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初中、高中语文课程衔接要素研究

时间:2022-03-12 09:39:1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小、初、高语文课程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其中一定有一些可用线性思维把握的一以贯之的要素——衔接点。研究这些衔接点,便于师生“温故而知新”或轻车熟路。小、初、高语文课程中最具有衔接性的要素是人物形象丰满的中国故事、意象和情感突出的古诗词、立人意识鲜明的鲁迅作品。
  关键词:衔接点;中国故事;古诗词;鲁迅作品
  总的来说,人文性和工具性决定了语文是最重要的课程,现在又热炒“高考得语文者得天下”,但当前语文的教和学“少慢差费”,究其原因就有过程碎片化与不主动衔接的问题,没有“温故而知新”地或轻车熟路地进入陌生的语文天地。再说,小、初、高语文虽各有其课标、教材,自成一体,但从系统论的原理看,它们是课程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其中一定有一些可用线性思维把握的一以贯之的要素——衔接点,抓这些衔接点会有“抓牛鼻子”的效果。纵观语文课程,这样的衔接要素较多,但最具有衔接性的是人物形象丰满的中国故事、意象和情感突出的古诗词、立人树德精神鲜明的鲁迅作品。
  一、人物形象丰满的中国故事
  写人叙事类课文在各类教材中占比最大,这些课文最突出的特点是:内容大多是人物形象丰满的中国故事。如小学有7个类似《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4个类似《一夜的工作》的周恩来革命故事,14个类似《将相和》的历史故事,3个类似《邓稼先》的学者故事。初、高中的中国故事主要是小说的情节、传记的人物事迹、新闻的社会事实、剧本的人物冲突和历史散文的人物事件。历史散文和中国四大名著小、初、高都选,如小学的《将相和》《武松打虎》《赤壁之战》《花果山拥立美猴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火焰山宝扇灭火焰》,初中的《唐雎不辱使命》《煮酒论英雄》《武松打虎》,高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香菱学诗》《群英会蒋干中计》《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看来,人物形象丰满的中国故事贯穿小、初、高语文课程,其自然是衔接点。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要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换言之,学生对文中鲜活的人物形象要“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文学是人学,小、初、高都应以人物品读为中心展开叙事类课文的教和学。不必肢解得很细碎,什么都面面俱到,简洁、高效的方法就是人物形象分析。如小学的《“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初中的《香菱学诗》与高中的《林黛玉进贾府》都有林黛玉,林黛玉就是一个很好的衔接点。教和学从分析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入手,感知曹雪芹笔下的人物命运及描写手法,并培养了阅读《红楼梦》的兴趣。
  二、意象和情感突出的古诗词
  “诗教”传统源远流长,从古诗词寻找衔接点有其必然性。现在,古诗词正如每年的高考作文都会成為社会热点一样,“语文教材古诗文比例飙升”也迅速成为热议的焦点。现行人教版教材中的古诗词,小学有132篇,初中有83首,高中有24首。体裁从小学的绝句到初高中的律诗,到更为复杂的乐府诗、宋词、元曲。总之,古诗词量大面宽,从小学到高中一直不间断。当然,古诗词作为衔接要素还有其内在的必然性。古诗词,一眼看过去最直观的就是“意象”,如“小桥流水人家”就三个意象,小桥、流水、人家,再无其他。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是诗人心物交感的产物,而众多意象的主观情意之融会就是“情感”。如小桥、流水、人家三个意象都能引发游子秋思之愁情。意象和情感是一体两面,前者是解读古诗词的一把万能钥匙,后者是教和学的中心任务,也是最重要的考点。所以,意象和情感衔接古诗词教学,一定有助于语文课标中“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的目标得以落实。
  三、立人树德意识鲜明的鲁迅作品
  鲁迅先生不仅有锋利的匕首,还有精致的手术解剖刀。他解剖中国人,寻找“民族的劣根性”,救治那些只做“看客”看别人不看自己的人。他的作品立人意识非常鲜明,在小、初、高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席之地。现行各种语文教材有《少年闰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阿长和〈山海经〉》《鲁迅自传》《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故乡》《藤野先生》《孔乙己》《〈呐喊〉自序》《祝福》《拿来主义》《记念刘和珍君》《灯下漫笔》《药》《阿Q正传》等16篇。研究鲁迅先生作品中的人物背景与他作品的创作背景是小、初、高教学一贯的重要内容,研究重点是立人意识。另外,师生通过研究鲁迅先生的文章、文风,不仅能够领略鲁迅先生的独有立人精神,还能够获得对中文革命文学史的更深入了解。可以说,把握好鲁迅作品的教学,对于各个学段、年级的语文教学,都起到相当重要的衔接作用。总之,学生不仅要学习鲁迅先生的文风,更要学习鲁迅先生那种没有半点奴言和媚骨的人品与气节,认识到鲁迅先生作品中民族的劣根性和旧社会的丑恶,从而更加珍惜新时代的幸福生活。
  总而言之,语文的学习内容量大面宽,小学、初中、高中语文课程中衔接点较多,充分利用这些衔接点,根据现有知识学习新的知识,便会轻车熟路。正所谓“惟精惟一,一以贯之”,师生掌握了这些语文课程衔接要素,也就掌握了高效率的语文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褚美霞.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
  [2]王荣生.语文教学内容重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注:此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项目:小学、初中、高中语文课程衔接研究(项目编号:【BY2015-491】)。
  ?誗编辑 赵飞飞

推荐访问:衔接 要素 语文课程 初中 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