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霸凌行为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3-12 09:33:29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院
  近年来霸凌事件在校园频繁发生,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校园霸凌对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非常大。校园欺凌是一个多因素现象,同个人、家庭、学校、文化等多种因素相关。
  一、霸凌的定义
  霸凌是指一种反复发生的、以大欺小或以多欺少的恶意侵害行为,通过孤立、辱骂、威胁、打骂、勒索等方式侵害他人身心。霸凌可分为直接霸凌和间接霸凌。直接霸凌包括直接语言霸凌,如谩骂,也包括直接身体霸凌,如拳打脚踢,拉扯头发等。间接霸凌,如造谣,孤立排挤等。
  二、校园霸凌行为的特点
  (一)普遍性
  由于校园霸凌行为对儿童或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有巨大危害,各国心理学家都对本国学校的霸凌现象做了调查。挪威学者奥维斯最早关注校园霸凌事件,在半个世纪以前就对北欧国家的校园霸凌事件进行了研究。根据奥维斯对挪威数万名中小学生的调查研究,约50%的学生“一个月两三次”或者更频繁地卷入霸凌问题,其中受害者约占9%,霸凌者约占7%。
  (二)隐蔽性
  校园霸凌现象分为直接霸凌和间接霸凌。直接霸凌是通过身体霸凌或者语言霸凌直接作用于受害者,较容易发现。然而,间接霸凌通常需要通过第三方,这样就导致霸凌现象难被发现。例如网络传播谣言,背后说坏话。父母和教师也较难判断孩子是否深陷这种霸凌行为。
  (三)反复持续发生
  受害者通常胆小,不敢将受霸凌的事实告诉教师和父母。霸凌者正是抓住此种心理,反复持续欺侮受害者并且以此为乐。霸凌现象一旦发生就会持续反复发展下去。
  三、校园霸凌行为的影响因素
  社会学习理论由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于1977年提出。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源于以偶然强化为中介的直接学习和观察学习。儿童和青少年的霸凌行为属于社会行为,是儿童或青少年直接学习和观察学习的结果。直接学习,是指个体直接做出某种行为并亲自体验这种行为的结果,从而获得“何种行为在何种场合下是适宜的”信念。这些信念会指导他们日后的行为。观察学习是指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而实现的学习。
  (一)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对孩子的行为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在家庭生活中,这些霸凌者常看到他们父母的家暴行为,耳濡目染,或者是一些家长因为教育方式有问题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采取打骂方式。这些儿童和青少年在观察父母的暴力行为后,认为此行为等同于发泄愤怒的正确方式,学习了暴力行为并且应用在学校环境下,就成为霸凌者。
  另一方面,家长对霸凌现象认识不够,许多家长认为孩子之间打闹是再正常不过的小事,教育孩子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久而久之,孩子就不会和家长说被欺负的事实,可能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
  (二)传媒因素
  儿童和青少年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三观”,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影响。例如,书籍中的暴力情节,电视电影中对暴力的美化和渲染以及网络中的暴力游戏。身心发展尚不健全的孩子们看了书籍、影音或网络游戏会觉得用暴力来解决问题是正常的。同时自身缺乏认识,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造成严重的身心伤害。在学校里的某件小事可能就成为其霸凌的导火线,他们应用在媒介中学到的暴力解决问题方式而成为校园霸凌者。
  (三)校园因素
  校园因素分为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和同学之间的互相影响。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上学以后,孩子在学校的时间显著增加。教师对孩子的影响也不可小觑。尤其是青少年和儿童,身心发展不成熟,还没有形成固定的价值观,很容易模仿他人的行为。在中国大部分城市,虽然现在教师水平显著提高,但不排除个别教师对学生的指责、打骂现象。教师眼中的学困生,如果性格软弱、内向,则更加容易成为被霸凌的对象。
  四、校园霸凌行为的危害
  霸凌是儿童和青少年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无论是中国或者外国,农村或者城市,每个学校每个班级几乎都会有这种现象存在。因此有人觉得,霸凌是个人成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霸凌可以让成长中的儿童变得更坚强,从而能更好地迎接成年后的生活。显然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霸凌行为对被霸凌者、霸凌者、旁观者和整个社会都有消极影响,因此霸凌行为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霸凌者和被霸凌者都有可能患有心理疾病,如焦虑、孤独、自残,甚至有自杀的想法。而霸凌者可能会在反社会的道路越走越远,也可能因为控制不了自己攻击他人而抑郁。看到霸凌行为的同学会恐惧,心灵受到创伤。如果旁观者看到霸凌行为没有受到制止或惩罚,他们也有可能受到错误的引导而走上霸凌的道路。校园霸凌行为毁坏校园和谐氛围,影响儿童和青少年以后的发展道路,甚至可能引发自杀和犯罪,影响到家庭和社会。
  五、对策与建议
  校园本应该是培育祖国花朵的花园,教育祖国未来的地方。然而,校园内霸凌事件却越来越频繁,破坏了本应该是一片祥和的学习氛围。那么,究竟有什么好的建议和对策能够解决校园霸凌呢?
  (一)个人方面
  首先,加强认识。研究显示,实施暴力的儿童或青少年自身并没有认识到暴力对他人所产生的危害,因而他们肆无忌惮地霸凌给他人带来伤害。因此,学生自己应该充分意识到霸凌行为危害的严重性,从而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矛盾不再采取暴力的方式。
  其次,青少年和儿童应该注重沟通交流。交流包括和同学的交流。当遇到矛盾时,要学会用语言表达,而不是采用暴力的方式;同时也要多与教师和家长来交流。如果自身安全受到威胁,应该及时向教师和家长反映,积极沟通,寻求帮助。
  再次,同學们如果看到其他同学被欺负,不应冷眼旁观,应该及时劝阻欺凌者,保护被欺凌者。校园环境需要所有人的共同维护,保护他人的同时也是保护自己。
  (二)家长方面
  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家永远是孩子最温暖的港湾,父母是孩子最强大的后盾,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的关心与教育。

推荐访问:对策研究 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