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教子与母教文化

时间:2022-03-11 09:40:21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2-0366-02
  前言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的经文华夏儿女耳熟能详。孟母“三迁择邻”“断机教子”,培育了“功不在禹下”的亚圣孟子,是中国古代成功的育人典范,在中国乃至世界家庭教育史上,留下了耀眼的光辉。孟母教子的故事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母教文化。
  母教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导师,承担着培育下一代良好道德品格,扣好人生第一粒纽扣的重任。家庭教育不仅深刻地影响人的一生,而且还会影响整个社会的风气。所以,注重家庭家风家教,既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也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手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一、中国传统的母教文化
  中国有着悠久的母教传统,历来重视母亲对子女的养育作用,《韩诗外传》说“贤母使子贤也”,说的是贤良的母亲重视教育,使孩子长大成为德才兼备的人。中华民族历史上出现过许多贤母名母,她们深明“妇道”,教子有方,培养出众多的杰出人才,充分显示了母亲教育的力量。
  据《列女传·母仪传》记载:古代的周室三母:太姜、太任、太姒,太姜广于德教,太任为能胎教,太姒仁明而有德。颂曰:周室三母,太姜任姒,文武之兴,盖由斯起。战国时期的孟母,通过三迁择邻、断机喻学、杀豚不欺子等方式方法,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启发教育了一代圣贤。孟庙的一通碑刻中就记载了明万历年间监察御史钟化民对孟母的评价:“子之圣即母之圣,不有三迁之教,孰开浩然之圣。人生教子,志在青紫;夫人教子,志在孔子。古今以来,一人而已。”认为孟母堪称千古母教的典范。
  我国传统母教非常重视对子女“德”的培养,教子为善、诫子勤俭,倡导信实爱人、忠孝仁义,造就出许多仁人志士。岳母姚氏教育儿子“以身许国,报效国家”,还亲自将“精忠报国”四个字刺在儿子背上,“岳母刺字”广为流傳。陶母湛氏身为女流,却深明大义,见利而不忘义,退回了儿子尽孝的腌鱼,并训导儿子要清白做人,廉洁奉公。陶侃遵循母亲教导,一生清正廉明、勤于政事。
  我国传统母教善用言传,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寓教于喻,循循善诱,使孩子领悟其中的道理,自觉去践行。孟母“断机教子”已成为天下母亲教育子女的样板故事。孟母看到孟子逃学回家,没有打骂,而是通过“断其织”告诫儿子:“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孟子从母亲的话语中领悟到了深刻的道理,从此发奋勤学,终成一代大儒。
  二、母教文化的主要内容
  身教重于言教 “教者必先正己”是古代家训的明理。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贤良之母,正是在日常生活中,用她们自身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言行率先垂范,做出榜样,影响子女发展的。《隋书·郑善果母传》说善果官至三品,但是其母崔氏仍坚持每天纺纱织布,夜深才睡,善果不解,其母对儿子说:“你的俸禄是皇上对你祖辈以身殉职的报答,应用以赡养亲属,我们怎可独自享用,作为富贵的资本呢?况且纺线织布,是妇女的本职,我不做这些事,就是骄奢淫逸了。”善果深受母亲良好品行的影响,一生为官清廉不奢。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强调家长自身行为要正,才能教育好后代。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品德修养和人际关系的处理,而以身作则和实际示范的身教方式较说理的言教有效。同时,家庭成员往往生活在一起,行为坐卧,待人接物的情形都为子女耳闻目睹,子女也会按父母的方式来调节自己的行为。
  子女幼小时期的社会化以模仿为主, 所以子女幼小时期应以身教方式为主进行教育。基于对身教重要性的认识,古人认为子女不良行为的形成在于长辈的榜样不良,而不在后辈。颜之推说“失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尔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 颜氏家训所说的即上行下效,先有父母的行,后有子女的学, 父母不能以身作则,子女自然受其影响而学坏。
  学习圣贤培养兴趣 朱熹在小学中谈到:“陈忠肃公曰,幼学之士,完要分别人品之上下。何者是圣贤所为,何者是下愚所为之事,向善背恶,去彼取此,此幼学所学先也。”那么什么样的人是圣人呢?在传统家庭教育中,人们普遍认为孔子、孟子就是圣人,虽然年幼子女无法达到他们的水平, 但让子女知道他们就是圣人是应该的。这样子女就有了善恶的标准, 从而向圣人学习。
  古人提倡对子女教育要注意子女的兴趣, 顺着子女兴趣的发展趋势来引导。程颐说:教别人时没有歌与舞, 别人肯定不愿意学。“教人未见意趣, 必不乐学。欲且教之歌舞, 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 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程颐认为这样做的结果,就可以“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各, 默化其粗顽。”
  三、中国传统母教文化的当代价值
  1.母教文化对个体成长起着奠基作用
  在人类文明史上,女性的作用和贡献是不可替代也不可忽视的。孙中山先生有一句名言:“天下的太平安危看女人,家庭的盛衰看母亲。”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也说过:“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当权者手中,不如说是握在母亲手中。”
  可见作为一个母亲,最重要的天职就是教育好自己的儿女。当代女性具有较高的道德文化素质,也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些本应使她们在教养子女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但是,母亲教育并没有引起女性的足够重视,也没有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致使在一些地方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母教危机”。当代的女性既要担负社会职责,又要承担家庭事务,还要挑起教育子女和孝敬老人的重担,在家庭中的地位既重要又特殊,母亲的综合素质与教养方式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发展。现代社会提倡男女平等,女性对社会生活的参与越来越多,有些女性特别是高学历、高职位、高收入的年轻女性为了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过分看重自己的职业角色而忽视甚至放弃母亲角色。有些女性虽已成为母亲,但是生而不养或养而不育,孩子出生几个月就丢给老人或保姆照顾,即使把孩子留在身边也因工作压力而无暇顾及。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造成孩子在幼年时候心灵的伤害和亲情的缺失,是人类一切不良行为的早期根源。罪大恶极的米洛舍维奇先后杀死自己的阿族同胞20万人。反观他的生平,他的父亲在他6岁时便自杀身亡,其母无法承受打击,在米洛舍维奇9岁时追随自己的丈夫而去。在他12岁时,他的养父也自杀了。心理学家经过近百年的追踪发现,真正成为罪犯的人,大多是童年被遗弃、缺失爱、受过伤害的人。60%以上的杀人犯都是出自问题家庭或者是从小在孤儿院长大。他们本身也是受害者。美满的家庭中,夫妻和睦、孩子生活稳定良好、气氛和谐,从根底上抑制了罪犯的产生。

推荐访问:母教|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