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觉履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的职责使命

时间:2022-03-11 09:40:17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续上期)
  坚持敏锐观察、深刻洞悉、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做社会进步的推动者
  记者的身份和角色,从客观的记录者、评判者,到社会建设的参与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从革命战争年代到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始终以建设者的姿态,在推动着社会的一点一滴进步。秉承这样的传统,总结历史的经验,今天我们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更需要在敏锐观察、深刻洞悉的基础上,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做社会进步的推动者。
  一是要形成引领社会发展进步的推动力。现代新闻业自诞生以来,就有着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觉醒。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与传播过程中,这种觉醒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责任与使命。170多年前,马克思正是在《莱茵报》期间,开始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后来马克思、恩格斯创办《新莱茵报》,成为动员、团结和组织革命人民的一个重要舆论阵地,对欧洲大革命产生深刻影响。20世纪初,中国马克思主义者陈独秀、李大钊创办了《新青年》,引时代风气之先。五四运动爆发前,一批受过新文化运动洗礼的青年在新思想、新观念的指引下,走上推动中国历史改变的前台,成为推动民族复兴与进步的时代先锋。毛泽东同志正是受此影响,回到湖南创办《湘江评论》,批判旧文化,宣传新思潮,歌颂俄国十月革命,对湖南革命运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每一个关键的历史节点都离不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发挥重要推动作用。为顺利推进社会主义改造,毛主席曾多次批转并加编者按在人民日报宣传介绍这方面的先进经验。这充分体现了新闻舆论对社会进步的引领作用。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发了一篇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新华社当日作了转发。文章论述的是马克思主义实践第一的基本观点,但却如同一声“惊雷”,所对准的是僵化的、教条的“两个凡是”,从而实现了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对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发挥了重要作用。更可贵的是,这篇文章引发了一场真理标准大讨论,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重要思想准备,影响极其深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民日报始终奋力为改革开放鼓与呼,从一个广为流传的小故事中可见一斑。1980年6月20日,人民日报在第五版刊发了一篇题为《长途贩运是投机倒把吗?》的千字文。文章虽短,但当时被很多农民读者作为“合法”依据贴在扁担上挑着货物去赶集,因为报道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农民挑着农产品进城卖掉,不是“投机倒把”。由此可见,一篇敢于说出农民心里话的报道,不仅能够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更重要的是起到了引领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
  这些年,个别新闻人热衷炒作娱乐圈奇闻异事,其实他们根本没能理解新聞舆论的真正价值,他们与那些推动社会进步的穆青们相比实在是太可怜了。我们必须看到,大多数新闻舆论工作者能够坚持与时代同呼吸、与社会共命运。1992年春天,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其后不久,深圳特区报记者陈锡添采写《东方风来满眼春》这篇著名报道,全景式展示了小平同志视察深圳行程。“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多干实事,少说空话”“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中许多精辟思想观点从这篇报道中最先传递出来,这对当时一些处于彷徨之中的领导干部和处于观望之中的普通群众来说,无疑发挥了有如拨云见日的思想引领作用。
  社会进步潮流的引领与推动,必然因应实践的变化,在螺旋式上升中不断有所突破。比如,对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一重大战略判断,也需要加以正确的引导。人民日报及时组织力量对新常态进行研究,连续发表《经济形势闪耀新亮点》《经济运行呈现新特征》《经济发展迈入新阶段》等评论员文章,推出述评《新常态,新在哪》《新常态,辩证看》《新常态,新应对》,帮助人们从新的时空视角来审视我国的经济发展,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重大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
  形成引领社会进步的舆论推动力,关键是要善于见微知著、见形察势,做到“知势”“识势”,还要“引势”。不“知势”,即使势已至,也无感无觉,必然坐视大势流失,喟叹而无为;不“识势”,必然逆势而行,再怎么用力,也只能是事倍功半;不“引势”,必然无法立于时代潮头,只能亦步亦趋。无论知势、识势还是引势,都考验着新闻舆论工作者能否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进步的规律。对新闻舆论工作者来说,只有学识渊博、眼界开阔、观察敏锐、思考深邃,才能对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对社会进步潮流有准确的把握,进而才能及时提出引领社会进步、影响社会进程的独到见解和思想观点。
  二是要凝聚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正能量。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力量是人民群众。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职责,就是要团结人民、鼓舞士气,就是要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简单地说就是凝聚正能量。与正能量相对应的是负能量。负能量,往往能使一个人消极颓废,使一个国家失去前进的动力。
  榜样的力量就是正能量。形成榜样的力量,新闻媒体要做的就是典型宣传。长期以来,人民日报在宣传重大典型方面从未缺位,从雷锋、王杰到张海迪、郭明义,从焦裕禄、谷文昌到孔繁森、杨善洲,从道德模范到时代楷模,从女排精神到奥运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激励了大批优秀领导干部。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刊登穆青领衔采写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焦裕禄“肝癌晚期仍坚持工作,用一根棍子顶着肝部,藤椅右边被顶出一个大窟窿”成为民族的共同精神记忆。习近平总书记从当年做县委书记时起,就始终坚持以焦裕禄为榜样。去年,杨振武社长亲自带队深入福建东山采访,在头版头条发表《“四有”书记谷文昌》,“他是一盏灯,烛照后人行”的楷模形象跃然纸上,对领导干部落实“三严三实”要求、做“四有”干部具有重要引导作用。今年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组部要求把向李保国同志学习作为重要内容。这其中,与我们的新闻舆论宣传是分不开的。人民日报内参先后两次报道李保国的事迹,习近平总书记批示,称他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并号召全党同志向李保国学习。能把这样的典型人物挖掘好、报道好,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报人的工作价值。

推荐访问:舆论|工作者|履行|使命|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