠保证。倡导会计职业道德,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并结合会计职业活动,引导会计职业者进一步加强自我修养,提高专业胜任能力,有利于促进会计职业者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二、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现状
一方面,从整体看,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较高。受传统观念和后天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的积极影响,他们能够恪尽职守、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地工作,以从事会计工作为荣,珍惜自己的职业和会计名誉,在财经岗位上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建国以来取得的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成果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这些经济成果饱含着广大财会人员艰苦卓绝奋斗的心血。会计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就是我国会计人员良好高尚职业道德的体现和具体诠释。
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职业领域还存在着一些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甚至构成犯罪的行为。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部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品质败坏;二是部分会计人员缺乏敬业精神,职业胜任能力较差;三是部分会计人员迫于单位领导的压力,失去职业道德;四是监督机制不健全,部分会计人员法制意识淡薄;五是部分会计人员违背准则,弄虚作假;六是对会计人员的日常管理流于形式。
三、实现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再造的路径:多措并举
(一)建立健全政策、制度和法规,落实奖惩机制
《会计法》规定:“对认真执行本法,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做出显著成绩的会计人员给予精神或者物质的奖励。”可以说,从建立健全政策方面看,我们是有据可依的,国家已经立了法。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各级各有关部门并没有把这一法律规定付诸实施,缺乏具体细致的操作规程,没有真正把会计法律的精神体现到我国的会计管理工作中,因而也不利于促进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和加强会计管理工作。从笔者十多年的会计工作历程看,几乎很少见到有关部门对优秀会计人员的奖励。总体的感觉是,会计人员日常工作中往往因坚持原则,会被社会所误解。
因此,会计人员长期处于带着这样的心理压力去完成繁杂细致的会计工作的状态。不但如此,并没有得到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哪怕是精神上的一些认可和鼓励。因此,对于那些自觉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优秀人员,应当给予奖励,使受奖者感到自己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获得了合理的回报和社会的正面肯定,从而更加鞭策他们进一步强化职业操守,增加职业责任感。与此同时,优秀会计人员的榜样作用,还可以促使广大会计工作者有了现实的奋斗目标,让大家感到事业有奔头、有干劲。总之,笔者认为,财政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切实履行职责,制定本地区本部门对会计人员的考核奖惩机制,实现会计人员管理的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二)强化建立多层次、多样化、常态化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机制
根据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和会计法律法规和财经规章制度的规定,会计职业道德培训教育的对象包括对在校学生的教育、对现实工作中直接从业人员的教育两方面。笔者重点谈现实工作中直接从业人员的教育问题,包括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对单位负责人的教育两方面。笔者从事会计工作多年,财政部门和上级有关部门也组织了几次业务培训。但这些培训大多都是由于国家出台了一些财政和会计政策,需要进行广泛的宣传而进行的,并且都属于业务方面的培训,参训人员都是各单位的财务人员,单位负责人几乎没有参加过。
因此,笔者认为,各级财政和各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培训教育工作,切实担负起管理职责,把这项工作纳入部门本职工作来完成,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制度,在年度部门预算中落实培训教育经费,注重培训实效,真正通过培训教育来引领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会计管理工作,唱响会计工作的主旋律。另一方面,对单位负责人的培训,结合履行和承担职责的不同,既与会计人员有相同之处,又有其不同。相同之处是:都要熟悉会计法律法规,不同之处是会计人员侧重于业务技能的提高,单位负责人侧重于依法决策管理。因此,培训教育工作对这两方面的人应有所区别。
(三)落实监督检查,建立定期监管和考核检查机制
