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现代品格教育的追溯及启示价值

时间:2022-03-11 09:41:3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现代品格教育是美国现代教育中最流行的教育范式。它以独特的优势在美国的教育事业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存在的问题也是我们亟待思考和研究的内容,本文通过对品格教育进行追溯,深入分析其特征,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加以评析,以期找到对我国道德教育的启示价值。
  [关键词]现代品格教育;特征;问题评析;启示
  [中图分类号]D7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12 — 0171 — 02
  一、品格教育概述
  美国传统的品格教育始于殖民地时期,为应对移民浪潮对美国国家认同的挑战,美国学校以美国精神和民主价值观为主要内容培养公民。品格教育一时成为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20年代开始,传统品格教育的弊端逐漸暴露,遭受了重大质疑和挑战。此后一直到本世纪中叶,品格教育始终没有起色。20世纪中叶以后,价值澄清理论和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是当时较受欢迎的德育观点。这种重相对主义和过程主义的价值观,规避了传统品格教育的直接地传授道德规范的模式,在当时有其必要的存在意义。到了70、80年代,相对主义和过程主义价值观不能再适应社会德育的需求,社会德育危机愈发严重,人们开始反思相对主义的弊端,事实证明相对主义是品格教育的另一个极端。从此,即20世纪80年代开始,品格教育又重获重任,在摒弃了传统品格教育的弊病之后,结合价值澄清理论和认知发展理论的可取之处,集各方优势于一身,成就了“新品格教育”,即现代品格教育。
  二、现代品格教育的特征
  (一)政府高度重视,提供资金,下放权力
  在品格教育“失宠”的时间里,美国青少年道德修养问题层出不穷,社会道德风气甚是糟糕。品格教育复兴之后,新品格教育受到了美国政府和各州的高度重视。提供资金,下放权力,希望扭转道德滑坡的残局。1994年,美国国会批准通过了《中小学教育法案》(ESEA)在条款中对新品格教育的资助问题增加了两个来源。另外,从1996年开始,美国政府每年向全美数十所中小学资助270万美元开展品格教育。1999年,“品格教育试点合作计划”在美国联邦政府实施,各州政府也陆续参与进来,有21个州接受了教育部门的资助。〔1〕各州政府的积极性也都十分高涨,不断制定切合自身实际的教育规划,品格课程,法律法规等,并严格要求所在地的中小学贯彻实施,积极执行。据统计得知,从1993到2004年, 美国有23个州通过了新品格教育法案或修订了原先与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有关的法规。〔2〕
  (二)系统性的品格教育,注重全民参与
  现代品格教育是一种系统性的全美道德教育运动。一方面,品格教育运动站到了国家高度,集学校、家庭、社区、学生于一体,形成注重整体的联动机制,从上到下,从宏观到微观,从显性教育宣传到隐性渗透,无不体现着这种有机的、具有层次感的、系统性强的品格教育。在美国看来,一个人的品格修养塑造不只是学校的责任,社区和家庭对孩子的道德成长同样重要,要形成合力。同时,家庭、社区的参与,加深了人们对品格教育的理解,对全民参与起了导向和激励作用。另一方面,这种系统性的品格教育还体现在“全民总动员”的积极性上,首先从政府来说,一般国家政府很少将道德教育的宣传提升到国家层面。但美国政府却最先突破这一问题,对品格教育的关注极高,最终形成全国性的教育运动。其次,美国各级政府、学校、民间团体及对此感兴趣的个人都以不同的形式参与进来。另外,现代品格教育还与大众文化深度契合,冠以文化的名义走向人们的生活,更有利于年青人接受其影响。
  (三)个人品德、传统价值观和公民规范共同培养
  现代品格教育将个人品德、传统价值观和公民规范相结合。首先,个人品德是人格健全的必要前提,也是立足社会并成为合格社会人的基本条件。这是品格教育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其次,品格教育肯定传统价值观,并在继承“传统品格教育”精华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将传统与现代的道德文化相结合。再次,现代品格教育以培养适应社会的公民为目标,将公民规范渗透到生活中,既让公民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又满足了社会的稳定需要。同时,品格教育特别强调“公平”,避免了虚无主义。公平是利益和权利的机会人人均等和利益分配的合理,公平意识是一个社会在平衡利益时必不可少的一种主体意识,它有利于社会在竞争中有序运行和社会成员的机会均等。现代品格教育将个人品德、传统价值观和公民规范归结在一起,是对传统品格教育的完善,也是现代品格教育的进步所在。
  三、现代品格教育的问题评析
  (一)现代品格教育的低效危机
  本文试图将现代品格教育做显、隐之分,以便清晰地了解其低效。显性的品格教育是现代品格教育大力提倡的德育方式,美国各级政府将品格教育纳入法律章程中,严格要求中小学生执行品格教育的内容,在品格教育的实践中,大力培养人们的公共道德素养,亟待建立普遍适用的大众品格教育体系。显性的品格教育更多诉诸于让每个人都按照指定的道德要求成就其品格之路,而在品格塑造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心理诉求的可能性,是显性品格教育所忽视的。另外,过多的显性要求加重了大众的负担,也增加了社会成本。
  显性品格教育的“如火如荼”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隐性品格教育的光芒。尤其是在学校,因为品格教育的专业化使得一部分教师打上了“专业品格教育”的标签,无形中“非专业”的教师渐渐地只负责自己课程的教授,容易忽略自己的德育职责。这样一来,从整体上看,品格教育的效果反而不太理想。
  (二)现代品格教育在指导性理论和领导性组织上的缺失
  首先,品格教育所构建的是综合的理论框架,集各大学科的理论优势于一身,但就它自身而言,没有一套真正属于自己的理论体系。品格教育更多是通过实践的方式强化人们的品格,以行动为目标,影响受教育者的道德认知和行为方式。它并不善于从实践中总结出理论的精华形成体系以更好的指导实践。这便是是其指导性理论上的缺失。

推荐访问:美国|品格|追溯|启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