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小学生入学适应的案例

时间:2022-03-11 09:42:49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这是一则关于小学新生不能适应新环境引起不良情绪的个别心理辅导的案例,详细阐述了如何对该生进行心理辅导。首先对的家庭状况、入小学前情况等一般资料进行了收集。依照病与非病三原则以及对照症状学标准做出诊断,确定属于一般心理问题,制定了咨询目标。在辅导过程中考虑到小学新生不适应小学环境是常见问题,原因多与孩子性格及家长与老师的疏导有关,因此在辅导中考虑到家长与老师形成教育合力,对其实施了阳性强化法。还考虑到孩子不适应城市生活也是适应不良的一方面,还采取了认知行为疗法,从认知中找到不适应行为和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在辅导过程中,还使用了积极关注、共情、鼓励、指导、具体化等技术,推进辅导过程顺利进展,最终实现预期目标。
  关键词:不适应;环境;教育合力;阳性强化法
  一、一般资料
  阳阳,女,6岁,小学一年级新生,身高1.20米左右,个子较矮,无重大疾病史。入学前由父母和奶奶照顾,由于幼儿园离奶奶家近,奶奶照顾的多一些,家族中无精神疾病史。性格较内向,在幼儿园期间,经常不能按时入园,总会找理由不去或者迟到。由于奶奶照顾的多,还有一些溺爱,对于孩子的要求总是能够满足。
  开学一周内由老人接送,比较正常。第二周便不愿意上学,并且表现出明显的排斥情绪,不让妈妈离开,想回奶奶家玩。随后每天上学都是哭闹,不愿意进校,不让送她的家长回家,不进教室,一次班主任到校门口接她,想带着她入教室,可被她抓伤了。这样的情况又持续了一周,家长也尝试做了一些工作,原以为过几天适应了就会好转,刚开学,班里孩子比较多,班主任也没有过多地关注他。最近两天不喜欢的课就不进教室了,怎么商量都不行,说是害怕老师、小朋友们不喜欢他,不敢和老师说话。
  二、主诉
  最近不想来学校,害怕班主任、数学老师和英语老师,不想做作业和回答老师的问题,想回家。
  母亲陈述:近一周以来回家也说学校的事情,晚上时特别开心,说明天按时上学,可到了早晨就说怕去学校,怕上课和见到老师不愿意上学。强迫来学校就会大哭大闹,影响别的同学上课,不让家长回家,不愿和别人说话,所以前来咨询。
  通过观察了解和他人反映:该生智力发育正常,讲话声音比较清晰,意识清楚,接触交谈合作,言语流利,是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从跟妈妈进入到初次见面结束,很少讲话,偶尔点头、摇头,听得比较认真,说到高兴时会开心的大笑,听到妈妈说想要她去班中上课,哭闹着提出要离开这里回家。
  老师反映:近一周来非常不想上学。上课不听讲,几乎不做作业,特别是语文、数学、英语,有时在纸上画画。下课也不到操场去玩,不和小朋友交往。有时也有想和大家一起活动的想法,但都没有参加,没有攻击性行为。
  奶奶反映:开始说想让妈妈接送他,因为别的小朋友大多是爸爸妈妈接送,后来说妈妈接送也不愿意去上学了。
  三、评估与诊断
  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该生智力水平正常,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因为进入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前的新环境,不能很好适应,家长与老师也没有认真对待与关注孩子的情绪,导致产生厌学情绪。还伴有自卑、不自信。
  对该生的诊断是:一般心理问题。
  该生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
  1、生物原因:该求助者为女性,6岁,属于学龄儿童。
  2、社会原因:(1)存在负性因素,如:进入一个陌生的新环境,父母和奶奶的要求不一致。(2)开学时间短,同学不熟识,人际交往少。(3)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未得到父母、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关注,缺乏正确的指导。
  3、心理原因:(1)存在认知错误:妈妈或者奶奶还应该和自己上幼儿园一样按着自己的要求做事。(2)在行为模式上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技巧,面对小学的学习任务,不知所措。
  四、辅导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辅导目标: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1、克服求助者的不良情绪,尽快适应城市和学校环境,喜欢上学。
  2、改变认知模式,明确幼儿园与小学的不同,知道作为一个小学生慢慢长大了,应该以学习为主。应该学会适应新的环境,学会主动与人交往,学会合理表达自己的情绪。
  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
  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培养适应环境、与人交往的能力。
  五、辅导方案的制定
  1、辅导的具体方法和适用原理:
  根据该生的症状:厌学,让家长陪同,学习焦虑,不想做作业,不愿和老师、新同学交往等症状,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使用阳性强化法和系统脱的方法帮其适应环境。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行为是后天习得,并且认为一个习得行为如果得以持续,一定是在被它的结果所强化。所以如果想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必须对其施加奖励,如果要消除某种行为,就得设法给予惩罚。只要合理安排阳性强化的程序,学生一般都可以慢慢接近部标。虽然赏与罚可以相辅相成,但奖励的办法对行为的影响更大。以阳性强化为主,即使奖励正常行为,漠视或淡化异常行为,这样的阳性强化法非常适应于儿童行为问题矫治。
  六、辅导过程:
  辅导阶段大致分为:
  1、诊断评估与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阶段;
  2、心理帮助阶段;
  3、结束与巩固阶段。
  具体辅导过程:第1次 2015年9月17日
  目的:
  (1)了解基本情况
  (2)建立良好的关系;
  (3)确定主要问题;
  (4)探寻改变意愿;
  (5)进行问题分析。
  方法:摄入性会谈
  过程:与学生交谈,收集资料,探寻学生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在初步接待该生后,运用积极关注、理解技术等,消除心理戒备,让其感受到被接纳、尊重、信任,形成密切合作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使其把自己近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心理感受表达出来。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辅导教师详细了解其问题的表现、形成原因、发生的背景和演变过程,尤其是通过运用上述技術,了解其对问题的应对方式、主要人格特征、成长经历、家庭背景,社会支持系统情况,特别是与其问题的形成有着重要关联的近期社会生活事件等。

推荐访问:一例|入学|小学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