各级财政、审计部门、税务部门应切实认真地履行部门的监管职责,做好对本地区本部门的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一方面,三个部门可以联合行业会计协会开展监管工作。这样做既可以扩大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工作的宣传面,又可以解决三部门人力不足的矛盾。同时,也可以组织直接从事会计工作的会计人员(须有会计证或更高资质)先进行审计资质的培训,取得资质后参与到上述监督部门组织的临时监管工作中去。从而使这些参与监管的会计人员既监管别人、也对照自己,不断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另一方面 ,财政部门在进行会计从业资格证的登记和年检工作时,应由会计人员所在单位出具相关书面证明。对那些不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道德考核不合格的人,不予登记或不予通过年检。从源头上限制不合格会计人员进入各单位的会计工作岗位。最后,对会计人员不定期进行考核检查,对经考核合格的人员,在其会计证上登记并备案;对不合格者,视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
四、结论
研究会计职业道德问题,是为了回答时代发展中为什么要强调会计职业道德尤为重要,是为了寻找真正提高广大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的最佳途径而进行的,最终是保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一直以来,我国和国际社会都遭遇了许多经济发展的“阵痛”,经济损失惨重,社会影响也极其恶劣。而造成恶果的根本原因大多又是源于难以破解的财务管理难题,换言之是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出现严重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情形。作为社会经济领域众目睽睽的领军人士―会计人员,当承载起社会诚信主力军的重任,不负众望、不辱使命,为构建和谐社会尽心尽力。
篇二:
1高职会计毕业实践环节普遍存在的教学质量问题
传统的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环节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在毕业实践教学阶段普遍沿用了本科教学的毕业论文模式,有的学校或者采用毕业调查、毕业实习日志、总结等模式,总体来说,学生最终完成质量与预期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都有一定差距,尤其是毕业论文写作这种模式。大量的事实证明高职院校的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往往被当作毕业之前不得不走过场的例行程序,如何提升毕业实践环节教学质量成为当前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以下主要探讨毕业论文这种沿用多年的常规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分析高职会计专业毕业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毕业毕业论文选题缺乏科学性和实用性
论文选题的科学性与实用性要求首先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选题的实用价值。会计毕业论文在选题过程中应密切关注会计领域发展动态,运用已掌握的会计专业知识,去寻找和解决会计工作实践中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高职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深入,专业知识面较窄,对会计专业知识在实践环节中产生的问题并没有太多了解。大部分高职院校毕业生都是在校学习,很少有机会进行社会实践,写作论文的资料主要来源于图书馆里的相关文献资料,论文选题往往存在选题过大、时代性不强、相似选题过多等问题,这都导致学生论文选题缺乏科学性和实用性。
1.2论文写作内容空洞
会计毕业论文应取材于会计实践的各个环节,通过分析、总结会计理论知识和会计实务操作,发现新问题、研究新现象、探讨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途径,然后再运用于会计实践环节中,指导会计人员及企业管理人员的实际工作,使其更好地参与经济管理活动。大部分学生专业知识及其相关的基础知识较贫乏,毕业论文对所论述的问题只是泛泛而谈,罗列数据多,分析论证少,既无深度,也无创意可言;论文内容空洞,重点不突出、论证不透彻;学生的业务水平与专业知识并没有通过论文写作这一过程得到提高。据我院的调查:除毕业论文外,90%以上的学生在校期间没有进行过专业论文的写作,同样有90%以上的学生认为专业知识不足是困扰其完成论文的最主要因素。原因之一:多数高职院校极少开设专业的写作课程,在日常教学中也缺乏对学生学术研究和专业论文写作的培养与训练,导致学生对研究现状综述、资料收集与组织、论文结构安排、写作规范等写作要领没有基本的感性认识,无从入手。学生认为只要在毕业前多查专业资料就能完成毕业论文,因而不重视早期写作能力的培养。原因之二:高职会计教学目标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只要求够用就行,校内的学习着重基本技能和基础理论,学生的专业知识面一般相对较窄,加之学制较短,在校期间缺乏实践环节的锻炼,对会计专业理论在实践环节中产生的现实问题很少加以关注及思考,论文写作人云亦云,毫无自己的思想。
1.3论文写作缺乏逻辑性
论文写作东拼西凑、大段抄袭,观点、结论、论文层次含糊不清,个别论文甚至存在原则性错误、标题之间的逻辑关系混乱等情况。学生在没有经过详细思考的情况下直接引用他人材料,使论文逻辑凌乱,缺乏内在统一性;绝大多数论文属于规范研究,基本理论叙述的内容偏多,有的论文不分前提,一抄到底,不仅导致错漏百出,而且都是人云亦云的作品,学生浮躁应付,只要能够凑出一篇文章就行,而指导教师也没有更好的方法。由于学生在岗实习和工作,教师只能通过网络等手段遥控指导学生,有问题也无法进行细致的指导。
