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研究

时间:2022-03-12 09:44:5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信息化的普及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信息化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丰富了思政课教育的内容和教学方式,开拓了新的教学视野,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诸如负面信息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等的问题,给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分析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挑战和机遇,并针对此提出了在提高高校思政教育信息化程度的建议和措施,促进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现代化。
  关键词:信息化;高校思政教育;挑战和机遇
  近年来,我国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信息化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高校中,信息传播的变革,对于学生的思想观念、学习方式、思维模式、生活习惯、心理意识、价值观念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在学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中,要重视信息化带来的改变,并将信息化融入平时的教育工作中,有效推动信息化带来的正面因素,化解负面因素,提升思政工作的水平和实效性。
  1、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1.1 高校信息化思政教育工作缺少专业师资和基础设施
  思政教育主要是对学生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人格和品格方面的培训,对于合格学生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很多高校中,多数教师缺乏与时俱进的思想,认为思政教育的内容是固定的,在教学过程中,不够重视信息化带来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变化,严重影响思政教学质量的提高。此外,在有的高校中,教学硬件基础设施不配套,制约了信息化在思政教学中的应用。
  1.2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信息化应用程度不高
  目前,很多思政教育工作的老师有一种错误观念,认为只要完成教学计划和任务就完成了思政课教学,而忽视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基本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展开,而不用现代化的信息交流工具,这一方面是由于部分老师对这些教学工具的应用能力不足,另一方面部分老师认为采取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只是帮助学生放松心情,而播放一些与思政教育不想关的内容,使得高校的思政教育信息化应用程度不高。
  1.3 信息化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增加思政工作难度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不断增多,大学生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思想,但由于学生知识及生活阅历的限制等,对于信息和知识的筛选能力不足,对于一些非主流或落后思想的甄别能力不足,其思想动态容易受网络的影响,這对大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影响其健康成长,比如大学生裸贷事件等。因此,在学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中,要重视信息化带来的改变,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关注网络中的热点和对学生影响较大的时间,在思政教育中进行教育,调动学生思政课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对网络信息的甄选能力,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信息化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
  2.1 信息化为思政教育提供新的内容基础
  信息化的普及给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冲击,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借助互联网可以获取大量的思政教育信息,可以通过互联网上的图片、文字、影像等信息为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注入新的活力。另外,由于网络信息的广泛性和快捷性,可以及时通过互联网获取多范围多角度的资源,也可以学习别的高校甚至国外的相关经验。总之,信息化的普及不断的充实着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科学的利用这些内容和资源,可以优化思政教育的内容,也可以与时俱进,提高思政教育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增加学生对外界事物的分辨能力。
  2.2 信息化为思政教育带来现代的教育方式
  信息化的普及拓宽了高校思政教育的途径。借助信息化思政教育平台可以增加学生和老师间的互动,使得学生将自身的价值取向、性格特点、心理现状和自身困惑等表现出来,使得思政工作者可以更加容易和直接的掌握学生现状和问题,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对于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存在的问题可以提前分析,防患于未然,提高思政教育的效率。由于信息化的普及,承载信息的载体也越来越多样,摆脱了传统纸质教材的束缚,可以通过网络图片、警示小短片、图片等方式进行思政教育,通过贴吧论坛、微博话题等增加学生间的互动,提高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趣味性,也更加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及时解答疑惑等。
  2.3 信息化为思政教育开创新的视野
  21世纪是信息时代,借助互联网工具,信息的传播呈现海量化、便捷化、快速化。根据这一特点,可以在思政工作者和学生者之间建立高效、快捷、便利的交互通道,方便思政教育工作者及时的传达精神、布置工作并进行检查反馈,也方便学生快速获取、快速回复和相应,大大提高了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此外,学生借助互联网可以进行匿名的提问和交流等,在相关的思政交流平台或者与思政工作者的交流中,可以无所顾忌的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减少心理防范,道出真心,有利于思政教育工作者及时掌握学生动态解决问题。信息化为高校的思政教育开创了新的视野,拓宽了思政教育的方式,提高思政教育的效率。
  3、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
  3.1 形成新型的思政教育观念
  信息化的普及为高校思政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政工作者要正确认识并接受信息化为思政教育带来的改变,并根据自身情况作出调整,加强学习,做到与时俱进。随着信息化的普及,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多样化,内容也更加丰富,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树立民主化的教育观念,正确看待信息化对学生带来的改变,并对学生加以引导,减少信息化对学生的负面影响。此外,教师也应当提升自己在互联网上汲取信息的能力,应当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将自身教学与互联网结合,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电脑操作技术,借助互联网工具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学校也应当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增加基础设施投入,增加对教师计算机信息化方面的培训,提高教学的信息化水平。
  3.2 借助互联网,丰富思政教育内容

推荐访问:教育工作 信息化 高校 研究 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