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从语义学角度对汉语介词进行研究是汉语语法研究中的重要方面,本文借助《现代汉语词典》中5个常用介词的释义,以贾彦德《汉语语义学》中对于义位结构式的符号表达为依据,按照表意功能的不同,归纳概括出其义位结构式。
关键词:介词 语义学 释义 功能 义位结构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2-0117-01
汉语作为一种缺乏严格意义上形态变化的语言需要依靠语序和虚词这两种语法手段来表达一定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关系,而介词就可以发挥这样的作用。汉语“介词”一名出自《马氏文通》(1898),“凡虚字用以连实字相关之意者,曰‘介字’。‘介字’云者,尤为实字之介绍耳。”这一开创性的提法主要就介词这一类别和介词的功能做了解释,奠定了汉语介词研究的基本格局。介词是虚词的一种,不能单独做句子成分,附着在其他词语前构成介词短语,主要做状语,也可以做补语或定语等句法成分。
现代汉语中许多介词是从古代汉语的动词虚化而来。因此,有些词既是介词,又是动词。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介词本身还具有连词等词性。本文中对介词语义的考量只限定在介词范围内,对于它所兼备的其他词性不做分析。本文依据《现代汉语词典》中一些常用介词的释义,采用贾彦德《汉语语义学》(2001)中关于义位结构式的符号规定,对以下5类常用介词中的5个介词按照功能的不同概括出它们各自的义位结构式。
一、自、当、到、从、由
这五个介词都以表示处所、时间、方向为主。以“自”为例。
《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释义:“从;由:~古以来/选~《人民日报》/来~各国的朋友/他~小在这儿长大。”
义位结构式:[L介词]
{N(后)[(名词)∨(代词)∨(形容词)]}
[H(表示)→(起点)]
[F1(处所)∨(时间)∨(方向)]
{C(自字短语)[(状语)∨(补语)]}
二、以、按照
这两个介词以表示方式为主。以“以”为例。
《现汉》释义:“①用;拿:~少胜多/喻之~理。②依:~次就座。③因:何~知之?④〈书〉于;在(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⑤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组成合成的方位词或方位结构,表示时间、数量的界限:~前。”
义位结构式:[L介词]
[N(后)名词]
[H(表示)→(界限)∨(凭借)]
[F1(方式)∨(时间)∨(目的)]
[C(以字短语)状语]
[W前置]
三、对、对于、关于、除了
这四个介词都以表示对象为主。“对”“对于”表示涉及的对象,“关于”表示涉及的对象的范围。使用“对”和“对于”时,只能说主体对客体怎么样,而不能反过来,而且这两个介词在许多场合都可以通用,但“对”的意思更广泛,保留的动词性较强。以“对”为例。
《现汉》释义:“用法基本上跟‘对于’相同:决不~困难屈服。”
义位结构式:[L介词]
{N(后)[(名词)∨(代词)]}
[H(表示)→(关涉)]
[F1(对象)]
[C(对字短语)状语]
[W(位于主体和客体中间,主客体不能对调)]
[X(保留的动词性较强,比“对于”意义更广泛)]
四、和、跟、同、比
这四个介词都表示比较,但前三个介词是以表示对象为主。“和”“跟”“同”是介词,又是连词。作为介词,其前后两项互换位置后意思会跟原来完全不同,而且前边可以插入修饰成分。另外,比较高下的时候用的是“比”,表示异同的时候用“跟”或“同”。以“和”为例。
《現汉》释义:“表示相关、比较等:他~大家讲他自己参加抗战的故事。”
义位结构式:[L介词]
[N(前)副词]{N(后)[(名词)∨(代词)]}
[H(表示)→(关涉)∨(异同)]
[F1(对象)∨(比较)]
[C(和字短语)状语]
[W(位于主体和客体中间,主客体不能对调)]
五、把、被、叫、让、给
这一组介词都表示受事、施事。“把”字的作用是引出受事。“被”“叫”“让”“给”的作用在于引出施事。以“把”为例。
在使用介词“把”的句子中,动词不能是单纯的单音节或双音节动词,至少也得是动词重叠式,更为常见的是其前后有一些别的成分。而且,“把”字的宾语在意念上总是有定的。“把”字的宾语也有表示施事的,在这种情况里动词大多是表示消极意义的不及物动词。
《现汉》释义:“①宾语是后面动词的受事者,整个格式有处置的意思:~头一扭。②后面的动词,是‘忙、累、急、气’等加上表示结果的补语,整个格式有致使的意思:~他乐坏了。③宾语是后面动词的施事者,整个格式表示不如意的事情:正在节骨眼上偏偏~老张病了。”
义位结构式:[L介词]
{N(后)[(名词)∨(代词)∨(形容词)]}
[H(表示)→(处置)∨(致使)∨(不如意)]
[F1(对象)∨(受事)∨(施事)]
[C(把字短语)状语]
[Y引出受事]
[X(动词不能是单纯的,宾语在意念上是有定的)]
对于汉语中常用介词义位结构式的分析,这里只能是一种探索式的尝试,而且,关于义位结构式在符号标记上的规定现今还缺乏统一的规范,这也给分析工作带来了不便。尽管如此,仍然希望基础性研究能对汉语介词的语义分析工作提供一点帮助。
参考文献
[1]贾彦德.汉语语义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3]马氏文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4]陈昌来.介词和介引功能[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5]周小兵.介词的语法性质和介词研究的系统方法[J].中山大学学报,1997(3): 109-115.
[6]李瑞.近年来现代汉语介词研究综论[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6): 57-59.
推荐访问:结构式|介词|浅析|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