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03-12 09:31:51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江苏师范大学 江苏 徐州 221116)
  摘要: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与其他课程相比,“形势与政策”课知识体系灵活性强、实效性高,必须以新鲜生动的内容和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学,增强学生对教学的参与、对现实生活的感悟,在参与中学会用历史的视角、客观的态度理性看待当前的焦点、热点问题,使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大学生中入脑入心。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編号】2095-3089(2016)34-0026-01
  《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多年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与探索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要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必须增强学生对教学的参与感、对现实生活的参与感,在参与中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参与中学会用历史的视角、客观的态度理性看待当前的焦点、热点问题,使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大学生中入脑入心,努力成为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先导。
  一、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材不统一。
  《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具有内容更新快的显著特点。中宣部、教育部每年于春、秋两季学期开学前制定两期形势与政策教学要点,各学校根据教学要点选择相关内容组织编写教材。由于没有统一的要求,没有具体的指导,各高校编写的教材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出现低水平重复的现象。
  2.师资不稳定。
  形势与政策这门课具有难度大、变化快、备课耗时多的特点,在当前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在时事新闻、社会热点等知识的获得方面,教师和学生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它要求任课教师更要有较强的资料收集与整理能力、较高的政治敏感度、较好的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必须对一个社会热点研究得更深入、梳理得更系统、分析得更透彻。
  3.教学不规范。
  教育部根据中宣部关于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部署,明确要求形势与政策课按平均每学期16周,每周1学时计算。经调查,大多学校在执行时存在偏差,学时安排普遍不足,不少学校四年只安排一学期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
  二、关于参与式教学改革的思考
  参与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体验”为核心的教学形式,它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个体经历、互动活动、情感体验等形式,让学生产生认知、触发情感、价值认同。
  1.参与式教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效果。形势与政策课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更应该使学生能够形成认识国内国际形势的科学立场、观点和方法,要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设置互动话题讨论交流,使学生增强对社会现实的了解和分析,从而树立正确的政治价值观和形势政策观,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参与式教学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时事热点和政策焦点是社会政治生活的“晴雨表”,必须通过课堂外的实践活动才能及时传递,大学生也只有通过社会活动的实践和体会才能实现价值认同和价值弘扬。课堂内通过知识的传授,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课堂外通过对事实的剖析,解决“如何看”“怎样看”的问题,从而实现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统一。使价值观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构成“形势与政策”教育与价值观教育相契合的完整的教育范畴。
  3.参与式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参与式教学是通过实践的方式来丰富和活化教学内容,把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带到实践中去验证,加深了学生对抽象理论的理解,实现了课内培育与课外践行的统一,提高了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由此及彼、身临其境、验证道理、坚定信念。
  三、课程建设与改革探索
  近年来,教学团队在《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材建设、实践教学、教学效果以及成绩评价体系等主要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努力在学生参与、氛围营造、建立机制上下功夫,挖掘课堂和社会两大教育资源,形成了共同开展大学生形势与政策价值观教育的生动局面。
  1.以专题讲座整合教学内容
  《形势与政策》课最大的特点就是时效性强,根据不同时期的形势与政策变化来丰富教学内容是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重点。为了突出这门课程的特点,我们以专题讲授为基本形式,站在学科和专业建设的高度,精选了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大学生感兴趣的热点疑点作为教学专题,既有相对固定的内容模式,又突出时效性,不断整合教学内容,使专题讲授突出了时代性、针对性和知识性。
  2.以团队教学提高教学实效
  通过集中召开教研会确定专题,然后采用团队教学的方式,每名教师承担一个专题,并成为其研究方向,将这些专题研究得精、深、透,使之成为这些问题的专家、学者,这名教师在一个相当稳定的时期,专门学习、思考、研究本人担负的任务,并将其研究的成果运用于教学,使《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有突破性进展。团队成员团结合作,互相交流配合,注意各专题的衔接。这样充分发挥了团队教学模式的优势,最终形成育人合力。
  3.以移动互联网延伸教学空间
  针对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特征,近年来,我们探索利用移动互联网建设微信课堂的形式,拓展教学手段和渠道,课程容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是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及时收集当前时事资讯,并深度解读,将文本、音频、视频等多种适合移动学习的材料编辑成图文并茂的专题,推送给学生,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随时自主学习。二是组织学生基于朋友圈建立相应的讨论小组,针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起讨论,随时随地的交流分享信息,有效增加互动,扩大课堂容量。三是把课程考核延伸到微信平台。开发微信考试平台,建设试题库,让学生在答题完成后提交后立即看到自己的成绩。允许学生重考刷分,延长考试时间,让学生在成绩比较中获得类似闯关心理和冲动,从而促进学生深入学习形势与政策内容。
  4.以立体评价改革考试方法
  根据《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特点,采用多种评价方法。一是根据到课情况和笔记内容评成绩;二是根据专题论文评成绩;三是根据试题库考试评成绩。四是根据社会调研成果评成绩。通过不同的评价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好地体现了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受到了学生的较高评价。

推荐访问:课教学 形势 实践 思考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