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普通学校音乐教育中的美学意义

时间:2022-03-12 09:35:3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学校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美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我国对音乐课程的设置,音乐课程标准的制定及教材的编写和审定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和流程。在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音乐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不仅将音乐课程定性为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也突出了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的地位,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但在现实的音乐教育实践中,存在着大量问题。音乐在学校中丧失了审美教育的功能,这是新时期的音乐教师们面临的严峻挑战。
  关键词:音乐教育;美学;美育
  美育是贯穿人一生的教育,也是普通学校音乐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美育不仅只是欣赏艺术作品而已,而更在于如何提高受教育者的艺术感知力。好的音乐教育能让人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心灵美、情感美等等,这就决定了音乐教育从思维方式上具有独特的艺术美。
  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应该按照音乐的本体特征实施以审美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功能。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审美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音乐课堂教学的落实。
  一、音乐教学中的非音乐化倾向
  在学校音乐教育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有许多都是与国家的教育方针相违背的。比如音乐教育的过专业化和音乐教育的非音乐现象。这种非音乐化现象会严重阻碍学生审美心理的建构,影响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许多教师忽视音乐本体特点,而强调音乐中的非审美因素的教学或音乐理论的教学。在音乐教育中非审美因素与理论的教学存在是有必要的,但一定不能成为音乐教学的重点或核心,不可取代审美因素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普通学校音乐教学的非音乐化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忽视音乐要素中的审美因素而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
  学校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不是培养顶尖的艺术人才,培养艺术家。在普通学校的音乐教学中进行理论化的教育反而会让学生丧失对音乐的兴趣。很多学生都会觉得音乐课是枯燥的,他们表示:“乐理知识的想一堵墙,把我们和音乐隔离开了。”这样,学生不但没有培养起理论知识的修养,反而连最基本的音乐能力都没有学到,对于音乐的兴趣爱好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和发展。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德育而忽视美育
  从艺术理论的角度看,音乐确实具有道德教化的功能。儒家学派就认为“乐教”可以“善民信”,可以“移风易俗”,把人引上向善的道路。而学校音乐教育发展到今天,音乐教育的这一功能被“滥用”起来。
  比如,在中学课堂里,教授《保卫黄河》时,教师们强调的都是时代背景、歌词意义、作者介绍,而很少有教师会在课堂上谈到它的旋律特点,节奏特点。把二声部训练当作教学重点。而大多都侧重于如何激起对祖国的无比热情,进而树立时代责任感,没有凸显音乐学科的学科特色。
  音乐教育与道德教育毕竟是两个领域,音乐教育的目标不是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树立远大理想的教育,它只是单纯的美的教育。
  二、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如何体会音乐的“美”
  在普通学校的音乐课程中,“感受与鉴赏”这一教学领域之所以被视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因为音乐鉴赏具有最直接的审美价值。以一定的音乐形象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审美观念。通过这种对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
  现代社会中,各种媒体日益发达起来,网络、电视的发展,使音乐的传递更加迅速,音乐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课堂里。这种现象加剧了音乐商品化的倾向,音乐的范围不断扩大,广告音乐、生活音乐、工业音乐的应用与推广,使音乐生活变得纷繁复杂。流行音乐也渐渐低俗化,很多音乐产品只有纯粹的娱乐性而毫无艺术性可言,对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这就要求音乐教育必须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必须要给学生以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在感受与鉴赏真正优秀高雅的音乐作品中,达到审美的目的。
  乐曲欣赏是普通学校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目的是培养学生通过听觉聆听音乐作品,从中获取音乐美的享受,满足精神的需要,实现精神的愉悦和理性的提升。如何选取兼具艺术性与思想性音乐作品,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音乐教师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要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音乐的美,就要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鉴赏力,就要对审美体验、评价标准、审美趣味等进行研究。音乐的美包含着许多因素,有自身因素,也有“音乐之外”的因素。在音乐里人们能展开各种想象,体会音乐最直接的美,这就是音乐美的最高境界。
  綜上所述,音乐教育是美的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途径,以美育人是音乐教育的根本内容与核心环节,艺术教育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音乐教育应该是培养学生新思维、推动学生个性发展的动力,是培养完美人格的工具,是国民整体素质的体现,是开阔视野的明镜。他能堆砌出美育百年树人的大厦;他能谱写出壮丽人生的不朽乐章。音乐教师应该明白新世纪角色转换的道理,主动去更新思想,去感受、体验、观察,明确自己在课堂上的位置。既要挖掘音乐教材中的美的各种因素,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使他们自己去认识、体验、表现、创造美。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也应该成为传递美的使者。
  参考文献
  [1]张晓丽.音乐教育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2006,5.
  [2]魏欣欣.音乐是语言的终极[J].2008,6.
  [3]李艳梅.音乐教育对创新思维的作用[J].2006,3.

推荐访问:浅谈 美学 音乐教育 意义 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