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医学影像数字化的处理和应用

时间:2022-03-13 09:46:01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3-0-02
  时代发展,医学技术水平进步,医学影像数字化也应运而生。上世纪90年代,医院出现了CT、MRI等影像设备,并在临床中广泛使用起来。这些检查技术能够对图像进行数字传输,还具有DICOM接口。现如今,放射影像技术实现了很好的发展与进步,从单纯的片屏成像体系发展到具有影像处理功能的计算机X线成像以及图像数字化传输体系,能够使临床应用更加便利、高效。
  一、CR系统构成分析
  CR系统主要分为5个部分,影像版、影像板扫描仪、打号系统与预视系统、以及影像后处理工作站[1]。CR系统的工作就是将影像投射到影像版上,然后传输到影像扫描仪中,利用激光扫描仪使数据被读出,再应用光电方式转换,使其变为对应的数字信号,经过处理站进行处理,医生就能够在显示器中看到影像结果。
  在CR系统中,影像版中有含有铕的钡氟溴化合物结晶形成的影像版,能够对影像进行记录,使传统胶片被取代,这种影像版的效果要明显好于普通的胶片,可以被重复使用,使用的次数超过1万次。
  运用影像板扫描仪能够使影像版中记录的影像被准确的读取出来,其技术标准会影像输出影像的质量。影像扫描仪是利用激光扫描影像板将影像信息转变为亮度不同的像素,也就是将平面的图形转变为二维点阵,利用模数使像素点数字化,将二维点阵转变为二维数字矩阵。将二维数字矩阵传输到处理工作站中,进行不同模式的数学运算程序,从而获得效果不同的影像。
  影像的清晰度是受到空间分辨率影响的,空间分辨率是极为重要的标准,影像层次指标是通过灰度级进行描述的,利用指标矩阵对影像数字化转化情况进行描述。处理能力则通过扫描速度以及缓冲平台容量进行描述。(1)空间分辨率。获得的影像是否清晰,利用空间分辨率表现清晰程度。CR系统中,空间分辨率通常都很高,一般为lO像素/ram(10-xels/mm,像素矩阵:35×43k)[2]。(2)灰度级。数字图像是白到黑的灰度级数,能够将影像的效果反应出来。CR系统中的灰度级一般是4096级灰阶。(3)矩阵。CR系统中,矩阵是后处理能力的关键量值。CR系统涉及影像信息像素点阵利用模数转变为数字化矩阵,使计算机正常运行。所有的像素点阵都需要进行数字化,使其有效处理,对影像信息进行全部再现。(4)扫描速度以及缓冲平台容量。影像版扫描仪的处理水平是通过扫描速度以及缓冲平台容量进行描述的,大型影像版扫描仪的扫描能力能够达到每小时100板[3]。将需要扫描的IP板放置在缓冲平台上,机器自动化扫描,扫描结束后,IP板可以自动回到缓冲平台上,下次继续使用。
  二、打号系统与预视系统
  打号就是将与影像相关的文字信息进行准确的记录。CR系统就是利用电脑进行打号。打号系统能够利用电脑输入信息,并利用计算机网络将信息从医院信息库中调取,信息不需要全部输入,只要输入关键词就能够对相关信息进行检索。此外,影像处理工作站有极为全面的功能,打号系统还具备投照体位的输入功能,操作者只需要在投照打号时将投照体位名称输入,系统就能够自动化的筛选出相应的软件包,科学的处理影像,使医生看到的数字影像是完美的。
  三、阅读、打印影像
  要使CR系统潜在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需要与其他技术设备协调应用,保证图像的质量达到最优。CR影像利用PACS网络从终端输出,阅读终端以及打印设备技术需要随着CR原始数据输出参数指标的提高而不断提升。CR系统的黑白诊断监视器需要具有高分辨率以及亮度,普通的高分辨彩色显示器是无法满足其需要的,会使图像诊断、显示不准确。
  四、系统网络化发展
  如今社会处于网络化时代,网络技术能够给人们的工作生活提供便利,CR系统需要的影像更加全面清晰,处理尽可能多的信息,兼容性比较强。CR系统与DIc0M使用标准是相符合的,利用INTERNET以及CT、MRI、DSA图像浏览工作站等数字设备[4],形成放射科影像存档以及通信系统。
  五、数字化的临床应用
  CR与其他数字X线影像不同,其优势主要体现在,能够让原有X线机以传统X线技术以及现代计算机结合为基础,防止被淘汰,这是通过大量放射科数字化临床应用实践证明的。X线图像能够对A/D以及D/A进行转换,使数字化成为可能。在临床应用中,显示关节软骨、软组织、对骨结构,观察肠管积气、结石以及对节结性病变的检出率时,CR系统在图像信息传输以及储存上有极为明显的优势。
  结束语:如今社会发展,时代进步,医学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放射科医学影像数字化处理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到临床中,能够为检查工作提供便利,优势极为明显。当前普通放射摄影技术有了很好的发展,已经逐步发展成为具有影像处理功能的计算机X线成像以及图像数字化传输体系,在临床应用中,需要医务人员积极学习和更新知识,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将专业知识灵活的应用到实际的放射科检查工作中,发挥数字化处理技术的优势,使临床疾病的诊断更加科学、可靠。
  参考文獻
  兰显国,兰岚.口腔放射影像数字化技术在口腔临床诊疗中的应用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3):64-65.
  肖金海.中小型医院放射科数字化改造与影像技术发展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09):142-143.
  吴建军.对平板型数字化的放射医学影像技术研究[J].影像技术,2012,24(05):34-35.
  姜瑞瑶,李斌,傅深.浅析数字化影像在放射治疗质量保证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0,34(02):137-139.

推荐访问:数字化 放射 医学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