1.4学生不重视论文写作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普遍不重视论文写作的主要原因有:①从专业课程设置的角度看,高职会计专业并不重视开设专业写作课程,学生在校期间很少有机会进行专业论文的写作训练,学生不懂得如何进行论文写作,因而也不重视论文写作。②从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来看,毕业实践教学工作往往管理不到位,管理比较粗糙,对论文指导过程缺乏有效的监控。指导教师出于学生就业方面的考虑,往往采取能放就放的态度,论文成绩的评定主要取决于指导教师的主观认定,随意性较大,无法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③许多学生缺乏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认为文章是“抄”出来的,致使毕业论文成为东拼西凑的“杂文”。加之就业压力大,分散了学生精力也是导致论文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毕业论文成绩对学生就业并没有直接影响,因此,很多学生将主要精力都放在求职上,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完成毕业论文。由此可见,以毕业论文写作为主要模式的毕业实践环节的教学存在严重弊端,积极开展毕业实践教学创新、提升毕业实践教学质量,已成为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近年来,各院校都在积极探索毕业实践环节教学工作的新思路。我院会计专业连续三年开展创新型“真账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70%以上的学生在毕业实习过程中能够按要求完成真账的收集和账务处理,极少部分学生由于升学、考证等影响,采用毕业论文或毕业调查等方式完成这一环节的学习任务。
2毕业实践环节创新型教学模式的实施
构建高职会计专业毕业实践环节的教育特色应充分体现“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原则,所培养的人才既有较为突出的专业特长,又具有一定的岗位适应性,才能受到用人单位欢迎;高职会计教育目标对实践教学的要求也决定了毕业实践环节应采取与实际工作岗位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围绕会计专业相关岗位对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完成相应的会计工作,对三年的大学学习是一个非常好的总结与检验。我院毕业实践环节采取的“真账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是一次教学实践的积极尝试和大胆创新。
2.1“真账毕业设计”工作的开展
2.1.1前期准备工作
①动员学生积极寻找专业对口的岗位,要求学生必须按时完成某企业一个月内一定业务量的全部账务处理,规定不少于60笔业务,涵盖六大会计要素,包括:取得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帐、编制会计报表并进行简要财务分析等业务。②教师制定完整的真账毕业设计指导任务书,划分毕业设计的时间段,规定各阶段应完成的设计任务;一般应分为准备阶段、账务处理阶段、财务报告完成阶段、整理提交阶段等。其中,在毕业设计准备阶段,学生应积极寻找毕业实习单位及对口的实习岗位,提交毕业设计方案,一般应包括:选定的真账毕业设计单位(尽量与实习单位及实习岗位相一致,否则应向指导教师说明原因并取得指导教师同意);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基本描述;企业会计核算使用的会计方法;毕业设计各阶段完成的工作任务。账务处理阶段,是将收集的真账资料按要求进行整理,如选定一定量的业务,并通过某免费的会计网络平台进行账务处理,与指导教师交流探讨,反复修改核对。财务报告完成阶段,是在完成全部账务处理的基础上,编制会计报表及进行会计分析的环节。这一阶段一般要求学生先进行手工报表编制,再与网络平台提供的电算化报表的结果相对比,查找是否存在编制的错误。整理提交阶段,是将记账凭证、账簿及报表按要求打印并装订,填列有关封面及扉页资料,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指导教师。③制定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规则。强调尊重企业的商业秘密及会计工作本身的严肃性,要求学生对真账原始资料的收集应合法、合理、合规,不得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取毕业设计单位的会计信息。原始凭证可以复印,或者将原始凭证的经济业务转化为文字的描述。④允许个别已就业但岗位与本专业不对口的部分学生以毕业调查报告的形式完成毕业设计阶段的任务。同时也允许极个别既无就业单位也无实习单位的学生以毕业论文的形式完成毕业设计任务。
2.1.2教师对学生的真账毕业设计指导工作
①充分利用免费的网络教学资源开展真账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学生可通过某会计软件公司为企业营销专门搭建的免费在线会计平台,完成整个毕业设计工作任务。学生申请注册账号后,便可在网上进行业务操作,将做好的真账会计业务在网络上保存,教师可随时打开各位被指导学生的作业,随时进行业务指导、在线答疑、互动交流等。②加强真账毕业设计的过程控制,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对毕业设计指导老师的考核。指导老师及时与学生沟通(一般要求每周一到两次),了解学生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督促学生按进度计划进行毕业设计工作,及时解答学生的各项业务问题。③允许学生对收集到的真账作一定的调整或处理。如要求学生收集某企业一个月内至少60笔经济业务,涵盖六大会计要素。如果该企业一个月内的真实业务量超出这一范围,允许学生根据需要适当调减业务量,对经济业务作出合理的选择。这样的资料既不失真,还能满足设计要求。④要求学生收集的资料一定是真账。如何判断学生的毕业设计是否为真账,取决于指导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教师的专业水平等因素。
2.1.3确定真账毕业设计的评定标准
真账毕业设计的评定标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在岗实习或就业。②完成规定的最低业务量,完整的会计流程,账务处理及报表的编制正确,财务报告分析准确,凭证装订整齐。③会计真账毕业设计的成绩,采用综合测评方法加以评定,具体包括:a学生的实习态度(20%);b实习单位鉴定表成绩(20%);c学生的证帐表及报告(60%)。实习态度根据学生的出勤,以及在实习过程中所做的工作情况来打分;实习单位鉴定成绩根据实习单位出具的鉴定表成绩及学生实习总结来评分;学生的证帐表及财务报告的成绩根据学生提交的完整的真账设计资料进行评分。
