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配合艾灸治疗中风后排尿障碍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03-13 09:47:29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tbjy/tbjy201803/tbjy201803392-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tbjy/tbjy201803/tbjy201803392-1-l.jpg
  【中图分类号】R246.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3--01
  中风后排尿障碍是中风后常见的并发症,其不仅可导致尿路感染、肾积水,褥疮,更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进程。因此我科于2011年2月—2012年6月针对中风后排尿困难的患者,穴位贴敷加隔姜艾灸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1年2月—2012年6月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96例患者,92例因脑血管病好转出院,4例未完成试验,(脱落率为4.1%),随机分为贴敷组(对照组)和隔姜艾灸组(治疗组),治疗前后两组的性别年龄,脑血管病种类,排尿障碍等临床特征无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1.
  1.2 纳入标准
  ①中风诊断标准按照《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标准[1]。查头颅CT:脑梗死脑实质内低密度病灶,脑出血脑实质内高密度病灶。②年龄50 ~ 78岁,发病时间至入院日期<6个月。③临床上符合无抑制性膀胱的特点:尿频、尿急、尿失禁;排尿障碍持续1周以上;。④意识清晰,语言功能不影响一般医患交流。认知功能基本正常。⑤根据临床特点、尿检验,B超等,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排尿障碍,如尿路感染、前列腺肥大之充盈性尿失禁,女性压力性尿失禁。⑥急性期的一过性尿失禁、重性痴呆及意识障碍所致的尿失禁,因严重失语、交流困难或有严重认知障碍患者均不入选。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先取关元穴,采用仰卧的姿势,在前中线上,脐下3寸。将手四指并拢,置于脐下横量,小指的下缘处即为该穴。将鲜姜切直径2~3cm,厚0.2~0.4cm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将姜片置于关元穴,将艾条置于艾灸盒内点燃后置于姜片上施灸,施灸时间为20分钟,施灸处皮肤以潮红,不起泡为度。[2]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皮肤及患者病情变化,注意保暖,保护病人隐私。施灸完毕将穴位贴敷贴于神阙穴。每日1次,7d为一疗程,持续2周后观察患者排尿改善情况。(此处所讲穴位贴敷及成份为北京中医研究院的专利,有磁场治疗作用、磁场的消炎作用等,不赘述。)
  2.2 对照组 只将穴位贴敷贴于神阙穴,疗程同治疗组。
  3 结果
  记录治疗前后连续72小时排尿及尿床尿湿衣服情况,应用排尿障碍评定Ⅳ度表(我们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参照有关内容,设计了一种评估方法)记录。两组病人治疗前后效果评价见表2 。
  排尿障碍评定Ⅳ度表[3]
  I度:可随意控制排尿,一般3-4小时排尿1次,夜尿1次或0次,尿床及尿湿衣服0次。
  II度:可随意控制排尿,一般2-3小时排尿1次,夜尿2次,尿床及尿湿衣服1~2次。
  Ⅲ度:有时不能控制排尿,一般1-2小时排尿1次,夜尿3次,尿床及尿湿衣服3~5次。
  Ⅳ度:不能控制排尿,一般0.5-1小时排尿1次,夜尿4次以上,尿床及尿湿衣服大于5次。
  由表2可知,经秩和检验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临床特征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5)。有统计学意义。
  說明两组对患者排尿障碍的改善均有明显效果,但隔姜艾灸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4 讨论
  排尿障碍是中风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临床尚无特效药。其病因复杂,仍是神经内科一个棘手的问题。
  在中医学里可归属为“癃闭”“遗尿”“淋证”等范畴。中风后尿潴留患者多年老体弱或久病体虚,命门火衰,气不化水,致尿不得出;或病久耗伤肾阴,水府枯竭,而成癃闭[4]。此病标在膀胱、本则在肾。其治疗应予以补益肾气,以利气化。神阙为任脉之穴,是十二脉之根蒂,与五脏六腑、十四经脉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人体气机运转的重要通道,为先天化生精气之源。脐部皮肤与筋膜、腹膜直接相连,脐下腹膜有丰富的动静脉网,药物最易穿透,有利于药物吸收[5]。艾叶具有温通经络及抑菌抗感染作用,艾灸能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损伤神经的修复和反射弧的重建作用,增加传导功能,促进膀胱收缩,使排尿顺畅,同时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预防泌尿系统感染[6]。生姜味辛性温,隔姜灸具有温通经络、祛风散寒、扶正祛邪之功,能使腠理疏畅.气血流通.使小便自利。在神阙穴行穴位贴敷、再于关元穴施与艾灸可温通任脉和肾经,增强三焦与膀胱的气化功能,使肾开阖有时,膀胱气化通利,尿液自溢而通,以达到补肾气、理三焦、通尿闭之功效,使小便自利[7]。
  笔者的研究结果显示,于神阙穴行穴位贴敷配合关元穴艾灸治疗中风后排尿障碍有良好疗效。隔姜艾灸操作简单,便于定位,姜为易取之物,且治疗费用低,易为患者或家属掌握操作,适合向社会推广[8]。由于条件限制,本研究样本量偏少,缺乏排尿障碍作用机理研究,需进一步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李佃贵.中西医结合内科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03-508.
  张仁,刘坚.中国民间奇特灸法.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6): 67.
  张玉海.膀胱排尿功能障碍.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40
  周春姣,李莉,张广清,等.腧穴热敏化艾灸干预对预防颅 脑术后尿潴留的作用「J]. 广东医学,2011,32(17):2342- 2343
  印会河中医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46
  晏凤莲.隔姜灸治疗产后尿潴留52例体会[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174.
  秦少福,周红娟,欧阳莎菲.雷火灸配合头针治疗中风后尿潴留的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1,3(17):53-54.
  盛国斌,王伟华·电针次耀、会阳冗治疗前列腺增生尿潴留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利技,2005, 12: 42-43.

推荐访问:艾灸 排尿 穴位 中风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