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

时间:2022-03-11 09:41:0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尤为突出的是从“共产主义革命…. 将在一切文明的国家里,即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同时发生”的观点到“可以不经受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苦难而取得它的成果”的理论。①后一种理论被社会主义理论研究者称呼为“卡夫丁峡谷”理论。该理论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12 — 0009 — 02
  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合力,经济发展与政治体制之间的矛盾是其中之一,主要表现为:在政治体制适应经济发展时,生产力快速提高;生产力提高后,政治体制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时,政治体制被迫改变以适应经济发展。然而是否存在一种可以适应高级经济发展模式的政治体制,而且这种政治体制可以直接进入,这便是“卡夫丁峡谷”理论涉及的问题。
  一、马克思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产生
  19世纪,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已经到了其政治体制无法满足的地步。事实上,资本主义社会也越来越频繁的发生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的影响程度也越来越严重、无产阶级生存难度加大的同时权利意识开始觉醒。综合以上因素,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这些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但是,西方发达国家经历的一次次经济危机非但并没有使其激化社会基本矛盾,反而增强了其自我调节能力,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此时,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到了在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一段不短的时间内共产主义革命不会大范围爆发。与此同时,俄国为首的封建或者反封建社会的东方世界却革命风起云涌,马克思、恩格斯将目光放在这些国家后,发现这些国家虽然经济发展程度赶不上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是随着全球化逐步开始,这些国家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而直接借鉴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直接吸收资本主义文明成果,这种经济模式可能更适合共产主义革命的发展,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大胆设想这些国家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直接进入社会主义,这便是“卡夫丁峡谷”理论。
  二、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前提和升华
  (一)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前提
  据《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注释:“公元前321年第二次萨谟尼特战争时期,萨谟尼特人在古罗马卡夫丁城附近的卡夫丁峡谷击败了罗马军队,并且强迫他们通过‘牛轭’。这被认为是对战败军的最大羞辱。‘通过卡夫丁峡谷’一语即由此而来,意即遭受最大的侮辱。”马克思提出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即是社会形态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对无产阶级的“摧残”和“蹂躏”,直接进入社会主义。这一理论并不是适应所有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或者不发达国家,因为其建立在俄国的国情,存在以下两个前提:
  1.以 “公社”存在作为前提
  马克思 “卡夫丁峡谷”理论是建立在俄国国情及革命方式上提出的。当时俄国尚存在“公社”的生产模式。在当时的俄国,土地不属于个人所有,也不属于国家所有,而是属于“公社”所有。“公社”按照其成年男性成员的数量,将土地按比例分给各户。此种生产模式更像是社会主义集体共有的生产模式。因此,马克思认为其“可以通过发展它的基础即土地公有制和消灭它也包含着的私有制原则来保存自己;它能够成为现代社会所趋向的那种经济制度的直接的出发点,不必自杀就可以获得新的生命。”②这个前提是“卡夫丁峡谷”理论最主要的前提。
  2.以高度发展生产力为前提
  俄国的“公社”制度提供了集体劳动的一切条件,其欠缺的是高度发展的生产力。恰恰在这个阶段,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提供了高度发展的生产力,世界一体化也渐渐出现了苗头,如果俄国顺利吸收西方的发展文明,其直接進入社会主义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也是基于这个前提,马克思才在1881年3月8日给俄国女革命家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中提到:“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吸取资本主义制度所取得的一切肯定的成果。”①
  (二)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升华
  马克思“卡夫丁峡谷”理论因为存在以上两个前提,特别是存在“公社”这种集体经济存在的前提,导致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以中国革命为例,中国在革命初期尚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不存在“公社”或者其他集体经济或者公有经济的发展史,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能适应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但是,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公社”形式的集体经济前提并没有确定必须是本来就存在的经济模式。因此,中国共产主义者在革命初期,便确定了建立“公社”,确定集体经济的革命理念,之后建立“公社”、生产队等经济模式,再到后来积极吸收西方发达国际的发展文明,以改变经济基础的方式适用上层建筑,最终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马克思“卡夫丁峡谷”理论现实影响
  从共产主义革命阵营到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无一不受马克思“卡夫丁峡谷”理论的影响。我国存在几个典型的集体制村落更是体现出马克思“卡夫丁峡谷”理论的深远意义。
  (一)坚持走“集体”的村落
  1.西华村。西华村原名西华大队,至今保留大队核算的集体经济模式。现集农业旅游景区、工业区为一体,与40个国家建立了经济贸易往来,2010年实现可用资金35亿元,人均纯收入8.5亿元;
  2.周家庄。周家庄是迄今为止我国唯一保留“公社”的村落。2013年,周家庄乡人均纯收入14104元,和同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相比,高出近6000元。
  3.官桥村。官桥村被称为“神州第一组”。2012年集团收入12.5万元,人均收入4.2万元。村子女从出生到大学毕业均有补助,简历大病医疗基金,村民治病村集体报销90%以上。

推荐访问:马克思|峡谷|跨越|理论|卡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