2.2实施“真账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分析及启示
2.2.1实施真账毕业设计最关键的环节是会计信息的收集。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以及会计信息的非公开性,直接取得企业的会计资料是一件十分困难的工作,而我们的毕业设计要求明文规定学生不得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取企业的会计信息,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会计信息的收集也成为真账毕业设计能否开展的一个难点及关键环节。面对这一实际问题,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正确引导学生的毕业顶岗实习及就业,努力搞好与用人单位的关系;端正工作态度,勤奋努力工作,多数学生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会计资料的收集也就水到渠成了;充分利用一切人际关系资源如:家人、亲朋好友及往届校友资源,不仅有效帮助学生完成真账资料的收集工作,还进一步拓展了学生就业渠道。大部分学生在毕业实习阶段实际已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处于试用期内,在日常工作中就能够完成真账的收集和处理。学生从开始时对能否取得会计资料毫无把握,但参与真账毕业设计的学生最终都能取得所需的会计资料,并顺利完成了毕业设计任务,锻炼了学生的社会能力。
2.2.2经过调查统计分析,学生真账毕业设计选择的会计主体98%以上是小规模的私营企业,行业面较广,涵盖了制造业及服务行业,但三届毕业生都没有选择金融或国有企业,这与学生的初次就业的行业有直接关系,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区域内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将为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提供一定的依据。
2.2.3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毕业生就业与毕业设计环节相冲突的压力。毕业实践阶段也是毕业生求职的关键阶段,高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通常面临较大就业压力,每年的就业形势都不容乐观。大部分学生在这阶段虽然找到工作,但正好处于试用期,工作压力也较大。实行与就业或实习岗位相结合的真账毕业设计模式,将工作与学习融为一体,学生乐于接受,学校的教学任务也便于实施。
2.2.4充分利用网资源将手工账务处理与会计电算化有效结合。真账设计从建账套、设置科目和账簿,到最终的报表结果,学生一方面要用手工完成,同时还要在网络会计平台做出整套业务,以便指导教师及时查看并指导。这样,手工做账和电算化并重,既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充分利用了网络这一丰富的信息资源,尤其是免费的网络信息平台,为完成教学提供便利。
2.2.5有效促进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的提升。高职会计专业教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大部分教师的工作经历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对会计学的理论相对精通,但会计的实践经验十分欠缺,由于日常的教学及科研工作占用了大量的时间,教师极少有机会到基层实习锻炼,事实上,目前高职会计专业教师多半不具备会计实践经验,接触到真账的机会也非常有限。通过指导学生的真账毕业设计,相当于给教师提供了直接参与实践的良机,指导学生的过程也是教师参与实践、积累实践经验的过程。
2.2.6真账毕业设计资料为拓展后届的实训教学提供大量宝贵的案例资源。企业实际经济业务是千变万化的,因而校内实训教学中案例的拓展十分必要,将企业真实的经济业务经过适当的的处理和延伸,可以丰富校内实训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每一期学生完成真账毕业设计之后,指导教师都应将有价值的真账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及必要的加工,然后存档,这些来自企业的真实资料是一项宝贵的教学资源,许多真账资料经过一定的加工处理后,可以给学生建成为专门的案例题库,为后届学生的校内实训课程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3结论
将实践环节的教学任务落到实处,需要不断的改革创新和大胆尝试。重构和优化教学模式,使会计教学目标与企业人才需求相对接,是高职会计专业发展的需要。“真账毕业设计”作为毕业实践教学环节的一种创新模式,不仅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确保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也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有助于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满足了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实践证明这种创新型毕业设计模式值得推广,并有待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篇三: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职业道德的现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一些金钱至上的思想也悄悄地影响着国内的一些人。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在物质金钱面前迷失了方向,置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于不顾,甚至为了一已私利滥用职权、贪污受贿,最终把自己送入了监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较低
