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中年级数学预习方法的科学指导

时间:2022-03-12 09:35:4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行业的快速发展,数学是小学阶段素质教育的主要学科,也是一些学生颇为头痛的课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效果,离不开有效的预习。预习是学习前的准备阶段,在预习中,学生一方面能够在知识上做好准备,根据新知识有意识地调动已学的内容;另一方面还能够做好心理上的准备,消除学习新知识过程中的畏难情绪,在教师的引导下顺利进入到学习过程中来。但是从目前小学中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来看,许多学生的预习效果并不理想,被动预习、预习方法不科学、预习的针对性不强等问题普遍存在。针对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发挥教学主导的作用,为学生的预习过程提供科学的指导。
  关键词:小学数学;中年级;预习方法;科学指导
  小学是一个人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养成的习惯关乎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数学知識具有连续性的特征,如果学生的基础没有打好,势必会影响到今后的数学学习。因此,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奠定小学生的数学基础,为他们未来的数学学习铺好道路。
  1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1.1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在数学课程前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可以让学生对内容有一个大概的理解,对其中不懂的地方进行标记,上课的时候把自己听不懂的地方作为重点,加深对这一块知识的认知。通过课前预习,那些简单的内容就已经被学生吸收,难点也在课堂中被解决,这样就大大节省了课堂时间,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1.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前预习一般都是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发了解数学课本上的知识,解决其中的难点。教师在教学中是引导者的身份,学生才是主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学生只有通过自我学习和探索才会发现自己在数学方面的不足,在今后的学习中加以改进,这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在预习过程中,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分析,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1.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数学本身是一门逻辑性和复杂性比较强的课程,这也是造成数学课堂枯燥乏味的主要原因。小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原因,对数学的理解能力有限,学生听不懂,就会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会产生排斥心理。此外,数学基础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也各不相同,而课前预习可以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的有趣之处,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探索的乐趣。通过预习,原本很难的数学知识可以轻而易举地被学生掌握,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2小学数学预习方法指导
  2.1做好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科学的方法是有效预习的前提条件,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多数还不具备自主总结预习方法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指导中,应该根据预习过程中的实际操作,为学生提供系统的方法指导,进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预习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概念的预习方法。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础,在预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画出重点或关键词,这样学生在预习中就能有所侧重;②计算课的预习方法。混合计算是小学中年级数学中的主要内容,在计算题课程预习中,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安排一些计算题目引导学生回顾计算法则,或者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案例,为学生提供计算情景,进而提高其计算的兴趣;③操作课程的预习方法。在小学中年级数学中,有许多操作课程,如对称、平移和旋转,在预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对称图形,并进行平移和旋转操作,并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分享,以引导其自主完成知识的消化与理解。
  2.2作好初期示范指导,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学前时期,学生习惯于模仿和接受,进入一年级后,这种被动学习的习惯还在延续。而预习是一种自主学习行为,起初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不适应,甚至感到迷茫。这时,教师的示范引导就变得尤为关键。开始时,我们利用课上时间,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指导学生如何看图、如何提出问题、如何编故事等。孩子们虽然不能立即掌握,但经过几次训练以后,就能够比较自如地运用了;尽管有时表达不太条理,但是都能主动阅读教材,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了。这样的意识形成后,预习就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动,教师只要作简单提示,学生就会顺利地完成任务。
  2.3激发学生预习兴趣,提高其预习的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中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学生的预习效果之所以不理想,一个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学生对于预习提不起兴趣,缺乏主动开展预习的习惯,更多的是在教师的要求下被动预习。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实践中,应该从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的角度出发,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认识到预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如通过教学效果的对比,让学生明白预习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学习过程中的必备环节,从而激发其预习的主动性;其次,利用趣味性的手段,调动学生的预习热情,对于小学生而言,趣味性的过程设计,对于激发其学习兴趣,体验预习的乐趣具有重要意义,如教师可以利用竞赛的方式,对学生的预习效果进行检查,并通过班级评比,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最后,对学生的预习效果给予充分的肯定,学生在培养预习习惯的过程中,肯定会漏洞百出,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尊重、鼓励学生自主预习的态度,并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对预习效果做出差异性评语,以逐渐提高学生自主预习的能力。
  3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贯穿于学生的教育过程始终,所以,小学生要打好数学基础,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小学阶段,就要养成预习的好习惯,认识到数学预习的重要性,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杜文娟.浅谈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实效性[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1234-1235.
  [2]王守国.灵活应用多媒体技术提升小学数学预习有效性[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002-1003.

推荐访问:预习 浅谈 指导 数学 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