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时间:2022-03-11 09:47:37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有助于掌握文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中职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有助于他们当前的学习,而且对其日后的学习、工作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使之受益终生。中职学校的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学有所成,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关键词:学习习惯;转变;教育理念;培养
  学习习惯是学生行为中经常的、稳定性的活动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时形成的最稳定、最有效、最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方式,比如,在上课时遵守纪律、专心听讲、积极思考等,课后及时复习、按时预习等。
  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形成是密不可分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应和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结合起来。中职学校的教师一方面应经常与家长沟通,和家长携手把学生的生活习惯培养好:另一方面应该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上下功夫。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就会有自觉性、积极性,就会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而且还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具备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也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那么,该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笔者认为,学校与教师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
  一、管理思路、办学理念应有根本的转变
  过去学校办学以成绩为重,衡量教师的成绩主要以学生分数为标准,至于分数是怎么来的则很少有人过问,这在应试教育阶段无可厚非。但教育发展到今天,这种教育模式与思维方式,早已被时代淘汰。目前,课改虽然已在轰轰烈烈地进行,教师也在理念、方法、模式上加大力度地改变着,但是由于新的教育教学运行机制还不完整,理念、政策、制度还不到位,应试教育的影子和惯性一直都存在,这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发展。比如,课堂非但没有形成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气氛,反而教师训斥学生,给学生施加精神压力等现象时有发生。
  究竟路在何方?其实路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脚下,那就是必须彻底改变旧的管理思路和旧的办学理念,用“教学改革”的手术刀做真正的“大手术”。学校可以把以教学内容为载体要分数改成以教学内容为载体要素质,也可以把办学思路定位到利用知识要素质、利用素质要成绩上。与其浪费学生比金子还贵重的时间狠抓分数与成绩,还不如把时间用在培养学生的素质上,让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有效的评价机制和考评机制、培养目标达标机制等是行之有效的方式。利用科学的管理手段,把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全部统一在学校科学办学的大目标下进行,充分调动和激发全体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才有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工作中去。
  二、课堂教学的思路要有根本的转变
  学生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的性格、习惯及各方面素养的形成,基本上都是在学校、在课堂上完成的。课堂是学生通往未来的桥梁,同时课堂也是教师的希望,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利用自己的才华,通过课堂“塑造”学生。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的学习内容就是最好的培养素材。过去,教师只是把教学内容作为教学生知识的载体,忽视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这种短视行为使学校与教师一味地向学生要成绩,结果是教师累、学生烦,虽然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是成绩上去也很艰难。反思过去,我们要想从曾经挣扎过的泥潭中爬出来,使教师、学生、家长都从痛苦中解脱出来,最可行的办法就是把单纯的学习知识的重心转移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上来。我们不仅要把培养目标渗透在教学内容里,而且要在思路、方法、重点、难点和拓展、外延以及所有的创新环节上都围绕着这个目标来进行。在课堂教学中,从设问到回答、从启发到醒悟、从诱导到发现、从交流到理解等,都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首要任务来展开。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从写字姿势到课堂常规、从专心听讲到认真做作业、从积极思考到主动学习、从提前预习到总结复习、从动手动脑到创造性思维等,都要细心观察、耐心诱导,切实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体现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落实在每一节课堂上。教师下大力气把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出来,可以使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
  三、培养方法要有根本的转变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仅靠说教不行,缺少耐心、急于求成也不可取。方法上一定要有创新。宏观上,要有一个长远的、完整的、切实可行的培养目标和实施细则。微观上,学校、班主任、任课教师要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行动,并且要建立横向联接,随时或定期交流机制,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培养和指导。
  每一个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除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培养方法和培养目标外,还应做好以下工作。第一,跟踪观察。对于一些已经形成了不良学习习惯的学生,由于“恶习”难改,行为表现上不稳定,就需要教师跟踪观察,在观察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影响学生的各种因素,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帮助和疏导。第二,加强交流。教师要经常在课后与学生交流,交流时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和语言,都要认真考虑,做到情真意切,切实消除师生的距离感,让学生敞开心扉,信赖教师。通过交流,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行为来由、价值取向、习惯轨迹等,及时给学生提出意见,帮助学生自我完善。第三,因材施教。由于学生家庭背景、文化素养、性格特征的不同,他们所形成的学习习惯也有很大差别,这就需要教师因材施教,确保靶向性和准确性。教师要把握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全过程,对“症”下“药”,及时发现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并帮助他们改正。总之,教师要把工作做到学生的心里去,把心血渗透在教育教学的每一项工作中。
  四、学校要建立研究团队
  学校要建立研究团队,在团队建立之后,要赋予研究人员随时进班听课的权利,通过听课调研,适时找学生、教师座谈调查。研究团队通过调研、了解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趋势,了解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写出调研报告,为学校决策层制定方针政策提供思路,为教改的取向、定位提供理论依据。
  细节决定成败,习惯是细节的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等于给学生的成功注入了动力,给学生的梦想插上了翅膀。只要教师坚持不懈地努力,把功夫下到細微之处,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一定能够被培养起来。

推荐访问:浅谈 中职 学习习惯 培养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