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迁移模式的时空演进

时间:2022-03-11 09:36:38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基于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系统梳理人口迁移规模、人口迁移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变动规律。采用耦合模型测算1992—2012年我国大陆31省相关变量的耦合度,实证检验人口迁移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耦合机制,考察人口迁移模式的演进态势。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相继实施推动了区域发展格局的转变,人口跨区域流动从过去大规模向东部地区迁移转为向多个增长极迁移;同时,受到人口承载压力的影响,东部地区偏向迁至省内的趋势有所逆转,人口向省外迁移的迹象加强,但东北、中部、西部地区对东部迁出人口的吸引力仍相对不足。中西部地区劳动力的“回流”与东部人口偏好区域内迁移的现象并存,表面上反映了劳动力市场的区域分割,实质则体现了在各区域产业升级转型及区域间产业转移背景下劳动力的合理分工和有序迁移。
  [关键词]人口迁移;经济增长;耦合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8)01-0085-07
  一、引言
  回顾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历程,我国经济增长不但从庞大的人口基数中获得了劳动力供给保障,而且从人口迁移引致的劳动力优化配置中汲取了充足动力。改革开放之初,东部沿海地区一直保持着对中、西部劳动力流入的强吸引状态[1],这一状态延续至20世纪90年代末,随后逐渐出现中、西部外出劳动力回流现象[2]。即便如此,东、中、西三大区域间的人口迁移规模依旧非常庞大。2000年以来,随着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得以快速提升,劳动力迁出的动力逐步降低,尤其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东部沿海地区“民工荒”集中显现,这表明我国的人口迁移模式开始逆转。“十二五”以来,由于地区间收入差距已回归大多数劳动力的承受边界,“大多数人希望在物质方面得到改善”[3]的初始迁移动力明显下降。迁移态势的转变不仅伴随我国经济增长态势的演化,且将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为此,从人口迁移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视角,深入考察我国人口迁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有关人口迁移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较为活跃,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三方面:第一,经济增长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即将经济变量作为众多人口迁移影响因素的一种,考察其影响程度。杨云彦等分析了中国人口迁移的决定因子,结果表明经济变量起主要作用[4]。王桂新等则认为,迁入地经济增长水平是影响省际人口迁移流向分布的首要因素[5]。刘生龙基于扩展的引力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跨省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是决定因素[6]。第二,人口迁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核心内容是人口迁移对经济发展贡献率的测算。杜小敏、陈建宝将人口迁移变量引入生产函数,研究表明人口迁移有助于经济增长效率的提升[7]。段平忠、刘传江扩展了新古典增长模型,剥离出了人口迁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认为人口迁移扩大了中国的地区差距[8]。第三,经济增长与人口迁移的互动关系,这一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少。姚枝仲、周素芳探讨了经济增长与人口迁移的双向影响,研究思路大致是对前述两方面研究的叠加[9]。于潇等采用灰色关联模型证明了迁入人口、就业人口数与经济总量之间关联密切[10]。逯进、郭志仪引入“耦合”模型,从动态演化视角创新地考察了人口迁移与经济增长的交互关系,认为我国各省人口迁移与经济增长存在正向协调演进机制[11]。
  上述研究从不同角度证实了人口迁移与经济增长的密切关系,但尚有可拓展之处。其一,现有研究通常是对二者关系做出单向分析,较少考虑二者的交互作用。其二,經济增长对人口迁移影响方面的研究因研究目的需要,多采用特定年份的人口普查数据,缺乏较长时序内的人口迁移特征描述;而人口迁移对经济增长影响方面的研究虽涉及较长时序,但因研究方法所限,通常只得出一个静态而非时变的研究结论。其三,逯进、郭志仪的研究所采用的方法虽然克服了上述两类研究的不足,但其并未对省内人口迁移进行系统化论述。
  因此,本文拟借鉴逯进、郭志仪研究的模型构建思路,细致考察人口迁移模式的分阶段演化特征。首先从“推-拉”理论出发,探讨人口迁移规模、人口迁移结构与经济增长的耦合机制;然后采用耦合模型实证测算1992—2012年我国大陆31省份人口迁移与经济增长的耦合程度,判断各地区人口迁移规模当前所处阶段及未来发展趋势,并进一步考察人口迁移的省际和省内偏好,以阐明人口迁移结构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通过研究希望能够阐明中西部地区劳动力回流和东部地区“民工荒”现象产生的理论基础与现实内涵,从而为“新常态”下各地区人口迁移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二、人口迁移与经济增长的耦合机制
  (一)人口迁移规模与经济增长的耦合机制
  由经典“推-拉”理论可知,人口迁移受到迁出地的推力和迁入地的拉力的共同作用。已有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在诸多推力和拉力因素中,经济增长是关键因素。相对经济增长水平较高的地区一般呈人口净迁入态势,而相对经济增长水平较低的地区一般呈人口净迁出态势。然而,当人口净迁入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人口承载压力过大将逐步打破这种正相关性,人口迁移模式可能发生逆转[12]。地区人口迁移伴随相对经济增长水平提升而分阶段波动的基本规律见图1。
  图1 人口迁移规模与相对经济增长水平变动规律
  如图1所示,随着相对经济增长水平的提升,在“推力”和“拉力”的综合影响下,人口迁出持续下降,人口迁入持续上升,净迁移水平则从负转为正(A到B阶段);当人口净迁移水平到达顶峰后,人口承载压力因素导致的推力发挥重要作用,导致人口迁移模式发生逆转(C到D阶段)。从理论上来说,净迁入地区以B阶段为起点,向C和D阶段推移;净迁出地区以A阶段为起点,向B和C阶段推移。由此可知,相对经济增长水平的提升一般伴随着人口净迁入规模的上升或净迁出规模的下降,我们将之定义为“正向耦合”。然而,在人口承载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下,经济增长水平的提升也可能伴随着人口净迁入规模的下降或净迁出规模的上升,我们将之定义为“逆向耦合”。根据耦合模型内涵,耦合度提升对应于“正向耦合”,耦合度下降则对应于“逆向耦合”。因此,各地区依据其人口迁移规模所处阶段,分别对应着不同的耦合度趋势。

推荐访问:演进|迁移|时空|模式|我国人口