1、缺乏爱岗敬业精神
目前有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不求上进,工作消极被动,缺乏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工作态度。“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工作得过且过,应付了事,没有深入,缺乏热情,不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专业技术能力较差,业务素质较低。
2、道德和法制观念淡薄
一些会计人员不注意自身的道德修养,把会计行业诚信为本、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规范抛之脑后,漠视会计法规、国家政策、财经制度,利用专业优势,通过毁损、隐匿会计凭证、会计资料,伪造、变造会计事项等手段,侵吞、侵占国有资产。现实中有很多这样的教训。某县林业局原出纳因参与外围“六合彩”赌博,输了很多钱,为了还赌债,最后把手伸到单位的专项保证金。由于单位的专项保证金平时发生量较少,领导因此不太关注,她就利用这个监管空档,挺而走险,采取私刻银行业务专用章、篡改银行对账单、现金取款不入账等手段,骗过会计,瞒过领导,先后从单位挪用了1000多万元。最后东窗事发,她本人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二)会计监管制度不完善
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放纵了会计职业道德风险
国家有关部门虽然颁布了一系列的规范,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原则、内容、方法等都作了明确规定,但是目前许多行政事业单位仍然存在着内部控制制度没有、不健全或不规范,单位会计、出纳、稽核等不相容岗位分工不明确,相互没有起到制约的作用或是作用不明显,内部监督机制缺乏针对性和经常性等现象,使会计职业道德风险不可控制或是控制效果不明显。
2、现行的人事行政隶属关系,导致会计职业道德无法得到遵守
在我国现行的机构管理体制中,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对本单位会计人员的工作拥有绝对领导权和管理权。单位领导的行为直接影响着会计的实际工作,单位领导的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影响着会计人员个人职业道德在会计工作中的作用。有的单位负责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往往会向会计人员施压,一些会计不堪重压,最后不得不违背自己的意愿、违反会计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顺从领导的意愿而弄虚作假。从已发生的财务作假案例来看,许多会计人员本身是没有主观意愿的,多数是上级领导强迫施压所致。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把关的是本单位的财务、维护的是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涉及各级政府的公信度和群众的满意率。在新形势下,加强行政事业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应采取的对策有如下几点:
(一)加强思想教育,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提高思想觉悟、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履行职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平,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会计主管部门要定时组织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深入学习有关道德规范和财务法律规范?准则等,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断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
(二)改革会计人事管理制度,降低职业道德风险
取消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职位,由各级财政部门或专门机构设立会计管理中心,负责本辖区内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事关系和业务工作的管理,避免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人员的业务干预,降低会计人员的违背职业道德的风险。
(三)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建立和完善“以预防控制为主,事后控制为辅”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对于单位的主要业务和涉及金额较大的事项(如物资采购、基建项目等),执行领导授权、审批、集体决策制度,全过程记录,事后检查等控制程序;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坚持会计、出纳、稽查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原则;实施责任追究制度,发现违反规定的行为严肃查处,以正视听。
(四)定期外部审计,加强社会监督
加强社会监督,构筑良好的社会监督氛围,不给非法分子任何蒙混过关的机会,形成人人关注、群管群策的局面。要充分发挥财政、税务、审计、监察等部门的职能,定期对会计人员遵守财经制度和国家相关政策进行检查督促。同时,积极发动单位内部职工和其他社会成员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监督。这样形成一个监督面宽、透明度大、全方位参与的社会监督体制,才可以增强会计监督工作的力度,达到社会监督的效果。
三、结束语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公信度、提高办实事水平的重要内容。通过采取上述四个方面的措施,势必使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